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的李蓮英慌忙跪在地上,又是磕頭又是請罪,語無倫次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慈禧看樣子也沒有真的動怒,默默的注視了李蓮英半響,忽然歎了口氣說道,“這戲也演得差不多了,再看下去也就是那麼回事,傳世鐸他們到園子裏來吧,咱大清還得過日子啊………”
說罷黯然一笑,沒來由的讓剛剛站起身來的李蓮英,感到一股子徹骨的寒意,差點就沒有站住了。
這些天來,慈禧讓自己像個沒事人似的安穩在園子裏,其實五髒六腑都給那把火燒透了,連心窩子裏麵都是說不出來的痛。對於大清與外界的格局時事,慈禧或許和此時大多數朝廷官員一樣,眼前一片茫然看不明白。但是說到朝局政爭,她卻是多少風口浪尖中闖過來的頂尖的人物,心裏透著百般的清醒。
從剛一看到康有為等人在《時務報》上發表的文章,她這心裏便明鏡似的,朝廷在和談的事情上,是生生的被皇上給陰了。
道理是明擺著的,朝廷與日本和談的草案,除了朝廷中樞裏的這幾個軍機大臣外,就是在津門主持和談的恭親王知道首尾了,連朝廷中的大臣們都不清楚,遠在上海的康有為這些人又是如何能夠知道的,更不要說連和談草案的文本都弄到手了,分明是有人暗中使了手腳。而能夠有這麼大本事的人,除了皇上還能有誰?
再則說了,前些日子日本人席卷山東半島威脅京畿安危的時候,朝廷給皇上去電,要調新建陸軍回師京城,被皇上以無兵可調一口回絕了。暗地裏卻是偷偷的將新建陸軍第三鎮派到了朝鮮,還對朝廷緊緊的封鎖消息。還有新建陸軍兩個鎮的兵力擺在遼南,拖了一個月,早不打晚不打,偏偏在朝廷與日本和談的時候,把金州給打了下來。這裏麵要沒有鬼,才真的見鬼了。
然而事以至此還能如何?慈禧畢竟是經過風浪的,這個時候就算胸口的火都要冒到嗓子眼上了,還是咬牙生生壓了下去。眼前的局勢已經很清楚了,朝廷是徹底栽倒在了和談的事情上麵,麵對朝野上下一片反對之聲,朝廷是處處被動,顏麵盡失,更加讓慈禧膽寒心冷的是,皇上不露聲色的布下這麼一個局,已經不是衝著朝廷跟日本人和談這件事情去了,分明是衝著她自己來的。
在這件事情上麵,朝廷栽了一個大跟鬥,皇上卻是凱歌高奏,盡攬天下民心人望,再加上手裏還握著一支精銳的軍隊,隱然已經有了淩駕於朝廷之上的威勢,將來的朝局向皇上那邊傾斜,此刻看來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其實在對待皇上的問題上,從田莊台大捷開始,慈禧早就做好了退讓一步的考慮,隻是沒有想到皇上的心計會如此之深,一夜之間便將原本在朝廷這邊的名分大義,都抓在了自己手裏,這不能不讓慈禧又驚又懼。這些天她在頤和園裏表麵上沒事人似的,心裏未嚐不是想看看朝廷裏麵會有什麼風吹草動,更想看看皇上在這盤棋局中,究竟要走到哪一步。
然而皇上那邊悄無聲息,帝黨一係也沒有在其中推波助瀾,深諳權術之道的慈禧愈發對皇上如此深沉的心思戒懼不已。
高手過招,最厲害之處就在於將要出手而又未出手的那一刻,此刻慈禧已經看明白了,皇上沒有出手是在等朝廷的動作,她知道皇上在等什麼,皇上要的是什麼。權衡利弊得失,慈禧也隻能退後一步了。
光緒二十年十一月十日,朝廷終於在朝野上下激憤動蕩中頒下旨意,“前朝廷委派恭親王奕主持中日和談一事,本意免生靈塗炭,止兵戈於國勢衰微之際,揚大清威儀於萬方……又因和談之事朝廷不便遙製,故而由恭親王奕便宜行事。豈料恭親王奕舉止失措,年老昏聵,竟致有喪權辱國之條約,著革去恭親王奕主持和談之差事,罰俸一年閉門思過………和談之事暫緩施行,待皇上回京後斟酌處置……”(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