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紫禁黃昏(十)(2 / 3)

此時,紫禁城內到處都彌漫著槍彈的火藥味道,殘磚碎瓦遍地都是,地上不時還可以看到一大灘一大灘血跡,沿途樹林草叢中,還不斷有士兵忙著抬出屍體,可想而知,剛剛紫禁城內那一番血戰是何其慘烈。而此刻皇上是否安好,現在又在何處?翁同龢、杜懷川等人一無所知。麵對著四周董福祥所部荷槍實彈的士兵,再有就是後黨一係的官員,遠遠的站在一旁頗有些冷眼旁觀的架勢。彼此間也都不敢多說什麼,偶爾眼神不經意的交會,都是說不出的焦急萬分。

看看時辰也差不多了,李蓮英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恭請太後!……………”

殿外幾聲淨鞭脆響,一片香煙繚繞中,慈禧在一個宮女的攙扶下,從乾清宮東側的暖閣內緩緩走了出來。大殿當中頓時嘩的一聲全都拜伏在地。

慈禧皺緊眉頭往人群當中看了一圈,依舊不見李鴻章的身影,心頭不覺一陣絞痛,一陣痛徹心扉的失望。

皇上到底給了他李鴻章什麼,能夠讓他如此死心塌地?!

“太後…………”李蓮英悄悄上前,攙扶著慈禧在禦座上麵坐下,低聲說道,“皇上還沒有過來,李中堂也……………”

話還未說完,慈禧擺了擺手,“罷了,都隨他們吧,讓大家夥都平身,起來說話。”

眾人紛紛起身,心中卻是滋味不同。今日這個朝會,往好了說是太後和皇上扳腕子,誰要是贏了誰就當大清的這個家。可要是往壞了想,那可就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命往裏麵填,恐怕就連皇上也………

而後黨一係如徐桐、載勳等人,此刻卻是雙眼放光,眉目間幾乎就已經急不可耐了。今日這個局麵,整個京城,包括現在的紫禁城,都在太後手中,還有什麼可說的,就憑現在的局麵,皇上還能把天翻了過去?

至於翁同龢、杜懷川等人,雖然竭力壓住內心中的洶湧起伏,可這麼大半天功夫,一直都沒有皇上的消息,心也越來越沉………

看著大殿內這番情狀,孫毓汶知道該著由自己這邊把話頭挑起來了,不覺暗暗給徐桐使了個眼色,人群當中,徐桐早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見孫毓汶點頭示意,當即邁步出列,一甩馬蹄袖跪倒在地,正打算開口說話,身後忽然傳來一個太監的公鴨嗓音。

“皇上駕到!…………………”

猝然間,乾清宮大殿內一片肅靜,眾人都情不自禁的屏住呼吸向門口望去,大殿正門口處,皇上帶著李鴻章和太監小德子正緩緩的走入殿內,腳步聲低沉緩慢,就像敲打在人心坎上麵一樣,讓人有些莫名的慌張。

剛一走入大殿,光緒忽然停了下來,也不管上麵慈禧正用怎樣的眼神看著自己,目光冷冷的掃視著大殿內的眾人,負手而立。

眾人遲疑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紛紛跪倒在地山呼萬歲。縱然是孫毓汶、徐桐等人,也不得不匍匐在地。頃刻間,大殿內便是黑壓壓跪倒了一片。

光緒環顧四周,卻是一言不發,緩緩走到慈禧身前,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便神情冷淡的走到慈禧身邊,靜靜站在一旁。

大殿之內一片安靜,慈禧也被光緒這個舉動搞得有些意外,一來沒有想到光緒居然敢來乾清宮,二來也想不到重兵包圍之下,光緒還能如此鎮靜,似乎完全不把今日的危局放在眼裏。

大殿內頓時變得分外緊張,太後沒有表態,皇上也是一言不發,眼看著有些冷場,徐桐終於再也按捺不住,伏在地上大聲說道。

“啟稟太後,今日的朝會乃我大清兩年多來第一次,身為大清臣子,老臣心中委實有太多話,今日不得不說,也不能不說…………自甲午皇上主政一律,朝廷政務屢多失當,祖宗製度隨意更張,對外於洋人一味軟弱遷就,失我大清威嚴氣度,對內棄國家製度於不顧,推行所謂新政,前些日子,更是與洋人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致天下士子心寒,天下臣民離心,倘若再不改弦更張,國家將到了分崩離析的境地了……………………”

徐桐說著,便從懷中掏出一份折子,由皇上新政的若幹舉措,到前不久北地拳民變亂,說的是口沫橫飛,雖沒有明言,但是傻子都聽得出來,這折子裏麵的字字句句,全都是奔著皇上去的。

徐桐的話才剛剛說完,他身後便又陸續有大臣站了出來,一人一個手本,看樣子都是早就準備好了的,跪在大殿中念得抑揚頓挫……………

“皇上棄舊學而迎新學,這是我大清新政最大之弊端,洋人的學問無非就是奇技淫巧,而四書五經才是治國之本,本末倒置,國將不國矣…………”

“我大清國勢衰弱,確需幡然振興,但是我朝國體與洋人頗多不同,文化風俗朝政製度更是相去甚遠,一味效仿洋人製度,全然不顧我大清之根本,這好比是盲人摸象,又如何能治得了大清眼下的病根?前次北地拳民變亂,便是民心民意,太後,新政之弊已到了非挽回不可的地步了,倘若天下人都與我大清離心離德,我大清危在旦夕啊………”

“荒唐之至!………”人群當中,文廷式再也聽不下去了,一個大步走到大殿內,對著那些個大臣怒目而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