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在木頭上畫著線,王北川頭也不抬的問道。

“差嗎?咱們的小孩好像也沒差啥呀?”

“有吃還有喝,身體比城裏的小孩好多了。”

“精神呢?”

“精神?好像是有點不一樣,城裏的小孩看著有靈性。”

在王北川的不斷追問下,劉新民終於找到了兩者之間的不同。

“不是靈性,而是視野。”

“我上大學到西京,才第一次參觀博物館。”

“在博物館裏,看到那些被家長帶著參觀的小孩,我感觸很深。”

“我用18年才能走到的地方,人家城裏小孩幾歲就走到了。”

“現在我有這個能力,也想讓咱們得小孩走的快一點。”

“....”

劉新民愣住了,結合他這麼多年在外麵的所見所聞,貌似事情就是王北川說的這樣,隻不過他此前沒有意識到罷了。

與此同時,他的內心也對王北川產生了一絲敬重。

轉眼間,到了村小補習班遊學的出發的日子。

提供讚助的王北川,應邀出席儀式。

依舊沒有講話,隻不過是囑咐了一下幾名帶隊的大學生,讓他們注意學生的安全問題。

一切回歸正常。

雕花柵欄隨著時間的推移,完成的越來越多。

在這個過程中,具有天賦的劉新民,也學會了很多的東西。

現在,王北川已經把木料粗加工和按照圖紙拓印圖案的工作交給了他。

哪怕是隻有這種程度,劉新民再出去給人幹活,每天的工資都能再增加100塊。

“咦?你小子這是幹啥嘞?”

許久不見的鄧大亮,背著釣箱,拿著剛才門衛室取出來的魚竿,好奇的看著正在木料加工棚中忙碌的王北川。

“老叔,可是好幾天沒看到你了。”

“忙啥去了?”

王北川停下手上的動作,笑著問道。

“家裏小孩帶著去了一趟版納,去參加潑水節去了。”

已經快要和王北川處成忘年交的鄧大亮,說話間放下身上的裝備,用手拿起了一塊已經被王北川加工出來的雕花柵欄。

“你小子做的?”

驚訝,詫異,不解,疑惑。

一瞬間,數個表情交雜在一起,出現在了鄧大亮的臉上。

他沒想到,王北川這個看著不著調的年輕人,會有如此高的木匠造詣。

“咋樣?還能入您老的眼吧?”

“老叔,你說我這手藝能混口飯吃不?”

王北川一臉嘚瑟的反問道。

“你小子!”

笑罵一句,鄧大亮繼續問道。

“你這手藝在哪學得?國內好像還沒見過這種風格的雕刻品。”

“有些人,他本身就是天才。”

“就比如我。”

“好好說話!”

“哎~沒學過,就是自己平時沒事在網上刷小視頻,然後嚐試了一下。”

“啥?”

鄧大亮被驚住了。

他很不願意相信王北川這個說法,可又沒辦法。

除了釣魚,他平時也會研究一些古建築。

對於雕花,他多多少少有些了解,這也是他說自己從來沒見過這種風格的原因。

市麵上沒有這種風格,王北川卻能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