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春行(上)(2 / 3)

這就是宋九以前的教導,一旦從政,隻要不犯法,必須各為其主,不能相互謀私情。就象趙普木材生意也雇了書舍的學子,可鬥得那麼凶,宋九也沒有通過這兩名學子,過問趙普的賬目。不能田嶠說秦知州貪墨,全真複就一定必須相信。既然蘄州發下捕文,必須以蘄州官府的捕文為準則。

然而事情在老同學手中處理,姓質必將是兩樣。

全真複招待了老同學一頓,隨後將哭笑不得的田嶠收下光化牢房,沒有通知蘄州,因為貪汙的是榷酒與榷鹽,於是將經過寫了一篇奏呈,遞向三司。

兩種說法,我不知道真假,人送到蘄州我不敢,人放手我也不敢,因此請朝廷查問。

不能算是大案子,派幾個精於算術賬目的老吏下去一查,真相就揭開了。但現在楚昭輔仍兼任著三司使,看到全真複將田嶠先關押,後稟報,覺得是一樁稟公執法的典型,因此將它上報給了朝廷。

趙匡胤也覺得很有意思,並且又想到一人,宋九。

倒也不是趙匡胤不想用宋九,確實有事。宋九研究出現難題,先沒有太在意,幾樣研究並頭並進,最後看到進展不大,幾乎一半時間呆在鋼監了。直到年底,才交出小型高爐的技術,還要繼續改進,不過它能勉強正式推廣了。但到現在中大型高爐技術還沒有完善,那個高爐建了拆,拆了建,本來就開始變形,終於在年末於半空中扭起麻花,見到不對,所有人一起逃之夭夭,然後轟地一聲,龐大的高爐趴了下去。隻要不死人,就不會有言臣彈劾,它本來就打算廢棄掉了。宋九又就地修建了幾個新高爐,繼續折騰。他掏了不少腰包,國家也補貼了許多錢帛。這時候不能分宋九的心。

況且其他幾樣,似乎同樣重要。

或者趙匡胤有其他想法,宋九仍做著一個小候爺,並沒有擔任官職。

正好宋九在家裏,聽到趙匡胤宣他,立即騎馬進宮。

趙匡胤讓他坐下,問:“宋九,你那個高爐研究得如何?”

“陛下,還有一些細節微臣沒有琢磨明白,請陛下再寬恕半年。”

“半年,朕能候得,”趙匡胤道,即便趙普在這裏,也隻能說這句話,這是中國鋼鐵史上最大的變革,一旦它能成功,隨著疆域增加,陸續又找到一些鐵坑,火藥的使用,宋朝課鐵量會出現飛躍姓的進步,去年課鐵總量就達到了一千多萬斤,不僅是數量,還有質量,一旦高爐技術成熟,所有的鐵礦石至少轉換成了優質熟鐵。甚至若幹年後,宋朝都能出現鋼鐵時代的萌芽。趙匡胤肯定不知道後世如何,但這個顯著變化還是能看出來的。

“宋九,你有一年未進宮了吧?”

“上次大食使者來,我進宮赴宴一回,不足一年,差不多十個月。”

“十個月哪,”趙匡胤有些恍惚,道:“近來朕變得漸漸多愁善感。”

宋九默默無言,趙匡胤漸漸也老了,甚至人未老,心態已老,高懷德的後妻燕國公主死,趙匡胤痛聲大哭,對左右說道,明年誕節,當罷會禁樂。也就是他的生曰長春節不準奏樂。中書門下進諫,王者禮絕正更,雖陛下友愛之厚,然群臣上壽,無樂則無以為禮,望許教坊作樂。表麵上他的妹妹死了,趙匡胤很難過。

拋開表麵,認真分析,其實是親人失去後,特別趙普事件之後,趙匡胤心態漸老,感到難過。是啊,燕國公主小時候對他不大好,可那終是小時候的事,長大了,他都做了皇上,還用著計較嗎。看看燕國公主在世時,雖他姐妹有,隻有一個燕國公主活在人世,何必計較過去,沒有給她足夠的榮華富貴,倒是給了趙普,但趙普呢。

所以才後悔。

這是都心態衰老的征兆,他是做大事的人,不是宋九,何必要婆婆媽媽,死了就死了。這時後悔管屁用。

“你看看……”

宋九接過來看,狐疑地問:“陛下讓微臣看,是指那一方麵?”

“全真複與田嶠是同年吧?”

“是,不過他們做為國家官吏,微臣一再誡告他們,不能因私廢公。包括微臣在內,一旦他們走出學舍或書院,微臣從不與他們有多少私信往來,要麼就是督促他們不要放棄學業,書院出現新教材,微臣寄給他們,讓他們在暇餘,繼續自學修學,增長知識。特別是最早幾批放出來的學子,學了一年時間,學問不深,若不自學,必會淘汰。其他的,微臣不與他們有往來了,也杜絕他們往來。二人成朋,三人成黨,朋黨後禍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