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放線菌(2 / 2)

二、實驗材料

1.菌種

青色鏈黴菌。

2.培養基

高氏1號培養基。

3.儀器

培養皿、載玻片、蓋玻片、無菌滴管、鑷子、接種環、小刀(或刀片)、水浴鍋、顯微鏡、超淨工作台、恒溫培養箱。

三、實驗原理

放線菌一般由分枝狀菌絲組成,大多數放線菌的菌絲分化為基內菌絲(營養菌絲)和氣生菌絲兩部分,基內菌絲深入培養基中生長,氣生菌絲則生長在培養基表麵,並向空中伸展,因此用普通方法製片,很難整體觀察到放線菌的形態,須采用適當的培養方法,以便將自然生長狀態的放線菌直接置於顯微鏡下觀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插片法、壓印法、埋片法。

四、操作方法

(一)插片法

1.倒平板

將高氏1號培養基熔化後,倒10~12mL於滅菌培養皿內,凝固待用。

2.插片

將滅菌的蓋玻片以45°角插入培養皿內的培養基中,插入深約為1/2。

3.接種與培養

用接種環將菌種接種在蓋玻片與瓊脂相接的沿線,放置28℃培養3~7d。

4.觀察

培養後菌絲體生長在培養基及蓋玻片上,小心用鑷子將蓋玻片抽出,輕輕擦去生長較差一麵的菌絲體,再將蓋玻片上長有良好菌絲體的一麵置於載玻片上,壓好,在顯微鏡下觀察。

(二)壓印法

1.製備平板

在凝固的高氏1號培養基平板上用劃線分離法得到單一的放線菌菌落。

2.挑取菌落

用滅菌的小刀(或刀片)挑取有單一菌落的培養基一小塊,放在潔淨的片上。

3.加蓋玻片

用鑷子取一潔淨蓋玻片,在火餡上稍微加熱,然後把玻片蓋放在帶菌落的培養基小塊上,再用小鑷子輕輕壓幾下,使菌落的部分菌絲體印壓在蓋玻片上。

4.觀察

將印壓好的蓋玻片放在潔淨的載玻片上(菌體朝向載玻片),然後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孢子絲和孢子。

(三)埋片法

1.倒瓊脂平皿

將已配製、滅菌的高氏1號瓊脂培養基熔化,通過無菌操作倒入滅菌的培養皿中,倒入的培養皿約15mL。

2.接種與培養

在已凝固的瓊脂平板上用滅菌小刀切開兩條小槽,寬度小於1.5cm。把放線菌接種在小槽邊上,蓋上已滅菌的蓋玻片1~2片,蓋好培養皿蓋。將製作好的平板放在28℃恒溫箱培養3~4d。

3.觀察

取出培養皿,可以打開皿蓋,將培養皿直接置於顯微鏡下觀察;也可以取下蓋玻片,將其放在潔淨載玻片上,置顯微鏡下觀察。

五、實驗結果與報告

(1)繪圖說明你所觀察到的放線菌的基本形態。

(2)比較3種培養和觀察放線菌方法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