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血色記憶(3)(1 / 3)

就這樣,陳永誠在此又休息了數日,閑時便與張羽芙吟詩作對,以解煩悶。

數日之後陳永誠便離開張府趕回了長清縣分舵。在離開張府的前一天晚上,張羽芙和陳永誠相約在蘭花叢中,相互傾訴愛慕之情。臨走之時,張羽芙一雙眼睛含著熱淚含情脈脈地將一荷包贈與陳永誠,然後便掩麵而去。陳永誠看著張羽芙的背影消失後,轉身便走。

當陳永誠回到長清縣分舵後,得知了義和團總舵主之位已由副總舵主林連正接任,並接受清廷之邀前去京城共商“滅洋大計”。

陳永誠問那分舵主道:“林舵主他們走了多久了?”

分舵主回答道:“一月前便已出發了,隻是直到現在還是音信全無。”

陳永誠聽後,忽道:“壞了,林舵主怎地如此糊塗?清廷的賣國行徑已是如此的明了,他居然怎麼還會受邀前去,這不等於自投落網嗎?不行,我必須盡快趕去告知!”

於是,陳永誠從分舵牽了匹快馬後,便往京城急速趕去。

半個月後,陳永誠來到了京城四處打聽義和團的消息,但始終是苦無線索。

一日,陳永誠仍然在街上打聽消息,忽聽得四五個乞丐議論道:“估計咱們在京城快要落不住腳了……”

“如今八國聯軍在京城四處耀武揚威的,皇上和太後都出逃了。”

“唉,可憐半月前的義和團了。八國聯軍一路所至,可我泱泱大清國竟無動於衷!”

“是啊是啊,我聽說八國聯軍一路所至,唯獨受到過義和團的抵抗,而且聽說還吃了不小的虧呢。”

陳永誠聽到這裏便急忙走了過去,並隨身掏出五兩銀子對乞丐們說:“我想聽聽事情的詳細經過!”

乞丐們一看到銀子後便急急忙忙向陳永誠講述了起來:

原來八國聯軍進入中國後,一路所至燒殺掠搶、無惡不做。而慈禧太後卻懼怕洋人的強勢而不敢做絲毫抵抗,洋人們所提出的非禮要求她一律答應。後來可悲的是慈禧太後竟將義和團中的將領楊進橋等人收買,並命其在義和團內製造混亂,伺機奪權。當六國聯軍(指英、日、法、美、德、俄六國,當時意、奧還未到達)到達距離京城四十裏左右的通州城時,慈禧太後便脅迫光緒帝倉慌出逃。

奪權未成的楊進橋等亂黨聽說此事後便帶領著自己的部下相繼逃出京城。而總舵主林連正和將領杜信、李武進等人便帶領著義和團群英們拿著大刀、長矛等武器展開了對外來的侵略者的抗擊。

然而,他們簡陋的原始武器怎擋得了八國聯軍的槍炮?義和團戰敗了,並退入了鄉村。而滿清政府卻無恥地對八國聯軍低頭獻媚,竟然和八國聯軍一起“會剿圍匪。”

而宋光傑的消息,陳永誠卻怎麼也打聽不到。於是,他便回到了山東長清縣來找張羽芙。

此刻的張府也是多風多雨,原來張老爺已於半月前病故。然而張老爺去世後才不過半月,張羽芙的三個哥哥卻為遺產的事而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

陳永誠的到來使張羽芙那悲淒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當晚,兩人便雙宿雙飛,來到了陳永誠的出生之地下風屯村過上了男耕女織的生活,從此不問世事,這一晃便是十二年。

曾雲褘聽陳永誠敘完後,便朝他拱手道:“原來如此,請恕在下失敬了。在下曾雲褘!”

陳永誠雖然十餘年來身處窮鄉僻野,但對外界的風吹雲變還是有所耳聞的,便問道:“可是當年擊敗過六國高手、為國爭光,後來被日本人下毒所害的大英雄黃覺禹的徒弟曾雲褘?”

曾雲褘回答道:“不錯,我就是是黃覺禹的徒弟曾雲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