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箱養鯰,一般於5月份魚種進箱,飼養到10月底收獲,時間150天以上,成活率可達70%,每平方米網箱可產商品魚65~100千克,尾重可達500~700克。
4.稻田放養
稻田須選擇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天幹不旱,洪水不淹,水質良好無汙染的地方。塊田麵積要求在1畝左右為宜。放魚種前,要加高田埂,開挖魚溝和魚坑,建好攔魚設備。投放的魚種規格要大,並用5%的食鹽溶液對魚體進行嚴格消毒。也可以混養一些鯉魚、草魚魚種。在飼養過程中,可投喂從其他水域中捕獲的野雜魚和采購廉價低值魚作為飼料,或將這類小雜魚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混合其他植物性飼料,以麵粉粘合製成混合餌料投喂。如果養殖規模較大,則須使用全價顆粒飼料才能滿足大麵積生產的需求。平時應常注水和更換新水,保證水質鮮、活、爽。
稻田套養大口鯰技術
在秧苗返青後,每畝可放養規模10厘米的大口鯰魚種30尾,其它魚150尾左右,按常規的稻田養魚方法管理,每畝可獲大口鯰成魚40公斤以上,其它成魚50公斤~100公斤。其技術指導是:
1.飼養管理
(1)飼料投喂:大口鯰的飼料有冰鮮魚、螺蚌肉、蚯蚓、動物內髒等,其吃食主要在清晨和夜晚進行。一般日投餌2次,即早晨6點左右一次,下午6點再投一次,要定點設置飼料台,用蚯蚓等大口鯰食的食料進行誘食馴化,飼料要做到大小適口,不適口的要用手工或機械切碎,投餌量要根據天氣、水溫及吃食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控製在5%~12%之間。飼料數3.5~4.5。
(2)水質管理:大口鯰喜歡水質清新,秧田養殖大口鯰,由於大量的飼料投喂,水質易受汙染,應定期潑灑生石灰,及時灌注新水。
(3)每天堅持巡查,發現魚病及時對症用藥,同時做好防逃,防盜工作。
2.大口鯰病害防治
大口鯰抗病力強,成魚階段一般不會發生病害,魚種階段常見病及其防治分述如下:
(1)暴發性出血病
症狀及危害:該病發生在5厘米~7厘米的魚種階段,症狀與近些年流行的養殖魚類暴發性出血病相似,病魚和病死不久的魚種眼眶周圍、頭頂部和腹部兩側發紅充血,腐爛出血,鰓絲發白,肛門紅腫,鏡檢找不到寄生蟲。
治療方法:發病初期,第一天魚池用0.3ppm魚蝦安潑灑消毒,同時用中科院水生所生產的魚血康按1%~2%含量拌飼料投喂,以後連續兩天用0.4ppm的魚蝦安潑灑,並每天換水排汙,同時用3%~5%魚血康拌餌投喂5天。
(2)小瓜蟲病
症狀及危害:小瓜蟲病發生在集約化培育的大口鯰魚種階段,氣溫較低時,易感染此病。發病後,大部分魚不吃食,在水麵集群浮遊,魚體發黑,頭頂部似有一層白膜,陸續死亡,呈暴發性發生。病魚鏡檢時發現魚體表和鯉部有大量小瓜蟲。
治療方法:將魚集中用“殺蟲靈”乳劑7.67ppm浸洗魚體半小時,浸洗後將全部魚種轉入另一空池中飼養,原池徹底清池消毒後再放魚。預防用0.35ppm~0.45ppm的“殺蟲靈”乳液遍灑,一天一次,連續5天。
(3)指環蟲病,車輪蟲病
症狀及危害:在3厘米以上魚種階段發生,病魚體色發黑,遊動緩慢,連續幾天不怎麼吃食,肉眼觀察發現魚體鰓部腫脹,鰓絲黏液增多,並出現死亡,鏡檢病魚鰓絲,發現每個視野下有5條~6條指環蟲,也有部分車輪蟲。
治療方法:發現病情後,將全部魚集中,用2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5分鍾,將魚散開後換新水,第2天~4天用滅蟲靈1ppm全池潑灑,連用三天,注意勤換水。
大口鯰不同生長階段的投喂技巧
大口鯰屬凶猛肉食性魚類,野生狀態下以捕食各種魚蝦和水生昆蟲類為生,在馴養過程中能使其食性發生改變而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由於大口鯰有同類相殘現象,所以在其不同養殖時期要注意投飼技巧,以確保養殖效益的提高。
1.親魚培育時期
親魚培育是人工繁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親魚性腺發育及繁殖工作的成敗。大口鯰親魚培育的餌料有活餌和人工配合飼料兩種。對於野生的大口鯰親魚,因其食性短期難以轉變,應以活餌為主,投喂鯉、鯽、泥鰍、小雜魚等,適當搭配畜禽內髒,每周投喂一次。對於人工培育的親魚,可采用專門的親魚配合飼料,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要達到52%左右。在親魚培育期最好采用人工配合飼料與鮮活餌料交替投喂,效果更好。
2.魚苗培育時期
剛孵出的魚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黃為營養,2天左右,卵黃開始慢慢消失,仔魚能夠正常進行水平遊動時,便可下塘開口吃食。魚苗的開口飼料可用熟蛋黃或小型枝角類和橈足類。將雞蛋煮熟,去殼取蛋黃用紗布包好,在盛水的盤中擠壓蛋黃,使其形成蛋黃顆粒水漿,全池潑灑。隨著魚體不斷長大,可投喂水蚤、搖蚊幼蟲、水蚯蚓、蠅蛆及各種小家魚苗,或喂些蠶蛹粉、豬血、人工幼苗配合飼料等。投喂量以下次投餌前池中略有剩餌為宜,這樣可避免因投喂不足導致魚苗間互相殘食。注意投喂生物餌料時應嚴格進行消毒後才能使用,可將生物餌料洗淨後放入3%的食鹽溶液或0.5ppm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3分鍾~5分鍾,防止病原體入池後誘發病患。
3.魚種培育時期
魚種培育時期,大口鯰經曆由吃活餌料轉變為吃人工配合飼料的轉食過程,這段時期大口鯰相互殘食最為嚴重,此時要投足大口鯰喜愛的飼料。魚種達5厘米後,需投喂人工配製的轉食飼料,其基本成分是魚粉、蠶蛹粉、豬血粉、酵母粉、餅粕和小麥等,外加誘食劑如魚肉糜、蝦蟹糜、動物肝髒糜等。轉食過程7天~12天,每日投飼2次~3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5%~20%。在70%的魚種均能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時,即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每天2次。配合飼料成分要求:粗蛋白42%~48%,粗脂肪8%~10%,糖25%~30%,粗纖維6%~8%,另加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4.成魚飼養時期
成魚飼料主要是人工配合飼料,要求粗蛋白質36%~42%,顆粒直徑3毫米~5毫米。在池塘養殖條件下,有條件的地方可投喂鮮活動物性飼料,包括各種野雜魚、家魚苗種、羅非魚自繁仔魚、動物內髒、蚯蚓、蠅蛆、螺蚌肉等,這些飼料質量好,但數量有限,適合農家小規模養殖。一般成魚飼料可按以下配比:魚粉25%,花生仁粉18%,酵母粉5%,魚油1.1%,玉米粉10.4%,複方氨基酸2%,預混料2.5%。加工中要注意原料盡可能粉碎,並且粘合劑質量要好,以保證飼料顆粒在水中1小時左右不鬆散,以提高飼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