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等到女人嘮嘮叨叨地說完話,然後帶著孩子離開,王水生這才有機會和男人聊起來。這個男人非常健談,可能是在商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鍛煉出來的口才。通過交流得知,男人名叫張長輝,但他對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單位隻字未提,而是興致勃勃地分享著他現在經營的服裝店所發生的一些有趣故事。
王水生聽著這些趣聞軼事,不禁對這家店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仔細觀察起周圍的環境來。這家服裝店麵積大約有五六十平方米,空間相對寬敞。後麵還有一個小小的房間,看起來像是倉庫和休息室的結合體。店裏的服裝擺放得井然有序,大部分都整齊地折疊放置在大廳內,還有一部分則掛在牆上展示。整個店內的照明依靠著四盞日光燈,這種簡單而實用的設計讓店內顯得有點單調。王水生心裏暗自感歎,或許這個時代的服裝店大多都是如此布局吧,畢竟他之前在百貨公司看到的也是類似的布置方式。
跟著張長輝在店裏轉了一圈,王水生發現這些服裝都比較老套,缺乏時尚感和個性。男人們主要穿著中山裝、綠色的仿軍服等傳統款式,褲子則大多是直筒褲,顯得單調而乏味。麵料除了常見的棉布外,還有一種叫做\"的確良\"的合成纖維麵料,但質感並不理想。女裝方麵雖然色彩稍顯豐富些,也有帶花的設計,但多是小碎花圖案,給人一種小家子氣的感覺。而且,衣服的樣式非常保守,基本都是將人包裹得嚴嚴實實,絲毫展現不出女性的曲線美,更談不上性感魅力了。當然,這種現象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著密切關係。在那個年代,男人多看女人一眼都會被指責為流氓行為,因此服裝風格自然也受到限製。相比之下,後世的女性們則更加注重自身形象和美感,生怕自己美好的身材被遮掩住,想盡辦法展示自己的身材優勢,以此來吸引他人的關注和讚賞。
王水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對當下的服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意識到,未來可能需要與這些服裝店建立合作關係,如果不展現出自己的實力,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很難贏得張長輝的信任。於是,他向張長輝提出了一係列建議,並表示希望得到對方的傾聽。
首先,王水生指出店鋪裏的衣服應該用衣架全部掛起來,而不是折疊在一起。這樣一來,顧客才能更好地看到衣服的款式、顏色等特點,從而提高購買的興趣。接著,他拿起筆在紙上畫出了幾個陳列架的設計圖,令張長輝眼前一亮。
隨後,王水生繼續說道:“第二點,衣服和褲子以及內衣和外套都可以用衣架成套展示出來,以便顧客更直觀地感受搭配效果。此外,你還可以嚐試不同的搭配方式,給顧客提供更多選擇。第三點,在店內設置一個試衣間,用簾子隔開,方便顧客試穿。第四點,不要隻展示每種貨品的一件樣品,而是要將多個尺碼都擺出來,營造出貨品豐富的感覺。顧客會覺得這裏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自然就願意進店選購,這就是所謂的‘貨賣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