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是糧食,非是無糧,有糧,江淮荊湖都有糧食,特別是荊湖,多得時常用它來救濟南唐百姓。江淮糧食也不少,若是中書強行下令,讓各州縣協助三司征糧征船,露布四方,鼓勵私商調糧去北方,那麼整個北方糧食危機會緩解。
三司其失不小,征民夫要用糧草,這個無奈,但不能從國庫裏出,當時就應當從南方調糧過去。後來補救,中書直接默視,再看各州縣動態,原來李崇矩倒下去,不是所有知州知縣看出來的,他們隻看到一件事,宋九那麼大的功勞,後方趙普的孩子在撬河洲後腿,這還不滿足,說弄下來就弄下來了,直接削籍為民。他們會怎麼想?
直接抱趙普大腿吧,主意是二大王的主意,運作是三司在運作。
兩人皆是趙普的政敵,何必誠仁之美,招趙普不快。
因此策略對了,卻沒有執行好,除了秋稅,可那是計算於其中的,不能算數,然後通過公私船從南方調來十來萬石糧米,加上部分商人運過來的私糧,京城危機暫時緩解了。有這個糧食,能熬到明年四五月,可是春暖花開了,糧食還能向京城調,再往後去夏稅就上來了。
但隻是京城。
還是有糧,北方現在人均耕地多,糧食多在各大地主家,於是囤積居奇。再加上各州縣緘默與不配合,無糧過去。
是歲,大饑!
問題還是回到農民收入上,平時說什麼四等戶五等戶,他們收入並不高,一年淨收入隻有幾貫幾十貫錢,為什麼能過下去,因為一切多是自產自給,從糧到織,甚至蓋房屋也花不了多少錢。因此有幾貫幾十貫錢盈餘,生活能過下去。但一切靠買,豈不要了他們的命。並且因為各糧商與地主囤積居奇,各地糧價暴漲,本來手中錢就少,買一月糧能買得起第二月糧?
趙匡胤在宮中隱隱察覺出來,便對趙普說了一句:“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幹事者百餘人,分治大藩,皆貪濁。”
各州縣官員很不給力!
趙普推薦了辛仲甫。
趙匡胤想了想,最終沒有說什麼。
宋九想不明白,不滿意趙普拿下就是,還能翻得了天,或者不滿意趙匡義拿下就是,趙匡義當真能領兵謀反?他想得簡單,趙匡胤想得複雜。拿下普通大臣不要緊,可拿下重臣會發生什麼?趙匡胤在軍事上極推崇李存勖,因此對李存勖的曆史十分熟悉。李存勖成功幹掉郭崇韜,然後再來對付李嗣源。李嗣源不服氣了,在將士簇擁下,起兵謀反,攻入洛陽,李存勖被活活燒死。
這時的趙普與後來的趙匡義有了類似李嗣源的實力。
他們有罪,可更有大功,殺之不得,若不謀劃得當,有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馬上宋朝就會四分五裂。
後來接到宋九奏折,看了那一瓶子雪白的蔗糖,這才是真正的糖霜,那麼地幹淨,似是粒粒白玉,粉雪,不用吃,就是看著也那麼地養眼,得賣多少錢一斤?難怪讓他小妾借錢送到南方研究。這是為了國,為他的國!
趙匡胤心中頗是後悔。
還好,自己當時忍了怒氣,不然一旦下詔棄市,上哪兒找這個忠臣?
再加上聞聽外麵饑荒嚴重,他心中更加不滿。然而趙普勢力已經養成,那麼多官員與地方官員附和,動一發而牽千鈞,並且他也沒有想好,是徹底罷相,還是打壓。關健二弟慫了……
主要沒有糧,朝廷救濟處於搖擺狀態。
百姓開始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