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宏觀願景不變動原則。
製訂願景的過程是將理想與現實結合的過程,理想在經過現實的洗禮後會發生一定改變,所以在製訂宏觀願景前,我們應進行多方麵的了解與嚐試,但一旦確定了宏觀願景,就要求我們在計劃實施時不能對宏遠願景進行修改。宏觀願景像是我們職業起航的目的地,階段性規劃目標是一個接一個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往目的地航行。階段性規劃和短期目標需要不斷調整,就像在航行中可能會遇到風暴,為了避免風暴我們可以修改路線,但最終的目的地是不變的。其實宏觀願景不變動原則就是在提醒著我們在實行計劃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感覺力不從心時可以改變實行的方法,延長實現周期等來緩解壓力。在接下來的章節裏,我會告訴大家一些勞逸結合,增加工作、學習樂趣的小方法,讓我們真正做到在快樂中實現目標。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對職業生涯規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將正式進入職業生涯規劃的細節描述。
一、願景
願景是一種人對未來的期望,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它是我們對職業發展的願景,它類似於理想,但比理想更切合實際,更具有可實現性,它高於追求,因為追求是階段性的,是短期的,而願景是在很長一段周期內保持不變的。願景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總目標,實現願景的過程就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
職業規劃的第一步就是製訂願景。沒有願景的職業規劃就像是一架忘記設定目的地的飛機,飛機隻能在空中漫無目的地盤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願景,但有時它會被過多的信息所掩蓋,或是被誤導,我們的關鍵是將被掩埋的願景找出來。
願景通常是一個宏觀目標,一種職業狀態,例如:J的宏觀目標是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管理人;J的在某一階段的目標是成為現公司的中層管理人。
在確定願景的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勿低估自己潛力。
願景基本算是你這一生職業發展的最終目標,願景應該是處在金字塔頂端的。潛力是激發出來的,有時候在逆境中才能體現出你的能力,也就是危機處理能力,所以不要低估自己,隻有肯定自己的價值,才能將潛力發揮出來。願景可以是富有挑戰性的,起到激勵作用的。
第二,勿悲觀焦慮。
太多的顧慮會拖住你的腳步,任何事都有失敗的可能性,我們不能預見未來,我們能做的是努力保持向前的腳步。如果在確定願景時我們想到的不是達到山頂後所看到的絢麗風景,而是道路上可能存在的荊棘、障礙,那我們永遠都找不到一個想去攀登高山的理由。現在有很多大學生在製定目標時頻頻出現悲觀情緒,A目標太高,B目標太難,C目標競爭激烈,D目標沒發展前途,最後還沒去行動就先放棄了。在製訂願景階段,不要去想如果我達不到目標怎麼辦,隻要確定那是你所堅信的、所向往的就夠了。
第三,勿盲目跟隨。
每個人的特性都是不同的,你的優勢、劣勢、性格、能力都是屬於你自己的,那麼你的願景也是如此,不要盲目跟隨他人的腳步,因他人的話語、行動而影響自己的目標。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不等於完全聽從於他人,當收到建議時我們先要看這個建議是否適合自己的情況,對你好的聽,不好的為什麼要聽呢?為此而改變更要看是否有益於自己的發展,分析後才能知道這個建議對你來說是指點還是幹擾。
二、確定職業目標
職業目標相比願景就更加具體一些,職業目標包括:具體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目標(包括短期、中期、長期計劃目標)這兩項內容。
(一)職業選擇
如今職業的種類很多,即使是同一類型的職業也分內向發展和外向發展等不同崗位,各大高校在專業課程的設計方麵也更注重知識的廣度,所以現在的大學生在職業的定位上有著更多的選擇。例如金融類的專業,專業本身的科目設置就是全麵型的,畢業生也可投身多種領域和不同職業。隨著社會需求的發展,即使曾經針對性高的專業也越來越全方麵發展了。一些新興職業更開拓了就業範圍和視野。然而多向的選擇帶來的不僅是廣闊的發展空間,隨之而來的也有選擇難題困擾著畢業生們,我該選擇哪份職業?我能做哪個職業?哪個職業能讓我有所發展?麵對這些問題多數青年的答案是不知道,他們茫然地麵對著這個滿是機會又滿是挑戰的社會,無從下手。
1、認識自我:清晰自己的職業發展取向
在上一章中我們已經對自己的優勢、劣勢以及市場形勢進行了分析,現在我們需將這兩者與我們的職業發展希望相結合,才能找到我們喜愛同時也適台我們的職業取向。
在這一步我們將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的“5W”分析法幫助我們尋找答案。“5W”分析法擁有5個問題,它采用一種歸零的思考模式進行提問,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你會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方向愈加清晰,當完成這5個問題時,你對職業選擇存在的疑惑也會迎刃而解。
這5個問題分別是:
What are you?——我是誰?
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麼?
What can I do?——我能做什麼?
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環境允許我做什麼?
What is the plarl of my career and life?——我的職業和生活規劃是什麼?
在回答以上問題時,我們需要有一段不被打擾的時間靜下心來思考每一個問題,如果現在你準備好了,請拿出紙和筆跟著我一起探索自己的職業方向。
(1)“我是誰?”
提第一個問題的目的是讓你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在回答時我們要真實地麵對自己,將自己的特點、個性、分析出的優劣勢等自身情況羅列出來,檢查沒有遺漏後按你認為對職業選擇影響的重要性來排序,最好排成兩列,一列的內容是在選擇某職業時可能為我加分的,一列的內容是可能成為我求職阻礙的。
清晰地認識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有很多大學生故意忽略自己的弱點,甚至不僅自己不去麵對這個弱點還不允許他人提及,用消極的態度對待弱點不僅不會讓它消失,反而會影響你其他方麵優點的發揮。就像大家都懂得的木桶原理,木桶中一片木片很短,那麼無論其他木片多高水都會向外流走。
(2)“我想做什麼?”
無論是你中學時代的夢想,還是你剛步入大學時的理想,都屬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需要你把曾經的職業理想和現在的職業向往都一一寫下,按向往的程度排序。在你想做一件事、一個職業時內心會潛意識地向這個目標靠近,也就是說你每一時期的夢想都會為你奠定一些相關方麵的基礎,但有時你會忽略了你在那一方麵的優勢,回答這個問題的目的不僅在於羅列出你的職業理想,更是為了幫助你發掘出你曾因夢想而迸發的閃光點。
F兒時的夢想是當一名主持人。她一直都很喜歡朗誦、演講、唱歌,總是在鏡子前進行練習,在小學、中學期間學校聯歡晚會的主持人名單上總是有她的名字。在報考大學時為了適應市場需求F選擇了金融類專業,其職業理想也發生了改變,但小時候的愛好仍然是她喜歡做的事情。
學校在舉辦演講比賽、辯論會及各類晚會時,她總是會積極報名參加。雖然主持人不再是她的追求,但曾經的夢想讓她的表達、組織等能力都優於其他同學。畢業後在應聘過程中她落落大方、思路清晰的表現讓她衝出重圍,在競爭激烈的金融行業爭取到一席之地。如今她把她的愛好與能力帶到了新公司,把自己的特長用在公司活動的主持上,受到了公司同事的喜愛和領導的欣賞。
(3)“我能做什麼?”
這個問題比上一個問題更加現實,“我能做什麼”也就是說以我的能力我可以完成什麼事情,我可以勝任哪項職位。問題的答案包括兩項內容:一是以我現有的能力可以做什麼,例如我已從師範學院順利畢業,並取得教師資格證書,我可以從事教師行業;二是我現在沒有這項能力,但我可以通過培養開發出這一潛能,例如我尚未取得計算機等級證書,但我正在學習或正準備去學習來考取。
通過羅列你會發現一些你有能力去勝任的職業,這是在你想做的職業中沒有的。這時你就需要仔細想一下為什麼這個職業沒有出現在上一個問題的答案中,是因為你忽略了它,還是因為你不喜歡它?如果是因為你不喜歡它,那麼原因是什麼?有些不喜歡的原因是可以改變的,如果你不喜歡一份職業的原因是“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沒有發展前景”、“這份工作可能會很累”、“我也許幹不好這份工作”等,那麼所列舉的原因就屬於可變動性原因,它們會隨著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動。
在麵對可變動性原因時不要著急為你能做的事情判死刑,實踐是一個可以很好證明這個職業是否是你想象中那麼不適合你的職業的方法。通過實習,也許你才會發現它正是你想要的工作。在完成問題的答案後,將它們按照勝任程度排序。
(4)“環境允許我做什麼?”
這個問題主要是對你所在的環境進行分析,分析對象包括企業、行業及所在城市的情況。有些環境因素可以幫助你求職和發展,有些環境因素則可能會成為你職業發展道路上的障礙。在為這道問題作答時,答案也需要分成兩列:一列寫出我可以借環境做哪些事情,環境可以為我提供哪些支持,或環境允許我做什麼。例如我身處在北京,北京可以為我提供更多的職業選擇和發展空間,我可以利用北京的人脈尋找實習機會和就業機會;另一列寫環境中可能存在的挑戰,例如北京求職人數多、競爭激烈,北京的高物價、上班路途遠為我的工作帶來了壓力。完成問題後同樣需要將答案按照對你的影響程度進行排序。
是否能真正地認識這個問題,決定你最終確定的職業道路是否通暢,或是直接就決定了你是否可以成功找到一份理想的職業。例如城市的選擇,在上一章的市場分析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一線城市對某些職業的需求已接近飽和,而二三線城市的需求則在不斷提高。努力的確是成功的基礎,懂得規避“風險”同樣也是成功的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