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寒風吹過,袁世凱生生的止住了腦袋中忽然生出的念頭,再也不敢深想下去。
“都怕了?!曉得害怕,心中有了敬畏,才懂得廉恥!”光緒冷冷的哼了一聲,“用不了多久,日本人就會攻了過來,此戰,乃是國戰!這個國家已經沒有退路了,再敗下去,就是京城,就是亡國!從今日起,再有臨陣畏敵脫逃者,一律格殺勿論。不要心存僥幸之心,朕已經讓杜懷川帶朕的旨意扼守錦州,凡是退回錦州的各部,無論官職大小,一律就地處決。”
說著,光緒一伸手,從特意調到自己身邊護衛的景銘手中接過一把短劍,“你們沒有退路,朕也沒有退路了,朕今日對天起誓,與遼東、遼南數萬官兵生死與共,同守田莊台與日軍血戰到底,誓死不退半步,朕若違此誓,天地共誅之!”
說吧,光緒拿起手中的短劍猛的一割,刹那間,所有的人都是驚得麵容失色,嘩得一聲全跪在了地上。
漫天風雨中,光緒一劍割去了頭上的辮子,高舉在手大聲說道,“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朕今日去辮立誓,詔告天下,朕已存必死之誌,誓與田莊台共存亡。朕連祖宗留下的辮子都不要了,又何惜一命!朕若死,朝廷可另立新君,然大清當傾舉國之力與日血戰到底,誰若敢與日媾和,天下共擊之,共討之……”
刹那間,所有的人震驚的似乎連呼吸聲都停止了,隻望著站在漫天風雨中的皇上,高舉著手中的辮子,昂然屹立………
風雨中,隻聽到皇上的聲音在每個人的頭頂上方回蕩著,“此戰,朕對數萬將士無以為報,朕將詔告天下,凡是跟隨朕血戰到底的官兵,從今往後,子孫萬代,永不交納田賦……此戰,你們不止是為國而戰,也是為你們的子孫福祉而戰………”
……………
皇上親征遼東,為表與日血戰之決心,去辮立誓,誓與田莊台共存亡……消息傳出,京城為之震動,天下聞之變色。
自從大清被洋人打開國門後,世人倒也見過不少剪了辮子的假洋鬼子,大多是洋人身邊的通譯、買辦之類,此時也不同於大清開國之初,留發不留頭,然而此刻剪掉辮子的可是大清皇帝,天下頓時嘩然一片。
“聽說皇上在遼東把辮子都剪掉了,這世道究竟是怎麼了,就算是和日本人血戰,也用不著剪辮子啊?……”
“這辮子不能剪啊,剪了辮子,咱大清還是大清嗎?……”
“要說皇上怎麼就能把辮子剪了呢?這辮子可是咱旗人的根啊,皇上這是怎麼了啊?……”
茶館裏麵,不少旗人捶胸頓足,就差沒有鼻涕眼淚一大把了。
“怎麼了,你們沒看出來嗎?皇上是存了必死的心了!”冷不丁的,人群中有人冷冷的說道,眾人一看,原來是一直冷著臉坐在一旁的瑞祥貝勒爺。
“皇上把辮子剪了,確實有些唐突了些,可依我看也不算什麼。這京城內外,王府上下,有多少人嫌自己的辮子不夠光鮮,剪了辮子弄條假的接上,再抹點香油什麼的……”
“可是皇上畢竟是一國之君,是咱旗人的主心骨,這天下誰都可以剪掉辮子,惟獨皇上不能。”一旁當即有人不服氣的說道
瑞祥冷眼看了眾人一眼,猛地一拍桌子,“剪了辮子怎麼了,剪了辮子還是咱大清的皇上。別的暫且不說,要論現如今這世道,有多少人背後瞧不起咱旗人,我昨兒晚上尋思了一夜,我瑞祥是打心底佩服皇上的這份血性,這滿朝文武大臣,誰不是上杆子吼著要與小鬼子血戰了,可又有誰動真格的了,隻有咱皇上不僅禦駕親征,還去辮明誌,誓與田莊台共存亡……咱大清多少年沒出這樣的皇上了?不為別的,就為皇上的這份血性,我瑞祥沒的二話,服氣!”
話音剛落,茶館裏便是爭論起來,一時間鬧得不可開交。
樂壽堂內
軍機大臣、六部九卿已經戰戰兢兢的跪了一上午了,可整整一上午,太後始終一言不發,整個人像是忽然間老去了很多,默然的坐在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說。
朝廷中此刻已經是沸反盈天了,滿朝大臣無不對皇上此舉驚心不已,大逆不道,數典忘祖啊!可畢竟是皇上,誰又敢明言,都齊齊的聚在了樂壽堂,等著太後老佛爺發話。
“都別跪了,下去吧。”沉默了一上午的慈禧忽然站起身來,搭著李蓮英的胳膊,有些艱難的向外走去,神情中布滿了深深的傷愁。
秋天明亮的陽光灑落在樂壽堂內,隻聽到慈禧的腳步沉重的挪動著,仿佛走了許久,慈禧忽然回過頭黯然的歎息了一聲。
“沒瞧出來啊,皇上這是鐵了心不要自己個兒的性命了,祖宗留下來的江山社稷,風雨飄搖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