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家園(2 / 2)

順著北麵的山崖往南,首先就是那一眼山泉,在泉眼上建了一個亭子,他們把這座亭子取名為思源亭,有羅清遠手書凝重的隸體“思源亭”三字。亭壁上鑲嵌著羅清遠手書行草石刻杜甫詩一首:“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眼泉水就是整個村子的生命之源,泉水順著這個源頭往下流淌,穿越了整個的村子。他們用青石給泉水流經的地方鋪了一條三尺多寬的渠道,沿途還建了一些埠頭,各家各戶就在各個埠頭上取水。泉水一路流下,清澈見底,清涼可口。

思源亭之下,就羅氏宗祠。宗祠共四層,全部用青條石壘築而成。最上一層是羅氏列祖的靈位,靈位之下,八仙桌之上,長年供奉著精美的祭品,三柱香,清煙飄繞,三柱燭,熠熠生輝。三層是議事廳,廳堂的正上方,掛著一幅中堂,係羅清遠手書篆體“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八字。中堂下是八仙桌一方,兩旁各擺放一張元椅。兩邊的牆壁上,分別是羅清遠手書楷體大字“忠”和“孝”。順著兩邊牆則各擺放了八張元椅。羅家的大事,都是在這裏商議出來的。二層是習文廳,正上方是一幅中堂,係羅清遠手書行楷一“文”字。中堂下擺方一元椅,元椅之下是八仙桌一張,八仙桌之下是書桌和書凳共計四十八套。兩邊牆壁上各掛著羅清遠手書字一副,一副是行草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嬌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一副是行楷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數,尋常巷陌,人道是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燈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順著兩邊的牆邊,各擺放著一個長長的書架,架上擺放的各類書籍共計兩千餘策。一層是演武廳,正上方也有一幅中堂,是羅清遠手書一行草“武”字。就在“武”字中堂左邊,端端正正地豎立著羅清遠當年在沙場上揮舞過的銀練長槍,右邊掛著的是他當年隨身攜帶的龍泉長劍。兩邊順著牆壁擺放著十八般武器。遠遠望去,整個羅氏宗祠莊嚴肅穆,宗祠正門前樹著一旗杆,杆上飄揚著的不是旗幟,而是一副字,乃羅清遠手書隸書“齊家”二字。

宗祠之下,則是一個校場,校場的四周全是鬱鬱蔥蔥的鬆柏。

就在這個由流淌著泉水的渠道貫穿,由思源亭、羅氏宗祠和廣場組成的中軸線之外,就是沿著山勢一層層建築的青石瓦房,每一個瓦房前都有廣闊的菜地。瓦房之外,則是層層迭迭的梯田,和一排排的樹木。在梯田和樹木之間,還有各式各樣的作坊,其中打鐵的和釀酒的作坊最大,也最重要。總之,整個羅溪就是一個獨立的社會,一個美麗的家園。就在這個美麗的家園裏,生長著無數個平凡的偉大的生命,這些生命從生到死,各個演繹著他們各自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