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營養代謝病(2 / 3)

2.治療

肌內注射維生素K1.5毫克/千克體重,或維生素K3.20毫克/千克體重,每天1~2次,連用3~5天。

四、維生素B6缺乏症

維生素B6缺乏症是由維生素B6缺乏而導致的一種營養代謝性疾病。維生素B6也稱為吡哆醇或抗皮炎素,屬水溶性維生素。在生物組織內有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三種形式,在兔的正常代謝過程中可以相互轉換。維生素B6在動物體內與磷酸結合成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都是氨基酸分解代謝中轉氨酶的輔酶,當維生素B6缺乏時,許多氨基酸的代謝過程受阻。維生素B6還參與體內糖和脂肪的代謝,當其缺乏時,呈現與某些代謝障礙相關的一係列症狀和病理變化。

(一)病因

家兔日糧中維生素B6不足,飼料加工調製不當,使飼料中維生素B6被破壞,腸道疾病使腸道不能合成足量的維生素B6等,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另外,由於飼喂含高蛋白質的飼料導致維生素B6的需要增多,也能引起維生素B6缺乏。

(二)臨床症狀

輕微缺乏時對兔的影響不大,嚴重缺乏時引起兔皮膚的損害,兔耳周邊出現皮膚增厚和鱗片,鼻端或爪出現瘡痂,眼睛發生結膜炎,神經功能紊亂,騷動不安,生長發育受阻,癱瘓,最後死亡。輕度貧血,凝血時間延長,尿中黃尿酸量增多。兔群空懷率增高,死胎增加,妊娠後期出現尿石症。

(三)防製措施

1.預防

使用全價配合飼料,適當添加魚粉、肉骨粉、酵母等飼料,或適當加入維生素B6添加劑或複合維生素添加劑。日糧中維生素B6按0.6~1毫克/千克體重添加,可預防本病的發生。

2.治療

可用維生素B6製劑,母兔發情期按1.2毫克/千克體重添加,被毛生長前期按0.9毫克/千克體重添加,被毛生長後期按0.6毫克/千克體重添加,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也可使用水溶性維生素製劑如速補-14等飲水。

五、維生素B12缺乏症

維生素B12缺乏症是因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種以厭食、生長發育停滯、貧血為特征的營養缺乏症。

維生素B12又叫氰鈷維生素。維生素B12參與體內許多代謝過程中甲基的形成、分解和轉移,其中重要的是參與核酸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促進紅細胞的發育成熟,防止惡性貧血,在血液的形成過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維生素B12參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上皮細胞生長和維持髓鞘神經纖維的完整性。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是肝髒,也存在於奶、蛋、肉、魚中,植物性飼料一般不含有維生素B12。

(一)病因

兔飼料中不使用動物性飼料,並且未添加維生素B12,易導致本病的發生。飼料中缺乏微量元素鈷、鐵時,維生素B12合成不足,腸道疾病可阻止微生物合成維生素B12或使之吸收利用障礙等,也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二)臨床症狀

病兔表現為厭食,營養不良,貧血,消瘦,黏膜蒼白,幼兔、仔兔生長發育停滯,也出現胃腸炎、腹瀉、便秘等。

(三)病理變化

血液稀薄,顏色發淡,肝黃色而脆,肝細胞壞死和脂肪變性,全身貧血。

(四)診斷要點

根據臨床症狀、病理變化特點和日糧的配合進行綜合分析確診。

(五)防製措施

1.預防

飼料中添加含維生素B12及含鈷和鐵的添加劑,可有效地預防本病的發生。飼料中適當添加動物性飼料和酵母等,能夠起到補充維生素B12的作用。母兔在妊娠期要注意添加維生素B12。

2.治療

(1)肌內注射維生素B12注射液,每天1次,連用5天。

(2)每千克飼料添加04毫克維生素B12,同時添加適量鈷和鐵。

六、佝僂病

佝僂病是幼兔在生長期由於維生素D及鈣、磷缺乏或飼料中鈣、磷比例失調所致的一種骨營養不良性代謝病,特征是生長骨的鈣化作用不足,並伴有持久性軟骨肥大與骨骺增大。臨床上以消化紊亂、異嗜癖、跛行及骨骼變形為特征。主要發生於幼兔。

(一)病因

佝僂病可分為先天性佝僂病和後天性佝僂病。先天性佝僂病是由於母兔在懷孕期間營養失調或缺乏陽光照射,運動不足,飼料中缺乏礦物質、維生素D和蛋白質,導致胎兒發育不良而發病;後天性佝僂病主要是由於母乳或斷乳後的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以及幼兔缺乏足夠的光照造成的。在哺乳幼兔,對維生素D的缺乏要比成年兔更敏感。如長期給母兔飼喂缺乏維生素D2的幹草(未經太陽曬過的幹草,其中的麥角固醇不能轉化為維生素D2),或母兔光照不足,使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不能轉變為維生素D3,導致母兔乳汁中維生素D嚴重不足,這是造成哺乳幼兔發生佝僂病的一個主要原因。幼年家兔的佝僂病更常發生於剛斷乳之後的一個階段中。斷乳後幼兔的佝僂病,主要是因為幼兔長期采食未經太陽曬過的幹草和光照不足,飼料中礦物質缺乏、蛋白質含量不足或比例失當而引起的。當幼兔伴有消化紊亂時,可影響機體對維生素D的吸收作用,而鈹和鍶也能幹擾機體對維生素D的利用率,並影響骨骼正常的鈣、磷沉著作用,促進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