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所言甚是,不過鴻章說句掏心底的話,朝廷此時與日本人和談,這時機的把握確實有點問題啊。此時日本人的兵鋒相繼攻掠登州和萊州,擺出一副直指我大清京師的姿態,要的正是逼我大清妥協。以鴻章看來,要是日本人真的如此咄咄逼人,王爺倒不如和日本人拖上一拖,目前正是嚴寒的季節,日軍涉海而戰,後勤補給都很成問題,況且其一半的主力都還困守在遼南,說穿了不過是個空架子,根本無力再戰。隻是………”李鴻章猶豫了片刻,歎了口氣說道,“這一層意思,其實無需鴻章多說,王爺自然看得清楚分明,鴻章擔心的是太後那裏,不知道太後對於和談究竟是如何一個意思。”
“太後的意思難道少荃還不明白?朝鮮已經被日本人占了,再爭也是無益。割讓台灣給日本,想來太後也是斷然不會答應的。不過要是隻是賠點銀子,我估摸著太後那裏恐怕也就差不多了。”恭親王目有深意的望著李鴻章,忽然間似乎想到了什麼,心中一動,嗬嗬笑著說道,“少荃今日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恐怕不隻是就事論事吧,莫非還有什麼另外的說道?”
今日的一席話,李鴻章確實是有另外的一層意思,從深心裏講,他是萬般不讚同此時與日本和談,可是這其中又牽涉著帝後之爭,事關國家社稷根本,他一個漢人,外人,要拿捏好分寸尺度,實在也有些為難。
“鴻章心中的那點顧慮,王爺難道還不知道嗎?”李鴻章黯然的搖了搖頭,俯身在恭親王身邊坐下,沉聲說道,“太後急於與日本和談,這裏麵的深意鴻章不用多說,王爺心中也是清楚透徹的。可是真要是這麼著就讓日本人占了便宜,鴻章心中確實是萬般的不甘心啊!再則,皇上那裏又是如何一個想法,眼下都還不明朗,王爺不能不有所慮啊。”
李鴻章的話雖然說的有些含糊,但兩人都是聰明剔透之人,用不著點破心中都明鏡似的。眼下隨著皇上羽翼日漸豐滿,帝後之間已經勢成水火,早晚都是要攤牌的。太後所以急於與日本和談,無非就是要盡快穩住朝廷的局麵,好騰出手來應對皇上。和談要是順順利利的辦了下來,又沒有損失朝廷的顏麵和根本,太後自然掌握了大局的主動,而今日的皇上,又何嚐不是機謀權變聰明絕頂之人,手中還握著一支精銳的軍隊,真要到了那樣的時候,這局麵就當真如同亂麻一般理不清了。
恭親王聽了李鴻章的話,麵色也慢慢變得陰鬱下來,直起身子撥了撥麵前紅泥爐中的炭火,緩緩說道,“這一層意思我也想過,不過就我從旁看來,皇上能夠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自然是識大體顧大局,斷然不會做出什麼變故出來,這大清的天下還亂不了。說句誅心的話,我這把老骨頭也是經曆過風雨的,我還真想看看我們這位皇上,有沒有一個君主的胸襟和氣魄,既要穩住朝廷的大局,又能做出一番振興的局麵出來。真要是如此的話,我大清中興有望矣!反之,那就是我大清的氣數命矣,你我二人也惟有盡好臣子的本分,是非公論留待後人評說了……”
恭親王口中所說的變故,不用說明李鴻章也省得,指的就是皇上擁兵自重,逼迫太後歸政。這一層他其實心中也是琢磨了許久,太後畢竟居於朝廷中樞,名分大義在手,身後還有滿朝大臣和各地督撫,況且大清祖製以孝治天下,倘若皇上真的如此行事,未必能夠輕易如願。但是國家必定因此動蕩不安。在這一點上,他和恭親王的看法一致,皇上斷然不會做出如此輕率的舉動出來。
然而皇上如今的優勢無非就是田莊台一戰後,積累的民心人望和手中的兵權,兵權不能用,民心人望說穿了其實都是虛的,要是和談最後真的是像剛剛恭親王所說的那個結果,朝鮮被日本占了,現在爭也沒有用,至多賠點銀子,隻要不傷及大清根本,不割讓土地,******而言倒還不算傷及顏麵,朝野上下也尚還能夠接受。而如果借著和談太後真的把局麵扳轉了回來,皇上又會如何應對呢?
想到此,李鴻章心中也是一半清明一半煩亂,有些惆悵的點了點頭說道,“也隻能如此了,和談的事情王爺盡管和日本人爭去,兵事上麵,皇上如此年輕都能在田莊台誓死不退,鴻章又有何懼之。就算是拚了這把老骨頭,也斷然不會讓日本人威脅我京畿安危。”(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