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中傷(2 / 3)

聽到這個消息,趙匡義更加鬱悶了,本來趙普幾乎快到了隻手遮天的地步,現在趙李成為親家,那還了得。然後消息就傳到宮中,對此趙匡胤也很不高興。

這是人家婚姻,有婚姻**,自己不能強行幹涉,他在惱怒之下,就下了一道命令,原來宰相與樞密使在長春殿等候皇帝召見,在同一個屋子裏休息,趙匡胤將兩者休息地方分開。

它就是一個信號。

李崇矩有一個門客叫鄭伸,李崇矩見他險詖無行,待之漸薄,鄭伸心中不滿。不知道怎麼嗅出這個味道,然後敲登聞鼓,狀告李崇矩受太原人席羲叟黃金,李崇矩私下裏托翰林學士扈蒙給予席羲叟甲科進士,並引軍器庫使劉審瓊做證。

有沒有這一回事,多半有之,但不一定送了黃金。現在依然沒有實行糊名製,想要考中進士,一要有才學,二要有關係,象朱三那樣硬考,考一百年也不得中。

席羲叟頗有才華,是宋初的著名詩人之一,他大約想通此節,於是帶了一些禮物拜見李崇矩,李崇矩接見了他,然後會談,覺得此子才華出眾。於是今年找到今年春闈的主考官扈蒙打了一聲招呼。扈蒙看考卷時就留了心,試卷做得不錯,於是擇為進士。

這些趙匡胤知道,宋九那篇論糊名製策子就寫到過這些弊端。但它是真是假重要嗎?重要的不是黃金多少,而是借口來了。趙匡胤“大怒”,召劉審瓊對質。是真的,劉審瓊也不敢說是真的,難道不怕自己變成第二個姚恕?因此言其是誣蔑。

真假不重要,趙匡胤以此將李崇矩罷為鎮國節度使,兄弟,你好休息啦。為了防止趙普翻供,立賜鄭伸同進士出身,酸棗縣主薄。

趙普這才醒悟過來。

趙匡胤有意將宋九召回來擔任三司副使,他不喜,也是借機看看自己在趙匡胤心中還是不是原來的趙普。

小心地說完,然後不語。

也不算冤枉宋九,宋九確實有這層意思,可喜歡錢錯了嗎?就象今年災害,若有了這筆錢砸下去,又能救濟多少災民?但同樣一個意思,兩種說法,意味截然不同。

宋九完了,趙匡義心道,先是惋惜,隨後眼中閃過一絲喜悅。

詔書到了廣州。

交趾大捷,邕州群蠻震恐,一個個走出大山來拜服。這回有功了吧,但讓大家十分失望,詔書隻下給宋九一人,爾既鼓動潘美尹崇珂出軍交趾,何不拿下?置百姓不顧,置交趾以後怨懟不顧,急令將士對交趾大擄,匆匆回返,意欲何為,其心可誅,削爾官籍為民!

沒有一人服氣的,這樣依然還有錯?

就算有錯吧,看看廣南變成什麼樣子?兩年來開墾出來的圍田達到三百多處,各種堰田陂田達到四百多處,新增耕地合計四萬多頃,六成耕地開始使用合理的耕作方法,四成稻田推廣了占城稻種植,稻米一度跌到一鬥十二文錢,幾乎能與北方粟價相比。與此同時還種植了兩千多頃甘蔗,三千多頃田棉花,又開拓了無數果園,香料園,茶園,同時引進了湖南的冬小麥,漸漸解決了旱地百姓的糧食問題。財政賦稅達到五百多萬,這個賦稅糧草占的比例很小,多是棉花布帛金銀,五百多萬實際達到四百多萬緡錢。雖今年還不能上交多少賦稅,但明年就可以逐漸上交了。並且這一數字還在繼續增加中,後年可能上交三百多萬緡以上的賦稅運向京城。

這個前提是在寬民下實現的,賦稅增加,百姓財富更加增加,更加幸福。時間來不及,否則有一個十年八年,未必不能將廣南變化成南唐那樣的富裕。

至少從現在看,廣南東部地區已經不能再稱為南荒地帶。

這一切,宋九功不可沒。

削籍為民,處置未免太重了吧?

宋九也不大樂意,官千萬莫升得太高,削一削是好事,可不能削沒了。

趙匡胤是怎麼想的?

忽然他笑了起來。

田氏問:“我兒,你還能笑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