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驚蟄(三)(3 / 3)

編練新式軍隊這沒得話說,京城內外朝野上下都是讚同的,畢竟剛剛在甲午年吃了小鬼子的大虧,也都瞧見了新建陸軍的好處,咱大清也虧得有新建陸軍才算稍微出了口氣,可這忽然間全都要擺弄的跟洋人一樣,這能行得通嗎?大清的祖製,又當擺在哪裏呢?

回過頭來再看看駐防在京師的新建陸軍第一鎮,京城上下又都是說不出來的一種古怪味道,軍容整肅,紀律嚴明,舉手投足都透著股從戰場上走過來的殺伐氣,看的人心裏說不出的舒坦,可就一樣,這支軍隊居然全都剪了辮子,清一色的光頭,戴著大簷帽,每次列隊操著西洋人的步伐,嘴裏喊著口令從街道上經過的時候,怎麼看怎麼都讓人有些心慌。

新建陸軍倒也罷了,據說皇上的態度也奇怪,似乎壓根就沒想讓辮子再蓄起來,平常除了朝會,基本上就是一身新建陸軍的軍服,在宮裏宮外穿來走去,背後滿朝大臣雖然議論紛紛,也有不少折子遞了上去,可皇上的態度始終都有些模棱兩可,似乎是剪辮子也好,不剪也罷,都無所謂的態度,反正就是壓根不提也不問。

說來也奇怪,當初皇上在田莊台剪辮明誌,誓死與田莊台共存亡的時候,京城內外都是熱血沸騰,叫好喝彩之聲不斷。可真的回到了京城裏麵,腦袋後麵少了祖宗留下的那根辮子,大家夥又總覺得不是滋味,這辮子當真就這樣說不要了就不要了?這份心情,不單單是旗人,就是街頭巷尾的小百姓,眼巴巴的瞧著也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複雜情緒。

京城內的種種風潮議論,光緒也都是聽說了的,眼下國家這樣的局麵,有些事情就隻能做不能說,道理是講不清楚的,開啟民智,輿論宣傳是將來康有為譚嗣同他們的事情,這一層他早就安排好了,現在要緊的隻有兩條,朝鮮的運籌展布和大清通商銀行。

大清通商銀行的選址在西交民巷那裏,和東交民巷英國人的彙豐銀行倒是正好相對,這一點光緒還是比較滿意杜懷川的眼光的,但是具體將來如何去運作的章程,就不是杜懷川的強項了,甚至就連光緒自己,也隻是憑借後世的一些知識提出一個大概的輪廓,怎麼去切實施行還是要靠林啟兆和席立功他們。

這日從總參謀部裏麵出來後,光緒一時也是有些放心不下大清通商銀行通商銀行的事情,這次林啟兆和席立功他們進京後,他隻是匆忙召見了一次,很多事情都還來不及細談,看著今日還有些空閑的時間,便帶著幾個侍衛驅車前往西交民巷。

大清通商銀行還在修繕當中,門口也沒有掛起牌子,除了有不少工匠在忙碌外,也有京城中聽到了風聲的錢莊和票號裏麵的人物進進出出,光緒也沒有去理會,隻是暗暗做了個手勢,示意那幾個侍衛守在門口便行了,自己獨自一人走了進去。

房子的規製整治的倒還不錯,也很有開闊的氣勢,大約是這幾日進進出出的人很多,也沒有人來過問。光緒信步走了一圈,竟是沒有看到林啟兆他們的身影,想了想,便隨手推開一間看著像是辦公的房間,慢悠悠的走了進去。

屋裏整潔一新,全都是西洋的家具擺設,尤其是那張洋人用的辦公桌,光緒抬眼一看,便知道這多半是那位席立功的心思,雖說房間的器局稍顯狹小了外,看著倒也像那麼一回事。正琢磨著是不是讓人去叫林啟兆他們的時候,虛掩著的房門忽然被人推開了。

“你是誰啊?”一個女孩子的聲音在光緒身後響起。

光緒回頭一看,忽然有些怔住了。一個穿著一身素白洋裝,提著長裙的少女此刻正站在自己麵前,一雙亮晶晶的大眼睛帶著些詫異的神情看著自己,清麗的不可方物。

猛然之間,光緒覺得心頭一震,張著嘴巴,竟忽然有些時光錯亂的感覺。(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