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反擊(上)(1 / 3)

“這樣也好,這些年你東奔西走,就當休息一段時間。”潘美道。

“丈人,你也不要失落,我是文臣問題不大,你是武將,若是太滿未必是好事。自古以來功高者隻能有三個下場,一是劉裕,休說陛下英明神武,以丈人的姓情,也不會做之。二是李靖與郭子儀,名為貴,實際閉門謝客,以求避禍,丈人多半也不想落得那種天光。那麼隻能第三種結果,範蠡,韓信!”

“小子,還是管好你自己吧。”潘美樂道。

宋九準備回去,之前返回惠州,去了試驗室,天工開物他未看過,也不是什麼複雜的生產工藝,就是壓出蔗汁,加石灰與亞硫酸澄清脫色,清汁蒸發,脫去水分,加熱糖漿,得到結晶,然後助晶,分蜜幹燥。前世一個家庭工廠都可以生產。但在這時代卻變得無比的複雜。經過兩年研究,才勉強從試驗室得到白色蔗糖。

想要真正能推廣,可能還要等兩三年。

這個不急,有試驗室產品做證明就行了。宋九也準備了充足的錢帛繼續研究,但要走了,不得不囑托學子研究方向。讓他們不用急,並且拿出一萬緡錢帛留作以後成功的獎勵。這才寫一封奏折,用快馬遞到京城。趙普暫時未倒,明年廣南就會有開花結果,宋九害怕趙普派人過來摘果子。因此寫了奏折,又用瓷瓶裝了蔗糖,遞向京城。說明它的意義,也給趙匡胤看,試驗作坊就設在惠州,不管誰來廣州與惠州擔任官員,請朝廷勒令他們配合。一旦研究成功,能推廣起來,一年會為朝廷增加無數收入,甚至能頂上半個茶榷所得。

這才秘密將潘憐兒送到廣州,宋九也想急著回去,玉蘋在家支持不下來了,但回去的時間不巧,憐兒有了身孕在身,好在離臨盆還早,再晚三四個月,憐兒都沒有辦法回去。

雇了船,讓憐兒乘船回去。

怕出事,船上準備了幾個大氣囊,放在憐兒身邊,船出事了,將氣囊抱緊了,那怕在長江裏都能平安上岸。潘美看著這幾個氣囊啼笑皆非。

宋九則迅速騎馬秘密直奔韶州,從韶州再到連州,進入湖南。走得很快,惠州百姓一起蒙在穀裏,路上宋九看到許多宋候圍,宋候道,宋候堰,宋候壩,宋候堤……

雖抹去所有官職,多少讓他不開心,看到這些,宋九心中還是有些小得意的,過一回父母官癮了。

直到他到了連州惠州百姓才知道此事,一個個眼望著北方放聲痛哭。

宋九幾乎將惠州吏政做到了巔峰,但問他做了什麼,也沒有做什麼,隻是督促下麵官員,然後偶爾帶一些頭,或者到百姓家中察看,問寒問暖。至於傳說中的包青天,他沒有一條與之相像。生活也不是太樸素,真正能說得上來的,那就是不受賄,至於受賄嗎,或者平易近人,從不擺官架子。但聞聽宋九離開嶺南,大部分地區百姓如喪考妣,哀痛得幾乎無法用言語表達,嚇得諸位廣南官員都不敢將宋九罷官的真相說出。

但這一切對宋九來說,皆不重要了。

要麼牽掛的還有那個試驗,以及數年後諸學子與農民陸續地撤離。

京城在望。

大年初三,宋九返回家。

回來的正是時候,宋家也亂了。陳從信說各州縣,果然是各州縣。災區麵積廣大,幾乎十幾個州皆受到輕重不等的水災,並且這十幾州都是重要的州,人口密度高。但總體來說整個宋朝仍然是地廣人稀,經過十幾年休養生息,有的腦子活,以蠶桑業與棉花業為主,損失不大,大不了就是糧食貴,讓他們叫苦不迭。真正重災百姓不會超過二十萬戶。除非象應天府與澶州去年淹了又淹,今年複淹,百姓才真正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