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滄海橫流(二)(2 / 3)

此前田貝一直都在竭力勸說歐格訥前往田莊台與清國皇帝見麵,似乎是受了那位在清國皇帝身邊,擔任清國皇帝私人顧問的美國記者懷特的影響, 在田貝的話語中,對於清國皇帝的印象非常良好,並一再宣稱這位清國皇帝必將在未來獲得這個古老帝國的全部權力。

然而不管是心存疑慮還是麵對分歧,雙方在這些天的會談中都盡量表現出了某種克製和友好的氣氛,與之相比,中日之間的這場戰爭,乃至於遼東的嚴寒倒似乎變成是很遙遠的事情了,至少在三國公使心中,一個可以預見到的無法去描述的燦爛遠景,讓人充滿了些許的期待………

但是三國公使們與清國皇帝的談判還沒有獲得實質的結果,各種紛繁的消息便通過不同的渠道傳遞了過來,一方麵是日軍在山東半島的節節勝利,已經威脅到了清國京畿的安危,讓這場戰爭又重新陷入了一種模糊的僵局。而另一方麵,清國朝廷已經重新起用了在各國中間頗有威望的恭親王,主持與日和談事宜,據可靠消息,恭親王現已經抵達津門,與日本原駐清國公使小村壽太郎就中日停戰事宜進行談判。

一旦清國朝廷與日本達成停戰的協議,不僅意味著三國公使通過居中調停,謀求各國利益的努力失敗,也意味著以清國皇太後為首的朝廷,仍然牢牢的主宰著整個局麵,三國公使與清國皇帝在田莊台商談的一切,都有可能因為清國皇帝失去了在這場戰爭中剛剛獲得的話語權,而變為泡影。換句話說,如果清國皇帝沒有能夠利用這場戰爭獲得足夠的權力,現在商談的一切就不過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的意義。

當然,三國公使對於是由清國那位太後,還是眼前這位皇帝來主持清國的朝政大權並無多少興趣,也不想過多的牽涉其中,但是他們對清國皇帝允諾的那個前景卻沒有辦法不充滿一些期待,更加上現對與僵化呆板的清國朝廷,清國皇帝更加表現的比較開明,能夠獲得各國的認同感,對這位皇帝或多或少都有著一份好感,原本隻是可有可無的心情,忽然變得有些患得患失了。

經過一番商議後,三國公使決定在與清國皇帝會談的時候,直截了當的表達出各國的顧慮,言外之意,如果清國皇帝不能保證商談的條約能夠得到切實履行,三國公使將會轉而與清國朝廷尋求合作。

坐在田莊台行營那間四麵都燒著炭火的會客室裏麵,光緒靜靜的聽完三國公使們的話,隻是淡淡的一笑,臉上看不出因為三國公使多少有些不留情麵的話,而有絲毫慍怒的神色,倒是顯露出幾分戲謔的神情說道,“各位公使剛才所說的意思,朕已經聽明白了,隻是朕有一點還是需要弄清楚,各位公使需要的保證究竟是什麼呢?是朝廷的公文,還是朕的玉璽啊?”

英國公使歐格訥聳了聳肩,對於光緒這種明知故問的態度,流露出一種傲慢和冷淡。他不想回答這樣一個完全多餘的問題,一個得不到保證的協議有什麼意義呢?

一旁的美國公使田貝這時候傾了傾身子,盡量讓語調顯得比較平和說道,“請皇帝陛下原諒我們的坦率,我們無意挑戰皇帝陛下的權威,不過根據我們的觀察,貴國的朝政大權一直都掌握在貴國皇太後手中,我們非常希望知道皇帝陛下所談及的協議內容,是否也是貴國皇太後的意思,如果不是,皇帝陛下將怎樣來確保協議得到切實的履行?”

“朕和三位公使商談的協議內容,自然代表朕的意思,至於三位公使們想要獲得的保證………”光緒停頓了一下,目光冷冷的掃了一眼三國公使,臉上卻忽然露出一絲奇怪的笑容。“朕的態度,就是最大的保證。”

田貝、歐格訥等人頓時一愣,瞬間便又都露出幾絲嘲諷的笑容,這位年輕皇帝的自信倒是值得欣賞,隻不過對於外交交涉似乎毫無經驗,涉及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事務,哪裏能夠僅僅以一個態度就可以交代的過去的?

就連作為光緒私人顧問坐在旁邊的懷特,也對於光緒這個有些不合時宜的回答有些焦慮的皺了皺眉頭。作為這位清國皇帝堅定的支持者,在經曆了田莊台一戰後,懷特更加確信了這位清國皇帝身上,有著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和遠見,這也使他更加樂於將自己的命運和這位皇帝連在了一起,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隻有一種聯係,他現在已經從原來遠東一個籍籍無名的記者,變為參與到遠東外交事務的一個重要人物,其地位甚至受到了美國公使田貝的高度肯定。

此刻,似乎是為了替光緒擺脫這種多少有些尷尬的氣氛,懷特坐直身體微笑著插了一句,“我想皇帝陛下的意思,應該是需要各位公使給予必要同時也是必須的信任,這才是獲得保證的前提……”

出乎懷特的意料,對於自己的解困光緒隻是擺了擺手,臉上依舊是那種淡淡的,有些讓人琢磨不透的笑容,“信任是必須建立治安實力的基礎之上的,三位公使都是精通外交事務的專家,想必也明白一個道理,任何的承諾和保證,都是空洞而且毫無意義的,終究還是要靠實力來說話。朕其實很想問問三位公使,你們認為朕有這個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