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國的崛起(1 / 1)

秦國的興起

至前362年,21歲的秦孝公繼位。當時在黃河和崤山以東有六齊、楚、燕、韓、趙、魏六個國家,淮河和泗水之間大小封國十幾個,可是大家都不待見秦國,接壤的魏國沿著邊界修了長城,楚國也從漢中沿著重慶至湖南浣陵縣修了長城,根本把秦看做荒蠻野人。平時大家開國際會議商量事都可以參加,可是就是不通知秦國。不僅如此,前兩年韓趙魏三國聯軍還打到了距離國都的四十裏的石門,搞得差點亡了國。年青的秦孝公想起這些事禁不住委屈的直掉淚:大家都是給周王打工的,憑什麼一定我是農民工!

籌劃了一下,孝公於前361年發布招工簡章和產業振興方案:以前我的祖上穆公岐山勵精圖治,東方和晉國以黃河為界,幫助他們平地內亂,治理家室;西邊稱霸夷狄,拓地千裏,威震一時。可惜其他幾個祖宗不太爭氣,被忘恩負義的晉國占了河西的領土。我的父親想商量把家裏的東西要回來,結果被韓趙魏幾個夥計差點滅國,我爹連氣帶怕去年過世了。現在我要繼承遺誌,把屬於我的東西要回來。現在發布招聘啟示,不管是我國的還是其他國家的,隻要是能幫我實現夢想的我就封官賞地!

第二年,前360年,在魏國丞相府混日子的商鞅聞訊投奔秦國,經人引薦獲得了孝公的信任,於前359年變法。

變法自然地遭到大批的反對。商鞅勸孝公:普通人都是這樣,一開始說搞點小變化都嫌麻煩不熱心,可是取得大好成果後都歡天喜地。所以有品位的人,比如我們兩個,就不會隨波逐流,建立不世功業的人,比如您,也不會聽從每個人的意見。大臣甘龍反駁:遵循原來的那套,當官的幹的輕車熟路,人民也比較習慣,不會有人造反。商鞅繼續:普通人能力有限不習慣改變,專業人士見解又總是局限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這兩種人讓他們坐在官位上處理日常事務就可以了。真正先知先覺得人,比如您,創立局麵,後知後覺得隻能遵照執行。您是賢明有抱負的君主,不是庸碌之輩。秦孝公一聽,大喝一聲:就聽你的!

緊接著,授予商鞅左庶子的官銜。公孫鞅抱怨:官太小!孝公說:反對的人太多,官小權大好辦事,知道嗎,你上頭有人!

變法一年後,民怨沸騰,無數的人到首都上訪。孝公問商鞅怎麼辦,商鞅大聲說:上訪的99%是神經病!這個時候,作為人民和國戚雙重代表的秦國太子終於看不下去了,主動犯法。孝公又問商鞅怎麼辦,商鞅猶豫了下,回憶起童年被人稱為國君孫子(公孫)的美好,了從老家衛國奔到魏國的落魄,還有在秦國說一不二的幸福,狠狠心說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王子是未來的國王,不能接受懲罰,但是王子的所作所為是老師來教導的,必須懲罰老師。於是從第二天開始,再也沒有人敢違反法律,十年之間秦國一躍成為強盛的國家。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