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隻好說道:“陛下臨禦以來,憂勤庶務,有弊必去,聞善必行,至於苦雨為災,是臣等失職。”
趙匡胤沉默一會,說道:“朕思之,恐是後宮幽閉者眾,昨天命令查後宮,太監宮女共三百八十餘人,於是告諭他們願意回家的,說出理由與情言,得到一百五十幾人,朕厚賜遣其回家。”
趙普等臣稱善。
也就是這一擇後宮僅有二百三十幾名太監與宮女。
宋朝皇宮不大,可終是皇宮,這麼大的地方要有太監傳旨,要打掃衛生,要洗衣做飯,要準備宮宴,雖然說宮女與太監不人道,但這個數量少得不能再少。
算是仁政,作為大一統王朝後宮就這些個太監宮女,可以說是破了記錄。但前麵遣送,後麵黃河又決於大名府,河南河北諸州皆大水,沒有遭受河決之苦,然而全部出現嚴重內澇。
趙匡胤又胡思亂想,難道朕做得不好嗎,於是下詔禁廣南百姓采海珠,不管是民用或官用,都不準采,會死很多人的。
然後前麵詔書一下,黃河又決於陽武縣,上汴水決於鄭州,下汴水決於宋州。
趙匡義悄聲道:“皇兄,去看看那個模型吧。”
不能往老天上想,不能越施仁政,老天越生氣,沒這個道理兒。
二人帶到中書,趙普也為黃河頭痛,他是宰相,一有災任務更重,為這個黃河召宋九來商議過四次。宋九未說什麼,但讓小吏陸續又送了幾個模型過來,第一個模型是黃河自澶州改道進入滄州,第二個模型是河北地勢抬高後,由黃入濟,第三個模型是將濟水與大野澤糟蹋的差不多了,由開封東部進入淮河。
模型放在中書問題不大,可真的出現了,那怕出現一次,都會是天大的災場。
趙匡胤看著這個模型問:“則平,至今無良策?”
“老臣想不出來,若分流卸洪,河水緩慢,泥沙沉澱更厲害,危害比現在更烈。或者減緩泥沙,陛下,讓能陝西百姓不耕不種嗎?”
趙匡胤也揉腦袋,他覺得唐朝很不好,留下一大堆爛攤子給他,例如武將專權,例如這個黃河。
兩人從中書走出來,趙匡義道:“皇兄,新水泥出來,下詔鼓勵百姓使用磚石建房吧,它們同樣漂亮而華麗,費用雖略貴一點,但不象木房容易起火。皇兄可以做一個表率,於宮中用磚石修一個宮殿。再者,鼓勵百姓用石炭與蜂窩煤。再問詢宋九,問他那些養殖場如何。那麼黃河上遊諸水泥沙能部分緩解。否則僅是賑災費用,國家就支付不起。”
辦法是好辦法,但趙匡胤遲疑了一會道:“以後再議。”
趙匡義想到趙普的木材生意,沒有再說,又華麗的消失不見了。
曹翰塞好黃河決口。
但動用那麼多民夫,以及那麼多災民嗷嗷待哺,大問題來了。
去年就在救災,今天救災規模更大,主要國家又想寬稅,寬稅稅糧就會減少,楚昭輔前來稟報:“陛下,北方諸倉隻能供給到明年二月,請陛下將讓諸禁兵返回故鄉就食,再讓官兵將所有民船一起集中,到江淮去調糧,不然明年春天……”
還能熬半年,若是往年,半年時間也不要緊,有一個秋收。
今年半年時間那可致命的,江淮雖好起來,但非是國家糧稅的重點對象,河南河北與山東依然比江淮稅糧多。然而北方全部遭到了澇災,秋後不是征糧,而是送糧食去。也就是江淮稅糧僅能滿足百姓百姓的救濟糧食。然後到了明年二月,全京城近百萬軍民一起喝西北風了。(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一品富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