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蒙古軍發動反擊。蒙古將領劉亨安截擊宋將楊義帶領的後續部隊,切斷了洛陽宋軍的後勤補給,並逼近洛陽。
徐敏子軍在洛陽耗盡糧草,棄城突圍時在洛陽以東敗於蒙古軍,轉而南向由鈞州,許州,蔡州返回。
占據汴梁的宋軍也因糧餉難繼,被迫撤兵南歸。
蒙古軍奪取宋軍占領的州縣後,立即向前推進南下。1234年12月,窩闊台汗譴使臣王楫到南宋國都臨安,責問宋廷失約背盟一事,理宗無語以對。
隨後,宋廷也派使臣鄒伸至和林向蒙古道歉,未能取得窩闊台汗的諒解。
南宋收複三京之舉成為蒙古戰爭的導火索,蒙宋戰爭至此全麵展開。
1235年6月,蒙古對南宋興師問罪。
蒙古軍兵分3路開始南征:窩闊台汗命次子闊端與元帥塔海率領西路軍,自秦州(天水),鞏州地區出兵進取四川。
命三子闊出與侄子呼圖克率領中路軍,直奔荊州,襄陽地區。
命宗王口溫不花和大將史天澤,察罕率領東路軍,攻取江淮等地。
南下的蒙古軍由蒙古人,契丹人,女真人和北方漢人為主,戰線東起淮河,西至四川,延綿於蒙宋之間正麵數千裏。
蒙古闊端西路軍攻取四川之戰
1235年8月,闊端派西路先遣軍自鳳州(今寶雞)攻取河池,連克階州,西和州等州城(川甘陝一帶)。
10月,西路軍進取鞏州,金亡後仍在此地堅守的汪古部金將汪世顯率軍民萬家來降。闊端命汪世顯率所部為先鋒從征,渡過嘉陵江直逼大安。
1236年正月,闊端西路軍沿兩當,河池南下入蜀,經白水關,白馬關攻鈣州。
蜀地無大將,宋軍依山築堡防守,鈣州知州高稼登高鼓噪,張旗鼓以為疑兵。
蒙古軍一戰,守將何林逃走,高稼被圍困戰死。
鈣州失守後,製置使趙彥呐屯兵於青野原(今漢中西部)被蒙古軍圍困,利州(四川廣元)守將,禦前諸軍統製曹友聞出兵救援。
數萬蒙古軍突至,曹友聞率軍與敵大戰,蒙古軍不勝,引兵後退,曹友聞引兵扼守仙人關。
此時,蒙古西路主力盡集後,宋軍寡不敵眾,紛紛退守秦地入蜀的各處關隘。
1236年8月,闊端以塔海為元帥,汪世顯為先鋒,率領蒙古,西夏,女真,回鶻,吐蕃,漢諸軍組成的50萬大軍,大舉進攻四川。
西路軍入大散關,攻克武休關,占領興元府(漢中),準備分軍攻取陽平關和大安。
1236年9月,西路軍一部進擊大安。大安在漢中與陽平關之間,蒙古軍進軍四川腹地必須攻取大安。
宋製置使趙彥呐急調曹友聞軍赴大安堵截,以保四川的門戶。宋禦前諸軍統製曹友聞不同意趙彥呐的布置,弛書趙彥呐說:鈣州(此時已失守),陽平關是進入蜀地的險要之處,我重兵在此把守,敵有後顧之憂必然不敢越鈣,陽而入蜀。
大安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正敵騎兵之所長而我步兵之所短,況且眾寡不敵,豈可平地控守!?
曹友聞將兵力全部投入陽平關保衛戰中,但他不與蒙古軍正麵交戰,而是乘高據險,準備以寡擊眾,出奇設伏來製敵。
於是曹友聞派其曹萬和曹友諒引兵上雞冠隘,多張旗鼓,示敵堅守。自選萬餘精兵夜渡漢江(今玉帶河),進至陽平關附近的流溪設伏。
雙方冒雨血戰,死傷無數,血流成河!次日,蒙古援兵至,曹友聞被圍,壯烈殉國,全軍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