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那小子去了天堂(3 / 3)

在李子木那零零散散的話語中多是對青春期的一些感悟,或是發牢騷,或是自嘲,總之,那些字眼很犀利、很精辟,帶著叛逆,帶著輕狂,更帶著絲絲陰鬱。

在李子木的日記中曾有這麼一段:“我這一生中都是在與學習打交道,在我的記憶中最多的是對趕赴各種考試的回憶,小學時學習好能站在第一排,中學時學習好能得到獎狀,大學時學習好能拿到獎學金,從記事起我就一直在學習中匆忙,為了學習我沒有進行過任何旁枝末節的活動,學習、努力,我一直都在路上,為此,我得過很多獎受到過很多誇耀,而與此同時我也錯過很多風景失過與很多人的擦肩而過。也許,世界本就是這麼守恒的吧,得到就得失去,我得到了,也失去了。其實,很想談個戀愛,在青春的美好時光裏,但我這扯淡的青春沒了戀愛的機遇,青春期遲暮,我沒有趕上戀愛的末班車,哎,還是先考上研究生吧,希望在研究生的生涯裏能夠命犯桃花。沒有戀愛的青春,理性與靈魂的對立,我站起身,突然感覺風好大衣衫很單薄,哦,原來是孤獨在狂奔……”

因此,李子木的糾結與煩惱可見一斑,青春期的一切躁動與需求都被這個男生以犀利的文字表達出來了,把青春獻給了打拚,把靈魂的需求交托給了未來那不可知的日子裏,但李子木是不幸的,因為他再也不知道自己已經考上了研究生,並且還是名牌大學的研究生,他的444分高出國家線很多,可是命運給他開了一個黑色玩笑,讓他來不及享受用青春打拚來的榮譽就隕落了。

但是,這大概不能算作是不幸,因為他打拚的結果是大獲全勝,而見義勇為又讓別人獲救,他雖然永遠逝去了,但他將永遠被紀念。

在整理李子木遺物時還發現一些彙款單和一些塵封的信,彙款單是打給貧困地區孩子的,因為李子木很有愛心,他一直在捐款資助山區學生。信是寫給他自己死去的老媽的,那信中充滿了思念,原來一個男人的感情可以這樣細膩,李子木在信中的每字每句讓人讀著都會有種想哭的感覺。

追悼會是在一個陰晴不定的日子裏舉行的,那天學校全體師生都停了課,人們都好像是在趕赴人生中的一場很重大的約會似的,他們早早地就聚集到學校操場的中央,等待著“約會”的開始,而要放在平常學校舉辦的各種會議上,大家是絕對不會這麼守時的,可在今天大家都好像是約好了似的,提前守候在操場,等待著送李子木最後一程。

天氣也像是懂得人世間的悲哀似的,時陰時晴,沒個好臉色。一陣陰雲密布天空的時候,校長宣布李子木的追悼大會正式開始。

會上,先是由校長宣讀李子木英勇救人的感人事跡,然後校方向李子木父親頒發市委授予李子木的榮譽證書及部分慰問金。然後又由李子木的班主任宣讀了李子木平時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在班主任的話裏字字是對李子木的誇耀和表彰。

也確實,李子木平常的表現是無可挑剔的,學習好不說,人際交往也很成功,有很多推心置腹的朋友,不僅如此,他還熱衷於做公益,樂於助人,是個很不錯的好學生。

在校長和班主任滔滔不絕地對李子木發表讚美之詞時,李子木的父親,那個高大偉岸不善言語的漢子落淚了,並且還哭暈了好多次。

古人雲:“人生之三大不幸莫過於幼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李子木父親這一生就趕上了兩大不幸,妻子的逝去,兒子的英年早逝,讓這個愛沉默的男子再也抑製不住自己的情感,他在追悼會現場嚎啕大哭,他隻是一味地看著李子木的遺像哭,什麼都沒說,但那個中年漢子的眼神裏卻透露出一種想要向兒子說些什麼的渴望。

在那天的追悼會上還有一個驚人的場景,那就是李子木班裏的眾師生也哭成了一片,聲音震顫了整個G大。

英雄逝去了,和英雄有關的一切人都悲哀了,願英雄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