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2 / 3)

(3)用1mL無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樣品勻液1mL,沿管壁緩慢注於盛有9mL稀釋液的無菌試管中(注意吸管或吸頭尖端不要觸及稀釋液麵),振搖試管或換用1支1mL無菌吸管反複吹打使其混合均勻,製成1∶100的樣品勻液。

(4)按(3)操作程序,製備10倍係列稀釋樣品勻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次1mL無菌吸管或吸頭。

2.樣品的接種

根據對樣品汙染狀況的估計,選擇2~3個適宜稀釋度的樣品勻液(液體樣品可包括原液),在進行10倍遞增稀釋時,每個稀釋度分別吸取1mL樣品勻液以0.3mL、0.3mL、0.4mL接種量分別加入三塊Baird-Parker平板,然後用無菌L形棒塗布整個平板,注意不要觸及平板邊緣。使用前,如Baird-Parker平板表麵有水珠,可放在25~50℃的培養箱裏幹燥,直到平板表麵的水珠消失。

3.培養

在通常情況下,塗布後,將平板靜置10min,如樣液不易吸收,可將平板放在培養箱36℃±1℃培養1h;等樣品勻液吸收後翻轉平皿,倒置於培養箱中,36℃±1℃培養45~48h。

4.典型菌落計數和確認

(1)金黃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平板上,菌落直徑為2~3mm,顏色呈灰色到黑色,邊緣為淡色,周圍為一混濁帶,在其外層有一透明圈。用接種針接觸菌落有似奶油至樹膠樣的硬度,偶然會遇到非脂肪溶解的類似菌落;但無混濁帶及透明圈。長期保存的冷凍或幹燥食品中所分離的菌落比典型菌落所產生的黑色較淡些,外觀可能粗糙並幹燥。

(2)選擇有典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的平板,且同一稀釋度3個平板所有菌落數合計在20~200CFU之間的平板,計數典型菌落數。如果:

①隻有一個稀釋度平板的菌落數在20~200CFU之間且有典型菌落,計數該稀釋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②最低稀釋度平板的菌落數小於20CFU且有典型菌落,計數該稀釋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③某一稀釋度平板的菌落數大於200CFU且有典型菌落,但下一稀釋度平板上沒有典型菌落,應計數該稀釋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④某一稀釋度平板的菌落數大於200CFU且有典型菌落,且下一稀釋度平板上有典型菌落,但其平板上的菌落數不在20~200CFU之間,應計數該稀釋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以上按公式(1)計算。

⑤2個連續稀釋度的平板菌落數均在20~200CFU之間,按公式(2)計算。

(3)從典型菌落中任選5個菌落(小於5個全選),分別按方法一操作步驟中3.(2)做血漿凝固酶試驗。

(三)結果計算

T=AB/CD(1)

式中T——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數;

A——某一稀釋度典型菌落的總數;

B——某一稀釋度血漿凝固酶陽性的菌落數;

C——某一稀釋度用於血漿凝固酶試驗的菌落數;

D——稀釋因子。

T=(A1B1/C1+A2B2/C2)/1.1d(2)

式中T——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數;

A1——第一稀釋度(低稀釋倍數)典型菌落的總數;

A2——第二稀釋度(高稀釋倍數)典型菌落的總數;

B1——第一稀釋度(低稀釋倍數)血漿凝固酶陽性的菌落數;

B2——第二稀釋度(高稀釋倍數)血漿凝固酶陽性的菌落數;

C1——第一稀釋度(低稀釋倍數)用於血漿凝固酶試驗的菌落數;

C2——第二稀釋度(高稀釋倍數)用於血漿凝固酶試驗的菌落數;

1.1——計算係數;

d——稀釋因子(第一稀釋度)。

(四)結果與報告

根據Baird-Parker平板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典型菌落數,按公式(1)、(2)計算,報告每克(毫升)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數,以CFU/g(mL)表示;如T值為0,則以小於1乘以最低稀釋倍數報告。

方法三 金黃色葡萄球菌MPN計數

(一)檢驗程序

(二)操作步驟

1.樣品的稀釋

樣品稀釋操作同方法二金黃色葡萄球菌Baird-Parker平板計數中樣品稀釋操作。

2.接種和培養

(1)根據對樣品汙染狀況的估計,選擇3個適宜稀釋度的樣品勻液(液體樣品可包括原液),在進行10倍遞增稀釋時,每個稀釋度分別吸取1mL樣品勻液接種到10%氯化鈉胰酪腖大豆肉湯管上,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將上述接種物於36℃±1℃培養45~48h。

(2)用接種環從有細菌生長的各管中移取1環,分別接種Baird-Parker平板,36℃±1℃培養45~48h。

3.典型菌落確認

(1)見方法二金黃色葡萄球菌Baird-Parker平板計數中第4步驟第(1)部分的描述。

(2)從典型菌落中至少挑取1個菌落接種到BHI肉湯和營養瓊脂斜麵上,36℃±1℃培養18~24h。進行血漿凝固酶試驗,操作同第一法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性檢驗中鑒定操作。

(三)結果與報告

計算血漿凝固酶試驗陽性菌落對應的管數,查MPN檢索表(見附錄C),報告每克(毫升)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可能數,以MPN/g(mL)表示。

四、說明

(1)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可產生血漿凝固酶,這種酶在適宜的溫度下可使血漿凝固成塊狀,而非致病性葡萄球菌不能產生血漿凝固酶。血漿凝固酶試驗就是以此為原理而設計的。

(2)一般食品中汙染的金黃色葡萄球數為106~109個/g(mL)時,才能引起食物中毒,因為毒素的產生與菌量的多少有關。

(3)對於從食品中毒標本中分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還應檢查其是否產生腸毒素,才能確定其是否為食物中毒的病原。過去腸毒素的檢查常用幼貓進行,近年來已應用一些免疫方法來檢查。

附A 葡萄球菌腸毒素檢驗

1.試劑和材料

除另有規定外,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試驗用水應符合GB/T 6682對一級水的規定。

(1)A、B、C、D、E型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分型ELISA檢測試劑盒。

(2)pH試紙,範圍在3.5~8.0,精度0.1。

(3)0.25mol/L、pH8.0的Tris緩衝液:將121.1g的Tris溶解到800mL的去離子水中,待溫度冷卻至室溫後,加42mL濃HCl,調pH至8.0。

(4)pH7.4的磷酸鹽緩衝液:稱取NaH2PO4·H2O 0.55g(或NaH2PO4·2H2O 0.62g)、Na2HPO4·2H2O 2.85g(或Na2HPO4·12H2O 5.73g)、NaCl 8.7g溶於1000mL蒸餾水中,充分混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