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瑩瑩,從“三九醫藥案”談股東代表訴訟製度.公司法律資訊網.2007年7月15日.http://www.corplawinfo.ecupl.edu.cn/news/80_1293.html
雷光勇,會計契約履行機製研究.會計論壇.2003,(1):92-102.
雷光勇,企業會計契約:動態過程與效率.經濟研究.2005,(5):98-106.
李剛、張偉、王豔豔,會計盈餘質量與權益資本成本關係的實證分析.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5):57-62.
李琳,基於我國資本市場的會計穩健性與債務資本成本關係研究.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68-73.
李明輝,簡論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當代經濟研究.2001,(8):67-71.
李若山,我國會計問題的若幹法律思考.會計研究.1999,(6):16-25.
李偉、張然,債務重組準則變更、盈餘管理與政府監管.工作論文,北京大學.2009
李現宗、楊紅娟,新債務重組準則與盈餘管理策略的轉變——基於2001年債務重組的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實證檢驗.經濟問題探索.2005,(5):74-79.
李心福,上市公司債務重組財務效應研究.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53-56.
李延霞、劉詩平,中國股票市值全球第二,緣何2010年遭遇“寒流”.http://news.163.com/10/1231/10/6P7OPAMK00014JB5.html,2010-12-31.
李玉環,我國會計準則製定導向研究.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6.
李遠鵬、李若山,是會計盈餘穩健性,還是利潤操縱?——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5,(3):1-56.
李遠行,哈貝馬斯程序主義民主觀述評.政治學研究.2000,(3):77-85.
李增泉、盧文彬,會計盈餘的穩健性:發現與啟示.會計研究.2003,(2):19-27.
厲以寧,股份製與現代市場經濟.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梁若英,會計準則製定:充分程序的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08,(13):91-92.
梁爽,論相關性與透明性在中國的定位.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a),(3):90-95.
梁爽,有效會計準則製定機構的經濟學分析.財經問題研究.2005(b),(3):77-82.
廖凡,香港證監會執法機製評介.環球法律評論.2007,(3):97-105.
林斌、石水平,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權衡:現實與改進.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5,(3):3-8.
林鍾高、韓立軍,論會計準則的倫理基礎.財經研究.2005,(9):92-101.
林鍾高、韓立軍,論會計準則的製定:基於複雜性的博弈分析.財會通訊(綜合).2005,(10):12-15.
林鍾高、吳利娟,會計準則製定模式:原則導向抑或規則導向.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9):65-70.
林鍾高、徐虹,會計準則研究——性質、製定與執行.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劉昌勝,會計準則製定中的公平和效率.宏觀經濟研究.2010,(1):32-36.
劉峰、林斌、謝瑩,中國特色與國際化之爭:一種解釋.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劉峰、林斌,會計師事務所脫鉤與政府選擇:一種解釋.會計研究.2000,(2):9-15.
劉峰、吳風、鍾瑞慶,會計準則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嗎?——來自中國股市的初步證據.會計研究.2004,(5):8-19.
劉峰,公眾公司會計改革與投資者保護法案及其啟示.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21-27.
劉峰,會計準則變遷.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劉峰,新會計準則一定“種瓜得瓜”嗎?新理財.2007,(2):36-37.
劉峰,製度安排與會計信息質量——紅光實業的案例分析.會計研究.2001,(7):7-15.
劉鳳委、汪揚,公司治理機製對會計穩健性影響之實證研究.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6,(3):16-22.
劉鴻昌,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政策與管理.1999,(8):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