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爆發(三)(1 / 3)

光緒二十六年三月下旬,由於清國駐防朝鮮的第五師和第三旅主動撤離,日軍由第五師團、第七師團和第十一師團組成的朝鮮軍迅速推進,相繼占領平壤、定州和安州後,其主力兵分兩路漸次向鴨綠江邊集結,至此朝鮮大部已基本落入日軍掌握之中。

隨著朝鮮局勢的轉瞬而下,鴨綠江一線頓時陰雲密布,一場大戰已經迫在眉睫。

而此時的京城,正是草長鶯飛的大好時節,滿大街都是吵嚷熱鬧的景象。豐澤園的銀絲卷,東來順的奶油炸糕,合義齋的大****,同和居的烤饅頭,撲鼻的香味和夥計扯著嗓門的吆喝混雜在一起,引得來往的人群少不得要停留一番。茶樓酒肆照舊也是坐滿了人,看戲聽曲鬥蛐蛐,一碗大碗茶悠悠然坐到太陽下山,渾然一派春光無限好人間四月天,和朝鮮正在發生的戰事毫無關係的樣子。

其實對於朝鮮的戰事,京城內外市井民間倒也並無非無知無覺。起初日本向大清宣戰的那會兒,滿北京城大街小巷也都是齊了心的一片喊打的聲音,不為別的,甲午那年小鬼子就跟大清打得死去活來,差點沒從大清身上咬下一塊肉,現如今緩過了勁又殺上門來,大清再不濟也不能由著一個彈丸之地的日本這麼欺負不是?

等到朝廷向日本宣戰後,最初心頭的那股子新鮮熱鬧勁兒一過去,大家夥也就安穩下來。打仗自然是朝廷的事情,朝廷已經宣了戰,有皇上英明文武齊心,打小鬼子還不是手到擒來?大家夥不過是小老百姓,清早喝一碗豆汁,晚上溫一壺熱酒,該幹嘛幹嘛,這日子多少年不就是這樣過來的?

至於中日之間國力的強弱差距,雙方軍隊的優劣短長,這次戰事對兩個國家的國勢氣運會有多麼深遠的影響,東亞局勢因為這場戰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絕大多數人壓根就是懵懵懂懂一無所知,當然也更加不會明白這場突如其來的戰事,已經深深的把整個國家卷入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叔嶠,快快坐下…………” 京城留香居二樓靠窗的雅間裏麵,康有為一把抓住剛剛進來的楊銳沉聲問道,“京城裏都在傳言大清在朝鮮吃了敗仗,朝鮮那邊的戰事究竟如何?你現在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可有確實的消息?”

楊銳苦笑了一下,拿過桌上的酒杯一飲而盡,重重擲在桌上。

“十天前平壤失陷,大清駐防朝鮮的第五師和第三旅已經退守鴨綠江一線重新布防,目前日軍已相繼占領定州安州,其主力正向鴨綠江集結,朝鮮已經盡陷於日本之手!”

“什麼?!”康有為和坐在一旁的劉光第大驚失色,騰的一下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叔嶠,這消息可當真?據我所知,我大清駐防朝鮮的軍隊裝備精良,是由當年甲午一戰的第三鎮編練而成,也算是經過大戰曆練出來的,怎麼可能一觸即潰,半個月時間就把朝鮮拱手送給日本人?”

劉光第目視楊銳,滿臉都是不敢置信的神情。

楊銳神情凝重的點了點頭,“千真萬確,這是我昨日晚間在軍機上入值時親眼看到的軍報,軍報上麵還說,目前日軍在朝鮮的兵力已經超過了三個師團,正大舉向鴨綠江集結,而據我所知,我大清駐防鴨綠江一線的兵力隻有從朝鮮退回來的第五師和第三旅,外加十九師不足一個旅的兵力,兵力懸殊,能否守得住鴨綠江尚在兩可之間啊!”

屋子裏頓時死一般的沉寂,就像是有千鈞重壓讓人喘不過氣來。

眼前這三人,都算得上是清流當中引領風氣之先的領軍人物,當年鼓吹維新變法皇上親政,繼而創辦強學會、時務報,激揚文字針砭時事,以犀利筆鋒橫掃千軍之勢在朝野內外聲望鵲起。然而此刻縱然是他們也萬萬沒有想到,甲午過後大清效法西洋勵精圖治,正是國家蒸蒸日上之時,怎麼竟然在日本麵前又是一敗塗地?

“大清危矣!”康有為勃然變色,一掌擊在桌上怒聲說道,“朝鮮乃大清藩國,半月不到就拱手送給日本人,如今鴨綠江防線又是敵眾我寡之勢,倘若鴨綠江防線再失陷,日本揮軍而來,我大清豈不是又要落入生死存亡的境地?康某不甘,這當朝袞袞諸公究竟在幹什麼?我大清新政富國強兵又強在何處?難道要眼睜睜看著我大清重蹈甲午之覆轍!…………………”

“大清新政推行數年,原本我等都以為定當一掃頹廢羸弱之舊貌,國家振興,令外人不敢輕侮,可今日一見竟然還是不堪一擊,南海,叔嶠,你們說說,這是為何?這到底是為何啊?”劉光第扶案四顧,難掩悲憤之色。

“康某不才早就有言,大清新政當以變法維新為根本,變法,就是仿效西洋各國變革國家體製,可觀我大清新政數年,變事者多,變法者寥寥!無論購兵艦、建新軍、辦實業、通商路,所做者皆是枝節而非根本。法者,事之綱也,事者,法之目也,綱舉而後才能目張,無有製度之革新,何談國家之富強?”

言辭激烈處,康有為仰麵長歎,滿臉鬱鬱之色。“可惜康某人微言輕,雖有滿腹報國之誌不能上達天聽,徒之奈何?”

話音剛落,卻聽到門外一聲輕笑。“誰說不能上達天聽?南海兄,皇上可是時時都記掛著你啊!”

眾人抬眼望去,門簾處一翩翩書生負手而立,含笑望著屋內,不是別人,正是如今隨伺在皇上身邊雖無軍機之名卻有軍機之實的譚嗣同。

“譚複生!”劉光第微微一怔,隨即搶步上前一把抓住譚嗣同的手腕說道,“複生你來得正好,如今你身居朝廷中樞,這前線局勢究竟如何,是不是整個朝鮮都盡落倭寇之手,鴨綠江還守得住守不住?今日你務必細細給我們分說一番。”

譚嗣同隻是淡淡一笑,抬手示意大家入座,“剛剛裴邨兄問我朝鮮的局勢,其實不用我多說,想來大家都已知曉,朝鮮確已落入日本之手,我大清駐防朝鮮的軍隊已經退守鴨綠江一線,據前方軍報,現日軍正以三個師團的兵力向鴨綠江一帶集結,預計至多不過半月,日軍就將向鴨綠江發起全麵進攻,眼前的局勢已然危如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