正文 石梅小鎮(1 / 1)

雲朵,停留在小鎮的上空

慵懶,也停留在了這裏

我們停留下來,就把心舷係在了岸邊

我們停泊在這片海灣,就像倒在了美人的懷裏

誰還願意去漂泊四方

這山和海之間的小鎮啊

仿佛一座古老的植物園

檳榔長在路口,劍麻開滿後院

重重疊疊的香蕉林啊,占領了全鎮的領土

它們還將去攻占高高的山坡

我們躺在一張吊床上

在一棵椰子樹與另一棵椰子樹間晃蕩

偶爾睜開眼睛,就看見少女曼妙的身影

在林子深處一閃,就消失了

隨之消失的還有一雙明亮的眸子

雲朵,還停留在青皮林的上空

鳥群,也停留在了這裏

我們曾經和飛鳥是同一家族

但如今再也不願意到處尋覓奔波

隻想停棲在這裏,在一片蟬聲中休憩

——“停留”,作為一種生命狀態:《石梅小鎮》賞析

毋庸諱言,當現代化這隻怪獸攪亂並改寫了我們的生存規則後,人類就如同穿上了那雙紅舞鞋,步伐之快節奏之強著實令人歎為觀止。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當代人都陷入心空忙亂、手足無措的尷尬境地,緊張、焦慮與煩悶不安的心理症候在許多人的生命世界之中次第叢生。此種情形下,讓節奏緩慢下來,讓腳步暫時歇息下來,讓呼吸變得從容不迫,成為了人們一種夢寐以求的理想與奢望。少君的許多詩正是抓住人們的這種心態來進行寫照,寫出了現代文明迫壓下人類心靈中渴望安閑寧靜的理想與祈求。《石梅小鎮》將“停留”作為一種難得的生命狀態加以盡情書寫與禮讚,表達了詩人對現代文明的某種自覺抵禦,對綠色自然的理性回歸。

小鎮,是少君詩中屢加點化和鋪寫的空間符號,也是寄予詩人強烈思想情感的獨特場域。相對現代大都會,小鎮在通訊、商貿和交通上還未曾達到發達地步,現代文明的烏煙瘴氣還未能將其全般浸染,如果此小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那麼它還會幸運地保留著許多古老的風俗習慣,也有著花香鳥語的自然環境和悠然自得、閑庭信步的生活節奏。詩人筆下的“石梅小鎮”,或許正是這樣一個遠離都市喧囂的偏遠之地,我們由此見到了“雲朵,停留在小鎮的上空/慵懶,也停留在了這裏”的舒緩生命旋律。被這氛圍感染,“我們”也不自覺地停下腳步,“就把心舷係在了岸邊”,在我們疲倦於現代都市的喧鬧生活和飛速步伐後,能在這悠然自在的偏僻小鎮覓得一份閑暇,又何樂而不為呢?詩人將留步於小鎮不願離開比作尋愛的少年倒在美人懷中,內心那豔羨和渴慕小鎮生活的思想動機捧手可掬。

小鎮的緩慢節奏折射出一種悠然閑適的生活情態,而這裏的生態條件和環境,也好得令人稱奇,這裏“仿佛一座古老的植物園”,“檳榔長在路口,劍麻開滿後院”,“重重疊疊的香蕉林啊,占領了全鎮的領土”,而且還將“去攻占高高的山坡”,蕉風椰雨,赤橙黃綠,這是南國迷人的風景地帶,也是沒有人為破壞的自然之域,它使雲的停留、鳥的停留和我們的停留都顯得理由充足,極具合法性。

為自然風光所迷,我們不僅選擇在這裏停留,還將在這裏獲取享受。“我們躺在一張吊床上/在一棵椰子樹與另一棵椰子樹間晃蕩”,我們閉目養神,優哉遊哉,那份恬淡和幽雅,無法用語言描述。我們沉迷於這種享受之中,不願張開雙眸,因為“偶爾睜開眼睛,就看見少女曼妙的身影/在林子深處一閃,就消失了”,“隨之消失的還有一雙明亮的眸子”。詩人從不同層麵來書寫小鎮生活的快活與樂趣,用語不多但情真意切,將那種對小鎮生活環境異常豔羨不忍離開的心理現實側麵交代而出。

這首詩的關鍵詞是“停留”,詩人將“停留”作為現代人理想的生活狀態來加以描畫和歌吟,體現了一種理性的文明之思。在詩中使用的諸多動詞,例如“停棲”、“停泊”、“躺”、“休憩”等,都在語意上與“停留”切近,從而構成一種意義的混響,演繹出以“停留”為主題的生命樂章。

詩人謳歌“停留”的生命狀態,究其實質,是要表達對於本真狀態的自然世界的迷戀和追尋。反對技術主義,主張精神還鄉的哲學大師海德格爾也曾對自然表達了由衷的讚頌之情,他說:“自然是先於一切的最老者和晚於一切的最新者”,“自然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是聖美的,是令人驚歎而無所不在的。”(海德格爾《荷爾德林詩的闡釋》)可以說,小鎮的生活之所以令人神往流連,就在於它完好地保留著自然的習性,這自然是合於人的心靈節奏和生命頻率的,因此成為了厭倦擠壓人性的都市生活的人們一直在尋找的理想場所,選擇在這樣的環境中停留、駐足,我們的生命狀態才能擺脫緊張、矛盾與焦慮等現代症候的糾纏,還複到本真樣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