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試驗方法
1.實驗動物
小白鼠是微核試驗的常規動物,也可選用大白鼠。通常用7~12周齡、體重25~30g的小鼠或體重150~200g的大鼠。每組用兩種性別的動物至少各5隻。
2.動物分組和劑量設計
原則上以動物出現嚴重中毒症狀和/或個別動物出現死亡為最高劑量,一般可取1/2LD50。以下設3~5個劑量組。另設溶劑對照組和陽性對照組。受試物經口染毒,連續兩天,第二次染毒後6h頸椎脫臼處死動物。陽性對照物可用環磷酰胺40mg/kg體重經口給予。
3.製片
取胸骨或股骨骨髓液製成微核塗片。塗片經固定、染色處理後,在油鏡下觀察並計數嗜多染紅細胞的微核率。
(三)結果判斷
試驗組的微核率與對照組微核率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者即為陽性致突變物。
五、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
(一)原理
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具有特殊結構和遺傳功能的小體,當化合物質作用於細胞周期G1和S期時,誘發染色體畸變,而作用於G2期時則誘發染色單體型畸變。給試驗的大、小白鼠腹腔注入秋水仙素,抑製細胞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以便增加中期分裂相細胞的比例,並使染色體絲縮短、分散,輪廓清晰,在顯微鏡下觀察染色體數目和形態。
(二)試驗方法
1.試驗動物
健康成年大、小鼠。
2.動物分組和劑量設計
動物隨機分為三組,每組至少10隻,雌雄各半。劑量可為1/4、1/8、1/16LD50經口給予,連續2~4d,在末次給藥後18~24h頸椎脫臼取材。處死動物前2~4h腹腔注射秋水仙素。
3.取材與製片
衝洗股骨骨髓液,經低滲、固定後,將骨髓細胞懸液滴於冰片上,自然風幹後,染色,在顯微鏡下閱片。
(三)統計觀察
染色體數目和形態的變化,並進行統計學處理。
六、小鼠精子畸形試驗
(一)原理
小鼠精子畸形受基因控製,具有高度遺傳性,許多常染色體及X、Y性染色體基因直接或間接地決定精子形態。精子的畸形主要是指形態的異常,已知精子的畸形是決定精子形成的基因發生突變的結果,因此形態的改變提示有關基因及其蛋白質產物的改變。小鼠精子畸形試驗對已知的生殖細胞致突變物有高度敏感性,故本試驗可用作檢測受試物在體內對生殖細胞的致突變作用。
(二)試驗方法
1.試驗動物
6~8周齡(體重25~35g)雄性小鼠。
2.動物分組和劑量設計
設一個陰性對照(溶劑)組、一個陽性對照組及三個試驗組,每組至少有5隻動物。陽性物可采用環磷酰胺40~60mg/(kg·d),最高劑量可取最大耐受量,或分別取1/2、1/4和1/8LD50作為劑量組。經口給予,給受試物後的第35d用頸椎脫臼法處死小鼠。
3.製片
取出二側副睾製成精子塗片,經固定,染色後進行鏡檢,觀察並記數精子畸形率。
(三)結果判斷
試驗組的精子畸形率與對照組精子畸形率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者即為陽性致突變物。
七、致畸試驗
(一)目的
致畸試驗是通過在致畸敏感期(器官形成期)對妊娠動物染毒,在妊娠末期觀察胎仔有無發育障礙與畸形來評價受試物,包括在我國生產和銷售的一切食品原料及食品用產品的致畸性評價。
(二)試驗方法
1.試驗動物
常用試驗動物為大鼠、小鼠和家兔。傳統致畸應選健康性成熟(90~100d)雌、雄大鼠,雌性應為未交配過的大鼠80~90隻,雄性40~50隻。
2.動物分組和劑量設計
設一個空白對照,3個試驗組,一個陽性對照組,每組至少12隻孕鼠。試驗組劑量可采用1/4、1/16、1/64LD50。常用陽性對照物為維生素A(25000~40000IU/隻動物)。通過觀察陰栓在確認動物受孕後,在受孕的第7~16d,孕鼠每天經口給予受試物。
3.孕鼠處死和檢查
大鼠於妊娠的第20d,小鼠則於妊娠的第18d處死,剖腹取出子宮,稱重,記錄並檢查黃體數、胚胎著床數,以及早期吸收胎、遲死胎及活胎數。
4.測量活胎鼠身長、尾長,檢查外觀、內髒、骨骼有無畸形
(三)結果評定
通過計算致畸指數以比較不同有害物質的致畸強度。致畸指數=雌鼠LD50/最小致畸劑量。致畸指數10以下為不致畸,10~100為致畸,100以上為強致畸。
八、30d和90d喂養試驗
(一)目的
當評價某受試物的毒性特點時,在了解受試物的純度、溶解特性、穩定性等理化性質的前提下,並通過急性毒性試驗及遺傳毒性試驗取得有關毒性的初步資料之後,可進行30d或90d喂養試驗,以提出較長期喂飼不同劑量受試物對動物引起有害效應的劑量、毒作用性質和靶器官,估計亞慢性攝入的危險性。90d喂養試驗所確定的最大無作用劑量可為慢性毒性試驗的劑量選擇和觀察指標提供依據。當最大無作用劑量達到人可能攝入量的一定倍數時,則可以此為依據外推到人,為確定人食用的安全劑量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