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黴菌毒素中毒
家兔黴菌毒素中毒是因采食了被黴菌汙染並產生毒素的飼料而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中毒性疾病。
黴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極廣,種類繁多。目前有記載的達35000種以上。其中絕大多數是非致病性黴菌,隻有少數產毒黴菌在基質(飼料)上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有毒代謝產物或次生代謝產物,包括某些黴菌使基質成分發黴變質而形成的有毒化學物質,稱為黴菌毒素。
(一)病因
由於飼料生產、貯存和保管不當,致使飼料受潮發生黴變。這一類病原都屬於中毒性真菌,主要有鐮刀黴、黃曲黴、穗狀葡萄球菌、甘薯黑斑病黴菌等。
(二)臨床症狀
病兔食欲減退,精神不振,流涎,口吐白沫。有時,頭低下,嘴頂籠底箅。腹部疼痛,體溫不高,喜臥懶動,反應遲鈍。隨著病情的加重出現呼吸迫促,心跳加快,咽喉麻痹,可視黏膜發紺,耳後、前後肢內側及胸、腹側皮膚呈紫紅色斑點或斑塊。腹瀉,糞便惡臭帶血,附有黏液,尿液色黃、混濁而濃稠,肌肉痙攣,角弓反張,四肢呈遊泳狀運動。重者全身癱瘓、麻痹,多數死亡。妊娠母兔流產、早產或死胎,無乳。
(三)病理變化
屍體消瘦,被毛粗亂無光。可視黏膜黃染,口腔內有紅色泡沫,肛門有黃色糞便汙染。肌肉及脂肪呈黃色,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積有黃色液體,胸膜、腹膜均黃染帶有出血點。肺髒呈灰白色實質性病變或肝變。肝腫大,色變黃,質硬,有黃色綠豆大小的幹酪樣病灶,膽囊腫大。腎淡黃,被膜下有出血點,膀胱積尿,壁有出血點。胃黏膜腫脹、充血、出血,有高粱粒大小的壞死灶,糜爛或潰瘍。腸黏膜充血、水腫、出血、脫落。
(四)防製措施
1.預防
加強飼料保管,防止發黴變質。黴變飼料禁止喂兔。
2.治療
目前治療尚無特效藥物,發現中毒後,立即停喂發黴飼料。飲用葡萄糖鹽水加適量抗菌藥,以便排毒消炎。
二、棉籽餅、粕中毒
棉籽餅、粕中毒是因長期或大量攝入榨油後的棉籽餅、粕,引起的以出血性胃腸炎、全身水腫、血紅蛋白尿和實質器官變性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一)病因
棉籽餅、粕是棉籽榨油後的副產品,粗蛋白含量達36%~40%,其中賴氨酸1.59%,蛋氨酸0.52%,無氮浸出物近30%以上,含大量的磷和維生素。其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較全麵,接近於大豆蛋白質的組分,是一種富含營養物質的蛋白質飼料,在畜牧業生產中可作為一種良好的植物蛋白來源用於動物飼料中。然而,棉籽餅中含有遊離棉酚等有毒物質,當棉籽餅中遊離棉酚的含量達到0.04%~0.05%,即可產生毒害作用。如果未經脫棉酚處理或調製不當,長期、大量飼喂可引起家兔中毒甚至死亡,尤其是妊娠母兔和仔兔對遊離棉酚特別敏感。棉酚可由乳汁排出,如母兔攝入大量未處理的棉籽餅,不僅易引起母兔中毒,而且可通過乳汁影響哺乳幼兔。兔對棉籽餅中的棉酚非常敏感,所以,盡量不要選用棉籽餅作為兔的飼料。
(二)臨床症狀
棉籽餅中毒一般呈慢性經過。病兔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糞便幹燥,有時下痢。被毛粗亂,結膜蒼白或輕度黃染。種兔配種受胎率低,性欲不高,產仔數少,孕兔多發生流產,一般流產發生在18~25天。死產和畸形胎兒增多。母兔泌乳量降低,仔兔發育不良。
(三)病理變化
主要表現為消化道、肺、肝、腎、心等實質器官廣泛性充血和水腫,全身皮下組織呈漿液性浸潤和胸腹腔積液,尤以水腫部位更明顯。胃腸道黏膜充血、出血和水腫,甚至腸壁潰爛。
(四)診斷
根據患病兔場的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結合飼料中棉酚含量的測定以及動物的敏感性,可以確診。
(五)防製措施
1.預防
禁用棉籽餅、粕,選用其他蛋白質飼料。
2.治療
一旦發生中毒,應立即停喂含有棉籽餅、粕的日糧。飲用葡萄糖鹽水加適量抗生素,以排毒消炎。
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中毒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中毒是由於飼料或飲水中富含硝酸鹽,在飼料加工調製過程中產生大量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將血紅蛋白氧化為高鐵血紅蛋白,導致機體缺氧而引起的中毒。其臨床特點是發病突然,病程短,皮膚、黏膜發紺,血液呈暗褐色,血凝不良,呼吸困難,神經紊亂。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春末、秋冬發病較多。
(一)病因
在自然條件下,亞硝酸鹽係硝酸鹽在適宜的溫度(20~40℃)和濕度條件下,經硝化細菌的作用還原為氨的過程的中間產物,故其發生和存在取決於硝酸鹽的數量與硝化細菌的活躍程度。各種鮮嫩青草、農作物幼苗、蔬菜類(如白菜、油菜、菠菜、萵苣)等均富含硝酸鹽。尤其是施用硝酸銨、硝酸鈉或硝酸鉀等化肥,使用除草劑或植物生長刺激劑的植物含硝酸鹽較高。青綠飼料堆放過久,起熱發黃,腐爛變質後再喂兔,極易產生亞硝酸鹽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