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都市與大都市之間
一個由鳥鳴和溪流統一的王國
油菜花是這裏主要的居民
蚱蜢和蝴蝶是這裏永久的國王和王後
深沉的安靜是這裏古老的基調
這裏的靜寂靜寂到能聽見蟋蟀在風中的顫音
這裏的汽車像馬車一樣稀少
但山坡和田野之間的平緩地帶
也曾有過慘烈的曆史時刻
那天清晨青草被斬首,樹木被割頭
驚愕的上午,持續多年的慣常平靜因此打破
濃烈嗆人的植物死亡氣味經久不散
這在植物界被稱為史上最黑暗時期的“暴戮事件”
人類卻輕描淡寫為“修剪行動”
——反現代性傾向中的現代性之思:《某蘇南小鎮》賞析
新世紀以來,中國新詩中湧動著一股強烈的反現代性思潮,詩人們鍾情於農業文明的歌吟與田園風光的描畫,對現代化和工業文明表達了深深的憂鬱和抗禦。這些詩人以柏樺、雷平陽、楊鍵、潘維等為代表,李少君也是其中比較典型的詩人之一,他的不少詩作都是在反思現代化的基礎上,通過對農業文化語境下鄉土中國的詩情描摹來映照現代化進程中的矛盾與問題,給當代中國人客觀評價現代文明的優與劣提供極有價值的參考。這首《某蘇南小鎮》的立意也在於此,在顯現農業文明語境中的鄉野詩意的同時,也對現代化踐踏下的森林砍伐和環境破壞進行了有力的指斥,顯示了詩人某種富有深度的現代性之思。
在少君筆下,寧靜的鄉村是充滿詩情畫意的,這鄉村夾雜在“大都市與大都市之間”,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和喧囂嘈雜,有的隻是和睦、安詳與神秘,這是一篇神奇的土地,這裏儼然是“一個由鳥鳴和溪流統一的王國”,“油菜花是這裏主要的居民”,“蚱蜢和蝴蝶是這裏永久的國王和王後”,現代化的魔爪還沒有在這裏抓出淋淋的傷痕,傳統的農業文明時代的悠閑、自然與安謐還在這裏流淌著餘韻,所以詩人說“深沉的安靜是這裏古老的基調”,這基調為所有被現代文明所圍困的人們豔羨與向往。
在第二節裏,詩人於描寫鄉村安謐靜寂的同時,不自覺地將筆觸伸向那對大自然肆虐的一次人禍,對之表達了無限憤懣與痛斥之情。相比於農業文明語境下人們安於天命,與自然相親相和的境況,現代化的旋風席卷的地方,就是萬物塗炭、生靈遭殘的血淋淋現實。詩人描述了那段曾有過的“慘烈的曆史時刻”,那時“青草被斬首,樹木被割頭”,“濃烈嗆人的植物死亡氣味經久不散”。這種大肆的伐刈,很顯然是打著現代化的幌子,幹著破壞生態的勾當。在這殘酷的舉動下,村莊“持續多年的慣常平靜因此打破”,一種可怖的氣息將縈繞在這個曾經那樣神秘和妙美的生存空間。
最後一節實際上是對第二節的補充交代。“這在植物界被稱為史上最黑暗時期的‘暴戮事件’/人類卻輕描淡寫為‘修剪行動’”,將曆史的真相與人們的辯解進行對照,讓現代化對自然大肆破壞的本質全麵曝光。
這首詩通過對農業文明氛圍中的寧和靜謐、美若童話的生存情形進行了極力的書寫與謳歌,同時也貶抑了現代化進程中人們對自然破壞與剿殺的舉動,體現的是詩人一種反現代性的思想傾向,當然,在這反現代性的傾向之下,折射的是詩人獨特的現代性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