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1
一根火柴
母親劃了一根火柴,母親在找什麼。
母親又劃了一根火柴,母親還沒找到。
劃第三根火柴的時候,母親欣慰地笑了。
我說,媽,你找啥子啊?
母親說,剛才有根火柴掉了,丟了怪可惜的,現在我總算找到它啦!(曾平)【賞讀】母親劃去三根火柴去尋找一根火柴,實在得不償失,若要進行價值判斷,母親的做法是可笑的,也是不可取的。但從精神層麵上看,母親的做法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起碼它表現了我們民族的一種美德。劃三根火柴找到一根火柴,也許有違母親的初衷,但滿足了她的最終願望。尤其是母親找到火柴後感到欣慰的心理,讓我們對一些民族心理積澱進行反思,從而作出新的價值判斷。
0952
鞋
一天,兩天,一個多月過去了,每當日落西山的時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張望,希望能從落日的餘暉中看到那個高大的身影出現。但是,他沒有看到。
又是一個傍晚,一位瘦瘦的軍人來到修鞋攤旁:“一個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個子軍人來這兒修過一隻皮鞋?”
“啊……對呀。”
“要付你多少錢?”
小鞋匠略一沉思,說:“修鞋費一塊五,外加一個月的保管費五毛,您給兩塊錢得了。”
軍人把兩元錢遞給他,小鞋匠收好錢後,問:“怎麼大個子沒來?”
“他……上前線去了。”說完,軍人轉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隻鞋,趕忙喊道,“鞋子,鞋!”
軍人止住了腳步,用低沉的聲音對小鞋匠說:“用不著了,他的雙腿已經在前線醫院裏……他特意來信囑咐我把錢送給你,謝謝你了!”說完,邁著大步走了。(王偉)【賞讀】小說沒有展示故事的背景,也沒有著筆刻畫那位大個子軍人,甚至省略了事件的過程。但讀完小說後,我們會很自然地想起那一場場保家衛國的戰役,會想到軍隊對戰士嚴格的教育,從而由衷地讚美我們那些最可愛的人——戰士的高尚情操。小說結尾巧妙,出人意料,主人公未出場,形象卻如在眼前。
0953
第12塊紗布
一所大醫院的手術室。
一位年輕的護士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而且做一個赫赫有名的外科專家的助手。
複雜艱苦的手術從清晨進行到黃昏,眼看患者的傷口即將縫合,女護士突然嚴肅地盯著外科專家,她說:“大夫,我們用的12塊紗布,你隻取出11塊。”
“我已經取出來了,”專家斷言道,“手術已經一整天,立刻開始縫合傷口。”
“不,不行!”女護士高聲抗議,“我記得清清楚楚,手術中我們用了12塊紗布。”
外科醫生不理睬她,命令道:“聽我的,準備——縫合!”
女護士毫不示弱地大叫起來:“您是醫生,您不能這樣做!”
直到這時,外科專家冷漠的臉上才泛起一絲欣慰的笑容。他舉起左手心裏握著的第12塊紗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金平)【賞讀】這一塊紗布的去留,可能決定這名護士的去留,護士通過了這個不同尋常的測試。而專家做出這個決定,依據的是她那可貴的敬業精神和難得的執著態度。在醫療事故頻發的現實麵前,患者最擔心的地方應該是醫護人員最用心的地方,責任心不啻為醫德醫風的最好防火牆。
0954
失去的作品
“救命啊!救命!”突然有叫喊聲。
天賜良機!
他猛然從第三屆“閃光杯”攝影作品大獎賽後天截稿、“獎品彩電”中清醒過來,循著喊聲跑了過去。當然,他並沒有忘記打開胸前相機的皮蓋,撥過膠卷。他竭力搜尋著。
“好!”他站在一簇灌木叢旁,角度、背景、鏡頭、光圈、快門……
池塘中那個人正在一下一下地折騰,水麵閃著點點金光。
他端正相機,等待著……
“怎麼沒有人來救?”他心裏有些焦急。
喊聲沉到了水底。四周一片寂靜。
猛地,他躥了起來,把相機甩到一邊,旋風般衝了過去。“騰!”水麵上,濺起了一朵好大的浪花。在陽光照耀下,水麵上跳躍著五顏六色的光芒,赤橙黃綠……
第三屆“閃光杯”優秀攝影作品展廳。他鑽到櫥前觀賞起來。雖然沒有自己的作品參展,但他並不遺憾。他隻想看看,學習學習。
突然,他愣住了。
那幅照片上,竟然是他!他救了人,抱在胸前,從水中走向岸邊。身後的陽光散射著五彩的光芒,赤橙黃綠……(褚嘉楠)【賞讀】這篇小說讓人想起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同時又讓人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品來咂去,還真叫人忍俊不禁呢。其實上述詩與成語都不能全麵準確地概括這個故事,因為此文並不是要表達“世間萬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這樣一個富有哲學意味的主題,而且盡管可以把那個見死不救的獲獎者看作是一隻地地道道的黃雀,我們也絕不能把那個“他”喻為螳螂。大事當前,人命關天,個人小利與他人生命,孰輕孰重?為了所謂的藝術而漠視生命,有違藝術的精神和原則!麵對“藝術”與救人,“他”雖有遲疑,但最後還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是為可敬。“他”無憾,那個“黃雀”則為人不齒!0955
天職
家養一貓,病數日,將斃。愛子心痛,將其置於土壩內曬太陽。時貓已彌留,趴伏於地,瞳孔放大,氣息奄奄。愛子手撫其背,流涕不已。
忽有一鼠從貓前竄過。說時遲,那時快,將斃之貓如離弦之箭,奔竄追捕。鼠入水溝洞內,貓追之不舍;洞窄貓大,遂被卡住,進退不得,最後搏擊耗盡了生命。
下午,吾與愛子莊嚴地為貓舉行了葬禮。(靳朝濟)【賞讀】是天職,激發了貓的天賦潛能;是貓,挑戰了極限,竭盡了潛能。作者正文寫的是貓,但加上標題,讀者可以窺貓見人,聯想到其他。貓的天職是逮老鼠,狗的天職是看大門,母雞的天職是生蛋,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軍人的天職是保家衛國……但願每個人都想想自己的天職是什麼。
0956
書法家
書法比賽會上,人們圍住前來觀看的高局長,請他留字。
“寫什麼呢?”高局長笑眯眯地提起筆,歪著頭問。
“寫什麼都行。寫局長最得心應手的字吧。”
“那我就獻醜了。”
高局長沉吟片刻,轉抖手腕落下筆去。立刻,兩個勁秀的大字從筆端跳到宣紙上:“同意”。
人群發出嘖嘖的驚歎聲。有人大聲嚷道:“請再寫幾個。”
高局長尋聲望去,麵露難色地說:“不寫了吧——能寫好的就數這兩個字……”(司玉笙)【賞讀】高局長成天上“文山”下“會海”,長日唯書“同意”二字,無怪乎能將此二字寫得如此勁秀!令人遺憾的是,他“能寫好的”不過此二字。寫“同意”,大概就是高局長的日常工作。令人深思的是我們的一局之長,不深入工作實際,隻憑一支筆在寶座上瞎批。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如山般的文件,僅“同意”二字何以了得!
0957
爸爸的回信
喜榮收到一封遠在外地當局長的爸爸的信,立刻被女友們搶去了。
“坦白,是不是男朋友的信?”女友們擠眉弄眼地質問喜榮。
喜榮大大方方地一笑:“不是,別鬧了!”。
“那,我們可要撕開了!”女友們威脅道。
“撕吧!”喜榮知道沒什麼秘密,坦然地說。
信打開了,別說女友們,連喜榮也愣了,原來是自己寄給爸爸的信,商量買台收錄機學習外語,不料被爸爸寄了回來,隻在信紙的上方用紅鉛筆寫了“已閱,請酌辦”幾個字……(陳樹勤)【賞讀】小說的情節很簡單,所有的敘述都是為“已閱,請酌辦”五個字作鋪墊和交代,人物已成為某種符號。當局長的爸爸竟把女兒的來信也當作文件批閱,這是一種職業慣性,更是官僚主義的體現。由此可見,瞎閱瞎批瞎說瞎指揮作風是何等泛濫!官僚主義思想是何等根深蒂固!小說在博人一笑的同時,也令人深思。0958
領笑
單位不大卻時常開會,每逢開會老A必坐頭排。
單位領導好幽默,每每作報告時插進幾句調侃。某日,領導幽完一默後靜待笑聲,然而舉目一望,底下眾人都呈昏昏欲睡狀,不由尷尬。千鈞一發之際,老A“哈哈”兩聲大笑如晴空霹靂,眾人都紛紛醒來,知道領導幽了一默,於是按級別各自笑了三兩聲不等。
後來,老A當了廠長助理,更加努力地在各次會議上領笑。不過老虎也有打盹兒的時候。某日,老A因打麻將辛苦了,開會不久即酣然入夢,恍惚間隻聽四周一片笑聲,連忙睜眼抹去嘴角的涎水,在眾人笑完之後,亡羊補牢地補笑了幾聲,聲若洪鍾繞梁許久。
不久,老A內退了。原來那次領導說了幾個錯別字,引得哄堂大笑。(古井)【賞讀】大合唱得有人領唱,大戲台得有人領叫好,大集會得有人領喊口號……大人物耍幽默時也得有人領笑,但不管“領”的是什麼,都須領得風生水起,領得順理成章。這等角兒既可能出盡風頭,也可能出洋相,冒風險。文中這個領笑者便出盡了洋相,而且沒能逃過風險,成了一個可悲的角色。他沒有別的本事,隻會幫人捧捧場,敲敲邊鼓,可謂是現實生活中一種被人們普遍否定的滑稽形象。他開生活的玩笑,最後生活又以同樣的方式“回報”了他。這等角兒不演為好!
0959
會議通知
“鄉政府嗎?我是縣政府辦,請通知李村中學梅校長,讓他明天上午8點到縣委第六會議室參加模範教師評審會議……”
“喂,李村嗎?我是鄉政府,請通知中學梅校長,讓他明天到縣委參加評審。時間?9點前趕到吧……”
“喂,中學嗎?我是村委,請通知梅校長,讓他明天到縣委接受評審。時間,唔……10點前趕到就行……”
“梅校長,村上來電話,叫你明天中午前到縣委接受審查……”(景鬆營)【賞讀】一份電話傳達的會議通知,四個人發通知,四個人接通知,會議地點模糊了(這個倒不打緊),會議時間推後了(這可是會風的惡性循環),會議內容變味了(每次改變一點點,最後結果竟是要命的)。一個以“通知”為話題的事件,在展開過程中發生了異化,變成“通通不知”了。當然,如果你認為小說隻是諷刺了作風不端導致政令不暢,那麼,對不起,你錯了——要知道,民族劣根性潛伏在基因裏,改變它需要一段進化史,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0960
高級筆杆子
甲、乙二人,皆筆杆子,同為某領導起草文稿。甲每起草,一稿即通過。乙則不然,一稿總不獲通過,須經領導諄諄指點,然後出二稿,大合領導心意。後,甲被升一級,而乙已連升三級矣。
乙妻問乙:“甲起草文稿,一稿即成,你須二稿方成,甲之才高於你,因何你之提拔大快於甲?”
乙曰:“甲與我才力相仿。一稿通過,非我不能也,是我不為也。一稿即通過,不予領導指點之餘地,不智也。二稿方通過,恰顯我善於領會領導意圖,此乃我高明之處。你何言甲之才高於我!”乙妻笑曰:“你確是領導肚裏蛔蟲。”(汪抗)【賞讀】看罷此文,忽地想起陸放翁的“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一語,甚至想到了泰國人妖、反季節蔬菜之類的東西。覺得不隻是滑稽,簡直就是“黑色幽默”!小說中這位“乙”已不是一個尋常人,而是個人精。這種人把心思用在揣摩領導意圖上,故能力克群僚,仕途通達。其行為也許無可指責,但其心計卻表露出了他陰險的一麵。與這樣的人相處,真有點可怕!有人說,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這話說得好!邪惡的種子怎麼可能長成高尚的樹啊?願人們切記,即使為了追求一個正當而良好的目的,也不能忽視手段的合法性和正當性,更不可不擇手段。
0961
署名的藝術
張君和陳君為同窗學友,在財院讀書時,均因善於筆耕,被同學譽為財院的“二枝墨筆”。
畢業分配,張君在A市某部門辦公室擔任秘書,陳君在B市某部門辦公室擔任秘書。
張君畢業後勤於寫作,晝書夜論,第二年就有幾千字的論文獨立發表,成為出色的秘書。
陳君畢業後虛心求教,每有新作寫就,必請辦公室主任指點,意甚恭敬:請主任不吝賜教。第二年就有幾千字的論文與主任聯名發表,年末,被提為辦公室副主任。
張君更勤於寫作,隨後幾年均有論文獨立發表。
陳君更虛心求教,每有新作寫就,必請局長指點,意甚恭敬:請局長不吝賜教。隨後幾年,均有論文與局長聯名發表。
第七年,張君便成為人人誇獎的好秘書。
第七年,陳君被破格提拔為局長。
張君住一室一廳,經濟師因名額有限雖資曆已達仍無法被聘,仍獨立寫作發表論文。
陳君住三室二廳,已被破格聘為高級經濟師,不時有人找其指點論文。(王林)【賞讀】張君和陳君,相同的才華,相同的專業,相同的起點,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待遇。張君走“獨立自主”的道路,寫作能力不斷提高,一個心眼,一枝獨秀,但“錢程”堪憂;陳君走“聯合對抗”的道路,人脈、關係漸趨穩固,多一個心眼,與上級利益共享,而職位連連提升,職稱越級高聘,並為自己複製了一條曾經攀援的路,讓後來人去努力。
0962
人民公仆
鎮長的統計報表連遞了三次都被縣長給熊了回來:“你們的產量咋恁低?人均收入咋恁少?你們的老百姓咋恁窮?你這個鎮長還想不想幹了?”
第四次,縣長接過來一看笑了:“這才像話嘛,人民的生活達到這個水平,我也就放心了。”(李慶華)【賞讀】在前三次的報表中,鎮長都真實或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客觀情況,結果都遭到了縣長的一頓“熊”。第四次,他虛報數字,卻讓縣長開心地“笑”了。縣長由此認定,人民的生活達到了“這個水平”,於是“放心了”!真是一個關心百姓疾苦的“好縣長”!然而,如此公仆,人民對他怎能放心!小說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因為一張張充斥著假數字的統計表,人民生活水平被提高了,工資被增長了,房價被企穩了,水價被聽證了……不一而足。
0963
領導
某《詩報》三人到附近一飯店就餐,大吃大喝一頓後,三人摸兜,皆忘了帶錢,尷尬之中,一人提出簽字。
老板不同意。
三人皆說,我們是那邊《詩報》的。意思是讓他放心,會將錢如數送來。
老板不信,老板說《詩報》的人,該會寫詩,你們現場寫給我看看。
甲說:“這有何難!”隨即作詩一首。
老板看後點頭,問乙:“你呢?”
乙也當場作詩一首。
老板又點頭,問丙。
丙憋個大紅臉,啥也不會。
另外兩人忙解釋,說:“他是我們《詩報》的領導!”(相裕亭)【賞讀】一篇小小說,一個大主題!《詩報》的領導不懂詩,這是典型的外行領導內行。外行做出成績乃至創造奇跡的例子似乎確實有,人們哂之“無知者無畏”,褒貶難分。毋庸置疑,“無知者”的所謂“無畏”,是盲目的,僥幸的。外行領導內行的負麵效應是顯然的,外行總想壓製內行,內行從心裏看不起外行,於是常常造成外行瞎指揮,內行不發揮的局麵。如今一些單位和部門仍有不少的“無知者”(外行)坦然甚至囂張地“無畏”著,這與現行的用人製度是否不無關係呢?但願莫把“外行領導內行”解釋為“中國特色”!0964
李廠長與王門衛
四年前,矽鐵廠請來個門衛,姓王,都叫他王門衛。聽說是個離任的農村村支部書記。王門衛丁是丁,卯是卯,幾回有工人往自家順東西,都被他扣下了。有一回李廠長騎自行車回家,車後架上有包東西,王門衛要李廠長下車接受檢查。李廠長說我是廠長,你查我?王門衛說我是執行廠規廠法。廠長沒法,隻好說拿了公家一塊電表,家裏做了新房要安電表,外麵電表水貨多。王門衛問財務上開了發票沒有?李廠長說王門衛你也太……那意思王門衛能不明白?但王門衛還是把電表扣下了。李廠長丟了麵子,沒過多久,王門衛的工作就被別人接替了。
四年後,矽鐵廠被李廠長和幾個股東買下了。廠部開會說廠子現在是我們私人的了,得找個責任心強的門衛。李廠長突然想到王門衛,就派人把王門衛請來了。
一天,李廠長騎著自行車,車後架上夾一包東西。王門衛還是要李廠長下車接受檢查。一查,是塊電表。李廠長這回與四年前接受檢查的心態、模樣完全兩樣。他緊緊握住王門衛的手,非常高興地說:你是我廠的好門衛!
三天後,廠部下文,王門衛在原來的月工資上再加一百元。(張積明)【賞讀】王門衛“執法”嚴格,前後沒有兩樣;李廠長兩次做同樣的事,但事情性質不同,心態也就完全兩樣。王門衛之所以沒變,是因為他堅守的是職責,他不謀私利,無私則無畏;李廠長之所以變了,是因為他堅守的是財產,麵對公家的財產,他生怕撈得比別人少,但麵對私有財產,他變得絲毫也不肯放鬆。是誰左右了他的表現?財產的歸屬。
0965
你明天再來一趟吧
“啊,您來了,您挺遵守時間,現在正好是一點半,兩點我要去趕一個會議。現在會議太多,又都得我參加,我得充分利用時間。好吧!您抓緊時間,要講的話快講吧。簡短些!時間寶貴嘛。喲,我忘了,這有一張椅子,快坐,快坐,坐下來講。喲,您大概走渴了?這個大熱天,我竟忘記泡茶了。呐,茶,喝,喝,別客氣,我也要喝口茶潤潤喉嚨。啊,怎麼能抽您的煙?您等一下,我身上沒煙了,等一等,我到對門買一包煙就來。這隻要分把鍾時間,稍等……好吧,您講吧。哎,我真糊塗,火柴……您有嗎?真不像話。呐,抽一支吧,小意思,小意思。好吧,咱們開始吧。喲,瞧您滿臉都是汗,鬼天氣,太熱了,等等,我去找電風扇來,風涼風涼……好吧,言歸正傳吧,呀,差點忘了,我得給愛人打個電話,今天這個會議,她還不知道,可能要晚一點回家,叫她不用等我吃晚飯了……好吧,沒幹擾的了,您快講吧,呀,糟了,兩點到了。這會很重要,不能遲到,真對不起,時間太快、太無情了。這樣吧,請您明天再來一趟吧。您看到了吧,坐辦公室也不是容易的事,是不是?……”(範大林)【賞讀】晚清小說《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說過:“貪官可恨,人人都知道;清官的可恨,很多人不知道。”這篇小說中坐辦公室的“會議官”對來訪者好言好語磨磨唧唧纏了老半天,始終言不及義,叫人坐也不是,走也不是,事辦不成卻又無法追究,煩躁透頂卻又無從恨起。這個新時代的華威先生告訴你,不隻是大貪官才製造災難,自以為品格無瑕而個性有嚴重缺陷的某些人似乎更能給你我帶來麻煩,甚至導致一級機構癱瘓。
0966
病
寒風呼呼作響。
騎飛車的小夥子在拐彎處撞倒了一個人。
這老頭怕有七十歲了,穿著臃腫的身子木馬似的動了幾下才爬起來。
小夥子慌了。他自己也傷得不輕——老漢比他還先爬起來。他似乎被圍上來的人群懾住了。
小夥子緊張地張張嘴,還未出聲,突然一個彪形大漢衝上來,粗魯地一把揪住小夥子的衣領吼道:“好哇——你撞了我老爸!他有心髒病、坐骨神經痛,這回去醫院照片子檢查治療,你起碼得給我五千塊!”說完望了望老人。
老漢上前說話了:“孩子,讓人家走算了,他像是有什麼急事。小夥子,以後小心點就是了。你走吧。”
大漢長長地歎了口氣,那雙死揪著衣領的蒲葉大手,好一陣才緩緩地鬆開。
小夥子眼眶濕潤了,想說什麼但終究隻顫了顫厚厚的嘴唇,然後推著車子慢慢消失在人群的視野裏。
老漢目送小夥子離去後,回過頭對歎氣不迭的大漢響亮地說:“年輕人啊,做人要有點良心,別為了幾個錢就胡亂管人叫爹。告訴你,老頭我今年七十有一,身子還挺硬朗,沒病。有病的是你。”
觀眾忍不住哄笑起來。(李愛趙)【賞讀】小夥厚道,雖有過失但有苦衷更有歉意,意欲不推卸自己的責任;大漢不善,雖無事故責任但有惡膽更有惡意,意欲聯手老漢搞二打一。可喜的是,小夥和大漢的動機都因老漢絕妙的“一招”瞬間化為烏有。老漢的絕招叫什麼?叫金子心。有病之身卻心靈高尚,無病之人卻財迷心竅。老漢說得好:“有病的是你。”
0967
抽煙
15歲時:經常偷煙抽,經常挨父母打罵,經常挨老師訓斥。
20歲時:抽劣質煙,經常把一支煙分為兩截抽。
25歲時:抽煙受到妻子的嚴格管製,在家很少抽煙。
30歲時:逢年過節經常整條整條地買高檔煙,自己卻仍抽劣質煙。
35歲時:身上隻帶火不裝煙,大都抽別人的。
40歲時:經常有人送高檔煙來,從此結束了買煙的曆史。
45歲時:身上既不裝煙也不裝火,嘴上時常叼著高檔煙。
50歲時:抽煙過度,咳嗽不止。
55歲時:患肺癌……(史宗義)【賞讀】這篇小說以“抽煙”為經,以人物年齡為緯,寫人生、寫社會,可謂微篇宏旨。主人公從抽劣質煙,買高檔煙送人,到抽高檔煙,到常有人送煙,涵括了豐富的社會內容。人們說三十而立,主人公在30歲時明白了做人的“訣竅”,通過數年的苦心經營,他有了35歲以後的光鮮人生。他55歲時的人生結局是令人痛心的,也是對其生活宗旨、人生道路的否定和諷刺。
0968
雙荷
為參加影協舉辦的花卉攝影比賽,A、B兩位攝影愛好者相邀去野外采風,決心一人拿出一幅好的花卉攝影作品,爭取雙雙獲獎。
A君瞥見一處荷塘,對B君說:“你到山那邊去轉轉,發現了好的景物就叫我。”支走B君後,A君端著相機圍繞那口荷塘認真地巡視,終於拍下了一個好的鏡頭:靠荷塘邊寬大的荷葉上,兩朵含苞欲放的荷花相偎在一起,活像一對熱戀的情侶。這天造地設的美景著實讓A君心裏湧起一股衝動。拍攝完畢,他將手伸向荷花。
“慢著!”隨著喊聲,B君攜相機匆匆趕來,可是遲了一步,A君已折下了一枝荷花,隻留下光禿禿的花稈。B君眼裏閃過一絲猶疑,仍然認真地拍攝了剩下的那枝荷花。
數日後,攝影展覽展出了兩幅以荷花為題的獲獎作品,一幅《愛侶》獲二等獎,作者是A君;一幅《喪偶》,獲一等獎,作者B君。(任言誌)【賞讀】若是A、B二君都為尋覓美而來,則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攝影作品都應該不醜。但是A君似乎另有所圖。比賽嘛,總得分個高低。於是,心懷妒意的A君以大殺風景的方式墨刑了藝術的圖騰,最終玷汙了自己的成果。這個事證明了一句俗話:嫉妒是魔鬼。而B君不改尋覓美的初衷,以很“認真”的態度和化腐朽為神奇的點化之功,奪得魁首。這個事也證明了奧古斯特·羅丹的一句話:生活中並不缺少美,隻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兩個事擺在一起又證明了《大學》裏的一句話: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