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心之戰(2 / 3)

聽到光緒如此坦率和懇切,嚴複和辜鴻銘都很有些意外,似乎也沒有想到皇上居然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沉默片刻後,兩人都起身拱手說道,“臣必不辱使命,按皇上的意思,竭盡全力辦好京師大學堂。”

光緒也站起身來,走到兩人麵前輕聲說道,“朕這點粗陋的學識,哪裏及得上兩位先生的大才。該怎麼辦理,你們放膽去做,不要顧慮朝廷中的大臣。等京師大學堂開學那天,朕還要親自前來主持,朕就是要讓天下人都看到,朕開辦京師大學堂的決心。”

其實嚴複和辜鴻銘兩人對於辦學的思路是不盡相同的,這一點光緒心裏很清楚。請他們兩人共同主持京師大學堂,就是希望以不同的方式去打開國人封閉已久的心靈之窗,隻有矛盾的東西才會讓人懂得去思考。

說完這些話後,光緒也不再多說什麼,和這兩人談論學識,光緒自己也知道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對於學校的具體事務,光緒也不想過多幹預,一力委托給嚴複和辜鴻銘,並特意叮囑孫家鼐多多扶持幫助。

京師大學堂和陸軍學校不同,不會招致朝廷過多的猜疑,所以進展還是比較順利,修建校舍,聘請教員,主持學生的入學考核等,在嚴複和辜鴻銘的全力主持下,更加上孫家鼐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和人際關係,都很快取得了進展,各種準備工作也日漸完備。

但是朝野上下,卻隱隱潛伏著一股無比巨大的暗流,表麵上看是徐桐等人的反對,事實上,卻是士大夫清流們對於西學的頑固抗拒。雖然在光緒的強力打壓下,暫時有所收斂,但是光緒心裏很明白,現在才剛剛開始,真正的戰爭還在後麵。

而這個世界上,最激烈的莫過於人心的戰爭了。

………

與京師大學堂引起的暗流洶湧相比,陸軍學校倒顯得平靜許多。從建校起就似乎一直是被遺忘的角落,朝廷中的大臣都基本上不往陸軍學校的事情上沾惹,而陸軍學校從一開始就隱隱獨力於朝廷之外的架構,也在事實上避免了各種幹擾。

然而這種平靜並沒有持續多久,光緒十七年八月,陸軍學校建校兩個月後,軍機上的大臣們忽然出人意料的紛紛光臨陸軍學校。

先是孫毓汶以兵部的名義,到陸軍學校檢查學員們的訓練情況,對陳卓等人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緊接著,世鐸又帶著軍機上幾位大臣來到陸軍學校,對有功人員進行表彰,連霍斯特也沒有落下,被朝廷特旨賞賜了一個三品的頂戴。不過這個霍斯特也確實倨傲的可以,居然大大咧咧的站在那裏,既不謝恩也不說話,一臉的冷漠,讓世鐸等人很是下不來台。後來還是吳紹基出麵打了圓場,以霍斯特不懂朝廷規矩為由,替霍斯特把封賞接了下來。

所有的賞賜中,陳卓的賞賜明顯是最重的,他原本是副將的頭銜,居然又被加了一個兵部侍郎的頭銜,這和朝廷的規矩太不符合了。陳卓本打算力辭的,還沒有開口,世鐸又以太後的名義賞賜陳卓黃馬褂一件,硬生生把陳卓的話都堵了回去。

朝廷的這一番舉動,雖然動靜不太大,但是落在有心人眼裏,都隱約看出了些端倪。朝廷對陸軍學校的態度已經轉了一個大彎,從最初的顧慮重重,到現在的極力拉攏,多少也可以看出了陳卓、吳紹基、杜懷川這幾個皇上提拔起來的人,如今在太後心中的份量。

陳卓雖然對於朝中的事情,並不像吳紹基那般精明剔透,但是朝廷從最初的冷漠到現在的忽然熱情,他也隱約的看明白了一些。更加上這次給自己安上一個兵部侍郎的頭銜,官職倒是升的很快,而且還不倫不類的又是文職又是武職,單是這樣一個兵部侍郎的官銜,就讓陳卓琢磨了很久。

兵部侍郎當然要受兵部的管轄,而頂頭上司就是孫毓汶。看清楚了這一點,陳卓再聯想到當初皇上對自己的一番話,也是慢慢懂得了這其中的味道。朝廷,或者說是太後想要極力拉攏自己,陳卓心知肚明,也知道自己現在其實就是架在火上烤,但是在他心中,早已經下定了決心跟隨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