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王妃月事來了(1 / 2)

今夜是小梨花值守。

此刻她早已困得睜不開眼,坐在床階下打瞌睡。

孟頌安卻是有些睡不著,她依稀記得,當初她還在江南時常去茶館聽說書先生說書。

說書先生的故事,往往都誇大其詞,三分真,七分假,真真假假摻和在一起說,才叫讓辨別不出來。

也沒什麼人當個事兒,全然當個樂子就算了。

其中也會有一些京城傳來的故事,那些故事最是受人歡迎。

京城裏達官顯貴眾多,與百姓的生活差得甚遠,是人都會有好奇心,自己過不上那般好日子,聽一聽也覺得稀奇。

二來是路途遙遠,哪怕是普通的百姓,人文文化與江南實在不太一樣。

也就是因為山高路遠,那些所謂的新故事,傳到江南再傳給說書人,又讓老百姓聽到,則早就已無從考究了。

她卻依稀記得有不少故事便是講的淑妃。也就是閑王的生母。

這些故事大多都是淑妃和先皇那些風花雪月的軼事,諸如兩人在茶樓相識相遇,一眼定情,諸如帶回宮裏力排眾議,將平民出身的方氏封為淑妃,低位僅次於皇後,又諸如先皇為博美人一笑,在皇城上空放足了一夜的煙花,整個京城亮如白晝等等。

當時,誰人不希望自己是淑妃,能得天子獨寵,娘家亦能雞犬升天?

可兩人的年歲,畢竟差距甚遠,淑妃得寵時,先皇已立了皇帝的嫡長子為太子,也就是當今的官家。沒人能想到,得了淑妃以後,先皇再沒有寵幸過任何一個女人,因此最小的兒子便是淑妃所出。

兩人恩愛兩不疑,若不是皇後的娘家勢力太過龐大,恐怕後位都可能被先皇作為禮物拱手送人,但宮中諸事,本應皇後出席的,皆是讓淑妃逾越了去。

先皇到底是老了,即便已是長壽,兩人恩愛了二十年便撒手人寰。淑妃入古寺為先皇祈福。

當時,她聽這些故事時便覺得有些不對。

如今才是意識到,既是說過方淑太妃娘家人雞犬升天,那為何在這些故事中也好,在人們的口中也好,從來沒聽說過這方家人?

如今入了王府,見到了方芷柔,終是明白了。

閑王是寵妃的兒子。

而淑太妃此前被先皇捧在手心疼愛了那麼多年,若是真對先皇感情深厚,想來會直接殉了去,她的存在,必然也是皇後的眼中釘,肉中刺。

太子登基,怎麼可能讓這害得自己母親委屈了多年的女人過上多好的日子,包括她的孩子,她的娘家,怎麼可能過上好日子。

所以,方芷柔是如何活下來的,孟頌安猜不出,方家人大抵是死完了。

至於為什麼淑太妃和閑王如今安好,大概是先皇給母子二人留了什麼保障吧。

孟頌安且不知自己猜測能猜對幾成,但若那說書人說得有三分真,應當也猜的八九不離十。

如此閑王現在的處境,便也說得通了。

也能明白為何閑王會說他虧欠方芷柔,大抵是方家人的滅門與閑王母子有脫不了的幹係。

孟頌安頓時冷汗涔涔,這皇家的事,當真是比他們這種小門小戶的勾心鬥角嚇人多了,動不動便是要玩命的,還是一家子的命。

想著想著,便也迷迷瞪瞪睡了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