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闌珊的名字不但沒有改成,而且還多了一個外號“狗珊”,他親爹賜的。因為被王小明得知了,不久後全班的同學都知道了,而後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後來,很多長輩見了她也不再喊她小名“珊珊”,而是變成了“狗珊”。
剛開始,聽到有人叫自己“狗珊”,溫闌珊就特別生氣,後來慢慢的習慣了,也就無所謂了。
長大後的溫闌珊得知,在很多中國人的觀念裏,孩子起個賤名好養活,所以小時候,長輩們喊她“狗珊”並不是取笑她,而是一種昵稱,希望她健康成長。
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就沒有人再喊“狗珊”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名“溫闌珊”。後來,溫闌珊有了侄子以後,人們對她的稱呼變成了“某某他姑”。再後來,溫闌珊有了孩子以後,人們對她稱呼又變成了“某某他媽”。
原來,長大後,就離自己的名字越來越遠了,可是溫闌珊還是懷念大家叫她“狗珊”的那些日子,也許她懷念的是自己那一去不複回的童年時光。
俗話說:七歲八歲狗也嫌!溫闌珊和小夥伴們就處於這樣一個狗也嫌的年紀。
雖然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但是他們身上的“街孩子”陋習很難一下子改掉,隔三岔五就惹點事,家長們頭疼的很。
第二年春天,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日。溫闌珊帶領著自己的堂妹溫明慧和本家小叔溫家實去田裏玩,美其名曰“春遊”。
路過一個育苗棚時,塑料薄膜上由水蒸氣凝成的水珠,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用手指輕輕一彈,水珠彙成水線,慢慢滑落,特別好玩!三個人玩得不亦樂乎。
突然,溫闌珊用力過猛,把人家薄膜彈了一個窟窿。溫闌珊不但沒有害怕,反而很興奮,因為她透過那個窟窿看清了裏麵育的是地瓜苗,苗還不大,老地瓜隱約可見。
溫闌珊突然就有了主意,她說:“咱們挖地瓜烤著吃吧?”
堂妹和小叔非常讚同,說挖就挖,不一會兒,他們就各自抱了一堆老地瓜來到秘密基地。
他們三個人從小玩的最好,溫闌珊比他倆大一歲,自然也就成了三人幫的“領袖”,所以不管溫闌珊有什麼鬼主意,他們從不反對。
他們的秘密基地是一條幹涸的水溝,隻有下大雨時才會有水流過,春天雨水少,水溝基本是幹的。以前他們也在水溝壘土窯烤過地瓜,但那是秋天地瓜收獲的季節,春天烤地瓜還是第一次。
溫闌珊開始分派任務,讓堂妹回家拿火柴,讓小叔回家拿棒槌骨頭(玉米棒芯),而她自己負責壘土窯。
生火這事,對於他們來說是駕輕就熟的。折騰了半晌,他們覺得烤熟了,就拿出來吃,結果卻是難吃的很!
發過芽的地瓜不甜,不好吃,大人們都知道,但是小孩子不知道啊,白折騰半天,真喪氣!
他們剛把火堆處理好,就看見水溝邊站了一個人,是溫闌珊本家的二大爺,隻見他背著手看了半天,深深歎了口氣,走了。
此時的“三人幫”還不知道一場“狂風暴雨”即將來臨,他們還在田野裏遊蕩。
過了沒多久,溫家實的二姐溫家玉氣喘籲籲的跑來,對著他們三個人劈頭蓋臉一頓罵:“你們三個小廝孩!闖大禍了!知道不?一會兒公安局的就來抓你們!”
此時的溫闌珊才意識到地瓜是二大爺家的,他剛才看見他們把不好吃的地瓜埋到了土坑裏,肯定是生氣了,隻是他們沒想到事情會嚴重到驚動公安的程度,於是一個個嚇得不得了,家也不敢回,不知何去何從。
慌亂半天,溫明慧說:“要不咱們藏到俺奶奶家的老屋裏吧,藏到有棺材的西屋裏,公安局的人肯定不敢進去。”
他們不顧溫家玉阻攔,一溜煙兒跑向老屋。
老房子雖然不住人了,但是大門還是完好的,上著鎖。這難不住他們,拿掉大門底下的門檻,滋溜就鑽進去了,這裏也是他們的秘密基地之一。
院子裏有一盤石磨,旁邊那棵老杏樹開滿了杏花,有的花已經開始凋謝,露出小小的青杏。溫闌珊看了一眼老杏樹,心裏盤算著過不了多久,又可以來摘杏子吃了,想到杏子,嘴裏馬上湧出一股酸水。
房頂已經塌了大半了,隻剩西屋房頂還算完整,裏麵放著一口棺材。
雖然從溫闌珊記事起,這口棺材就存在了,但是每次看見它,還是會頭皮發麻,渾身起雞皮疙瘩,聽說這是給溫明慧的老奶奶準備的,他老奶奶已經很老了,可身體一直很好,每天都在路邊曬太陽。溫闌珊覺得老奶奶是個長生不老的神仙,這口棺材好像派不上用場。
以前進來玩,溫闌珊從不敢靠近棺材,但是,今天為了躲避公安局的人,豁出去了!
其實溫家玉是騙他們的,根本沒有公安局的人,她之所以那樣說,是想狠狠嚇他們一次,讓他們以後不要再禍害人家東西了。
但是三家家長被二大爺找上家門,羞愧難當是真的,所以“三人幫”挨一頓揍是不可避免的。
溫家玉比溫闌珊大一歲,但是為了跟弟弟一起上學,也隻好晚上一年學,雖然隻是大一兩歲,但是已經明顯比他們成熟懂事多了。
溫家玉長得塊頭比較大,從門底下鑽不進去,於是隻好繞到老屋後麵,隔著窗戶喊她弟弟回家,他弟弟不敢回家,也不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