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緊張抉擇曲折的高中生活四(1 / 3)

8.假期的“韓劇馬拉鬆”

(藤媽心語)家長常說的是“跟你說了多少回,你就是不聽”。得出的結論是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不識好歹或者“不求上進”。但“說”本身不是目的,孩子產生行為上的改變才是目的。因此,家長的“說”隻是一種手段、方法或工具。除非家長自己很享受“說”的過程,否則“說”就隻是為了盡心,而不是為了能解決問題。

2013年暑假,女兒回到新西蘭和我相聚。其間被朋友約著去吃飯。朋友的孩子是個16歲的男孩,目前就讀於女兒畢業的那所高中。我們在一個海鮮酒樓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朋友母子兩人加上我和女兒兩人,四人一桌。奧克蘭的中餐還是相當好的,我們都很享受。趁著兒子上廁所的時候,朋友小聲對我說:“兒子現在玩遊戲玩得少了,但還是停不了。”然後她語帶羨慕地說:“還是女兒好,你看你女兒就不玩遊戲。”我笑了笑,沒說什麼,因為女兒在場。女兒說她本來對玩遊戲就不感興趣,而且很浪費時間。

過了一會兒,女兒也去方便的時候,我小聲對朋友說:“男孩有男孩的事兒,女孩有女孩的事兒。女兒雖不玩遊戲,可是當初對韓劇卻癡迷得很啊,而且看著有些女生有男朋友了,她自己心裏也會癢癢的。”朋友睜大了眼睛說:“真的?”我說:“當然了。不管是癡迷韓劇還是找男朋友,任何一環沒處理好,我女兒今天就不會在美國讀書了。”

朋友歎了口氣說:“看來你說得對,這世界上的孩子遇到的問題大都相似,不同的是家長的處理方法。”

記得女兒剛上這所IB中學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同學絕大多數都是亞裔學生,華裔、韓裔占大多數,還有一些日本的學生。女兒不是在一個亞裔文化圈子裏長大的,所以這一切對她來說很新奇。

女兒很快和其中的一個女孩子成了好朋友。這個女孩人很好,家庭也很好,就一樣,特別愛看韓劇。受她的影響,女兒慢慢也對韓劇感興趣起來。我最初基本沒概念,等到我發現女兒也很迷韓劇後,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當時女兒從國內回來後,帶來幾套韓劇的DVD,我馬上提出和她一起看。想知道梨子的滋味,總要親口嚐一下。就這樣我和女兒一起看了兩部韓劇。然後我提出了我的觀點:“韓劇的劇情,似乎都沒有邏輯。通常都是一個毛手毛腳卻運氣極好的女孩兒不斷闖禍,然後一個或幾個事業有成、家庭出身很好、過人膽識的男人就喜歡上了這個女孩,生生死死地非得跟她在一起,每天為她擔驚受怕,最後終於在一起了。當然女主角肯定是清純可愛,裏麵的劇情簡單但服裝、道具可愛,純情才能吸引觀眾,而這樣才能把戲演下去。我認為看這個是浪費腦子。”但女兒提出的觀點也讓我考慮:她同意我的觀點,但她也需要朋友,她的朋友們都在看韓劇,所以她不想讓朋友們覺得自己太“另類”,所以她也要稍微的“隨大流”一點。

我理解她的想法,聽到她這樣說,我還是很欣慰,這證明女兒還是很有頭腦的。後來女兒就和我商量,在沒事兒的時候看看韓劇,比如說考試完了,假期什麼的,就當是一種放鬆。我並沒有反對她,隻是和她討論看韓劇的意義。女兒最後說的話是:“媽媽,不是每件事都要有意義,有時候我隻想relax(放鬆)一下。”想想她說的也對,況且她也隻是想在假期裏放鬆一下,所以我也就沒有異議了。

假期又到了,快放假的時候她就告訴我,放假的第一周,她想放鬆一下,然後和朋友開個“韓劇Party”,在朋友家過一夜。我說好啊。我就把她放在朋友家。後來她朋友的媽媽說她和朋友們瘋了一個白天加晚上,又哭又笑的。我心想這就是一個“韓劇馬拉鬆”,也好,讓她痛痛快快地看個夠,過了這個癮也許就罷了。

韓劇的事情我絕口不提,女兒漸漸地也淡了,尤其是新學期更多的學習任務和課外活動讓她很忙,她自己也就不再提了。韓劇便靜悄悄地淡出了我們的生活,成了翻過去的一頁。

對於那些孩子癡迷韓劇的家長,我的心得是:

第一,不要硬來,不要命令或者壓製。

第二,通常孩子的年齡在16歲左右時,家長是可以和孩子討論的,彼此開誠布公。

第三,尋求折中的方法,不要一蹴而就的方法,這樣才會真正讓韓劇淡出她的生活,而且沒有痛苦。

9.架起孩子與老師之間的橋梁

(藤媽心語)孩子的事都是小事,孩子的成長中經曆的大多是小事,除非生來就是“太子”,否則沒有“太傅”來教你治國平天下之謀略。然而“大道至簡”,如果你不能讓孩子從平常的小事中吸取人生之精華,積累騰飛之能量,那麼即便你把全世界的理論都搬出來引經據典,也無濟於事,因為“親子教育需要的是實戰智慧”。

十一年級結束時,我和女兒去北美和加拿大旅遊了一趟,從大溪地旅行回來之後,學校就開學了。

這是第十二年級了,也是最重要的一年,因為IB課程正式開始了。女兒選的三門高級(High level)的課程分別是英語、地理和曆史;而標準級別的課程(Standard level)分別是生物、數學和中文,而她的中文是從頭開始。前麵說過了,女兒小的時候,試著學過中文,都隻是學了個把月就結束了。這次學中文是受了韓國同學的刺激,因為學校裏的韓國學生都在學中文,有時候有不認識的中文字就來問女兒,開始女兒也不會,韓國同學往往會很驚訝地問她:“你不是華人嗎?”被這樣對待了幾次,女兒決定學中文,從成績的角度出發,我並不讚成她放棄法語學中文,因為她的法語是穩操勝券,而且我知道她學中文有多難,可她下定決心要學,並且說中文的前景非常好,法語她上了大學還可以學。我警告過她,難的話不許抱怨,她答應了。就這樣,女兒開始了她的中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