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新政在諸位眼中如此不堪,為何平日不進言,不勸諫,不竭盡全力去為國分憂?今日大家夥倒是都站了出來,煌煌大言新政之弊端,新政的得失對錯暫且不論,文某鬥膽想問問諸位,你們為我大清又做了什麼?是看戲聽曲還是狎妓嬉戲?大清,是在你們的酒宴上還是牌桌上?頭頂三尺有神明,你們捫心自問,愧還是不愧?……………”
“文大人這話我倒是聽不明白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諸位大臣既然位列朝廷當中,直言進諫又有何錯處?”不等文廷式把話講完,徐桐便冷著臉喝到。
“直言進諫?………”文廷式不禁一陣冷笑,“擁兵紫禁城在前,脅迫皇上在後,這就是你們的直言進諫?我大清何嚐有過這樣不忠不義的臣子,你們難道想謀反不成?!………”
一言既出,整個大殿內頓時一片大嘩。文廷式這話,已經不是在說這些大臣了,而是直指禦座上的太後。
徐桐倒是鎮定自若,輕笑著走到文廷式麵前,拱手說道,“敢問文大人,今日這朝廷之內,到底是何人想要謀反?”
文廷式看也不看徐桐,轉身對著慈禧和光緒說道,“國家朝政,從無陳兵於側才能議得出來的,微臣請太後罷殿外之兵………”
“文廷式咆哮朝廷,播弄是非,舉止無狀,微臣懇請太後將文廷式撤職查辦,以儆效尤。”徐桐也毫不示弱,轉身跪下,緊接著,便有一大幫大臣都跪了下去,高聲喊著,“臣附議,請太後治文廷式之罪!”
“文廷式不過是說了句實話,何罪之有?”一片喧嘩當中,翁同龢緩緩的站了出來,靜靜的望著禦座上的慈禧。今日的局麵,他也是看的清清楚楚了,人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還有什麼不顧的,無非就是拚卻一死而已。
“都退下吧,既然是議事情,就要讓大家夥都說話。”慈禧擺了擺手,看似毫不在意,心中卻是一陣煩躁。
徐桐等人說了半天,卻是半分也沒有說到點子上,現在還和文廷式糾纏不清,簡直是荒唐之極。這樣的人,能夠做什麼大事?想到此,慈禧不由得將目光投向孫毓汶。
孫毓汶此時也看出些不對勁來,真要是由著局麵這麼亂下去,還真不知道會成什麼樣子。當即邁步出列,正色說道。
“啟奏太後,剛剛諸位大臣都言及新政的諸多弊端,微臣以為,國勢衰微,確實當求振興之法,但治大國如烹小鮮,倘若一味操切行事,反而會讓國家越變越亂。皇上畢竟年輕,主政的時間不長,經驗也有所不足,值此國家危亡之秋,不可不慎之又慎。微臣鬥膽,懇請太後出麵訓政,以太後治理國家幾十年的經驗,為我大清徐圖振興把穩大局。”
徐桐此時也醒悟過來,對剛剛文廷式攪局恨的是直咬牙,白白讓自己錯過這麼好一個機會,當即也緊隨孫毓汶身後,高聲說道。
“微臣讚同孫大人的主張,恭請太後訓政,重振大清朝綱。”
嘩啦啦,大殿內頓時一大片官員都跪了下去,七嘴八舌的說著請太後訓政的話,黑壓壓的人群當中,隻有李鴻章、翁同龢、杜懷川、文廷式等人孤單而立。
…………………………
“大軍還有多久才能到達京城?”距離京城幾十裏外的一座山坡上,陳卓勒住韁繩,整個人急的都快說不出話來。
齊廣洋躍馬上前,嘴裏大口的喘著粗氣,人身上馬身上全是汗水。“兩個時辰,大人給卑職兩個時辰,卑職一定趕到京城!”
陳卓望著京城的方向,心中起伏翻湧,說不出的難受。
離京之前,他在光緒麵前跪諫了半天,他是萬分也不同意皇上行此險招,可是無論他怎麼勸諫,皇上都是斷然不允。兵變一起,局麵立時便混亂不堪,且不說董福祥等人有沒有謀害皇上之心,萬一亂兵當中一發子彈飛過來,誰能擔保得了皇上的安危?
他也明白皇上的心思,朝廷當中的這個膿包,遲早有一天都是要擠破的,皇上此舉,其實就是布下一個局,引誘董福祥等人謀反,為清理朝局奠定基礎。可皇上憑什麼就相信太後不會對他下手?萬一大軍來遲一步,萬一皇上有所不測………
陳卓是真不敢再想下去了,一揮馬鞭指著下麵快步行進的隊列說道,“來不及了,日落之前必須趕到紫禁城。我率所有騎兵先行,直驅紫禁城,齊廣洋,大軍就交給你了,大軍一入京城,立刻分兵馳援紫禁城,記住了,我大清隻有一個皇上,你和我也隻有一個皇上!…………”
“大人,還是讓卑職率軍先行吧,董福祥所部有一萬多人,大人孤軍入京,恐怕凶險萬分!”齊廣洋一伸手,死死拉住陳卓的馬韁。
“凶險?董福祥所部人均不過10發子彈,能打什麼仗?別忘了我們麾下是陸軍第一師,是我大清最精銳的軍隊!我隻擔心時間,擔心皇上能不能熬過去………”
說罷,陳卓一揮馬鞭,馬蹄高高揚起,身後的衛士也緊隨其後,如風一般席卷而去。
一片煙塵中,隻聽到陳卓的大喊聲,“入京!救出皇上,平定叛亂!”………………(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