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產過程中的一道掩模工藝決定其中的信息,一旦生產完畢信息就不可能改變了,這種適合於程序成熟、批量生產的場合,一般都在成十萬片以上才較為合算。
是一種在正常運行時不能改變信息,但可以在特殊條件下編程的隻讀存儲器,製造廠家生產的從在出廠時各個單元都處於相同狀態。用戶根據需要在專用設備上寫入自己需要的信息,但隻能寫入一次。它適合於小批量生產。它的集成度低,價格較貴。
可擦洗。為了適應科研的需要,希望能根據需要寫入信息,也希望能把已寫入的內容擦去,然後再寫。
擦去信息時要從電路板上取下來,置於紫外線光下約十分鍾,就可以將內容擦除。然後在專用編程器上將新的信息重新寫入。的特點是,即使想改變其中已經寫入的一位,也必須把整個內容全部擦去。另一種可重新編程序的,這是電可改寫的。這種擬的特點是:要擦除其內容,不必從電路板取下來。它是用電來擦洗,可以改變其中個別單元的內容。
它的寫入是在特殊條件下,要花費較長的時間(相對於讀操作)。而在線運行時,它仍然是一種隻讀存儲器。由於它的可改寫性,很適用於調試樣機和科研的場合。一般小批量產品的軟件,也都使用如監控程序。
6.3 讀/寫存儲器 RAM
6.3-1 PAM 的組成
一個基本存儲單元隻能存儲一位二進製信息。目前市場上芯片的容量有1位至64位。即每個芯片內有1至64個存儲單元。這些存儲單元必須有規則地組合起來,一般按矩陣方式排列。為了能對指定的單元進行讀出或寫入操作,還要有外圍電路。這些外圍電路通常是:地址譯碼電路。拫據地址總線上送來的地址信息進行譯碼,選通指定的存儲單元,以便對指定單元進行讀寫操作。
讀寫控製。它處於數據總線和被選中單元之間,用以控製被選中單元的讀和寫。
片選控製。目前每片的存儲容量是有限的,要用若幹片才能構成微型機的存儲器,因此不同的地址單元可能處於不同芯片中,不同地址要選中不同片。由於每個芯片來講隻有當選引有效,才能對這一片上的存儲單元進行讀寫操作。一般選信號是由高位地址譯碼產的。
集電極開路或三態輸出緩衝器。為了擴展存儲器的字數,常需將幾片的數據線並聯使用;或與雙向的數據總線相接;或存儲器芯片的數據線本身就是雙向的(即輸入和輸出公用一根引腳)。
一、靜態及組成
一是1024位的存儲單元陣列,以一位為一個字來說,它組成1024個字,每個字的長僅一位。這種存儲單元的組織方式稱為1024位結構;另一是外圍電路,包括,地址反相器,地址譯碼器,字驅動器,電路,控製電路和輸出驅動等。外圍電路的作用是保證能對選中的單元進行讀或寫操作。因為1024個單元分別以32個行地址中的一個數值和32個列地址中的一個數值來標誌他們的地址。譯碼電路的作用是保證對於一種地址信息,32個行隻有一個為有效電位。同樣32列中也隻有一個為有效電位。因此,對應於一種地址信息隻能選中一個單元。
輸入線在圖的頂部,為簡化計,8條線中隻畫了4條。輸入線經過反相得“輸入非”。圖上雖沒畫出,實際上輸入線接三態門,所以不操作時,它們是脫開(“浮空”)的,輸出線畫在圖的底部,當寫操作時,它們被禁止;讀操作時,被選中。在每個輸出線上均有一個讀出放大器。
並未將畫全,僅僅畫了存儲器矩陣及讀出放大器。使能正常工作尚需要其他附加電路,其中之一就是地址譯碼器。
存儲器陣列是按128字節排列的。一個地址譯碼器能從128的存儲單元中選出任一個單元因此,要求有選一的譯碼器。從向譯碼器輸入7根地址線,我們知道7位編碼能確定出128個不同的地址。
地址譯碼器由128個7輸入端的組成。畫了三個與門,第一、二及最後一個。
一般說來,數據線有兩種形式,有單獨的輸入線0和輸出線00;有雙向的數據線01(1/0),該線既作數據輸入線用,也作數據輸出線用。這是可以實現的,因為對永遠不會在同一時刻進行讀出和寫入操作。雙向數據線結構可以減少芯片引腳數。
8根雙向數據線,依靠在寫入線上加高電平,陡三態輸入緩衝器選通。該寫入線由尺示線及片選線所控製。當要向存儲器寫數據時,寫入線為高,輸入緩衝器選通,允許數據寫入到被選中的地址單元中去。比時,該讀出線為低電平,輸出緩衝器被禁止。
當它輸入高電平時(正片選)這塊存儲運被選中,如果已為低電平,輸入和輸出緩衝器均被禁止,結果這塊芯片與數,總線脫開,當然,當為高,則由議尿線控製讀出及寫入信號。該匸線是連到的—線上。當口將數據從讀出時,線為高電平,輸出變高電平,使輸出緩衝器選通而門1輸出保持低,使輸入緩衝器禁止,似處於讀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