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鯰魚種培育技術
1.魚苗培育
(1)水花投放:南方大口鯰魚苗培育以小水體精養為好。每年4月份當自然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可從苗種場購回純正的南方大口鯰水花。放養密度為1000~1500尾/(具體數量以養殖條件定),放苗時水溫差不能超過3℃。
(2)餌料投喂:
魚苗體長在8cm以前主要攝食水蚤。水蚤可以從天然水體中撈取。隨著魚苗生長,水蚤需要量逐漸增加。但在實踐生產中,往往撈取量不足。為此,應人工培育水蚤,具體方法是:在水花購進前半個月,選擇10~30、水深0.5~1米的土池,注入新鮮水,並保持水溫在18~25℃。每平方米水麵施放糞肥2.0千克,以後每隔兩天施肥1次,每次每平方米水麵施肥0.8~1千克,當池水達到一定肥度,每立方米水體引入蚤種20~30克,5~10天水蚤便大量繁殖,布滿全池。此時可撈取水蚤投喂魚苗。
魚苗在水溫比較穩定,餌料充足的條件下,經過10天左右培育可達到3厘米以上。
2.魚種培育
當南方大口鯰魚苗長到8cm以上,攝食量增大,單純依靠水蚤量不能滿足其需要,可用魚漿、水蚯蚓培育。
(1)魚漿培育法:當魚苗長到3cm以上時,可將魚肉、蚯蚓打成漿,並按0.2%~0.3%拌入魚用誘食劑(甘氨酸三甲脂),投入水體中,使其慢慢攝食魚糜,以後逐漸增加魚糜量,直至完全吃食魚糜。
(2)水蚯蚓培育法:在魚苗長到3cm時,逐漸減少水蚤投喂量,增加水蚯蚓量,直至完全吃食水蚯蚓。
水蚯蚓可從野外土壤腐殖質豐富有微流水的淺水溝中撈取。亦可采用人工培育方法獲得。培育方法是:麵積大小不拘,在池底鋪上一層淤泥,厚8~10cm,水深30~40cm,然後引入少許蚓種,用發酵的麥麩、米糠作飼料,每3~4d投飼1次,每次250克/平方米,當達到一定數量即可撈取投喂。采用此法每日每平方米水麵可生產8~26克水蚯蚓。
3.日常管理
(1)溶氧:南方大口鯰養殖池溶氧要求在3毫克/升以上,低至2毫克/升時則出現浮頭。在生產中一般每3~5天注水1次,注意水溫差不能超過3℃,保持水質嫩綠色,有條件的可采用微流水養殖。
(2)水溫:南方大口鯰生存適溫在38℃以下,最適生長水溫18℃~32℃。在魚苗、魚種培育階段,如果自然界水溫偏低,且變化頻繁,水溫不穩定,要及時注意水體保溫工作。在生產實踐中可采用薄膜覆蓋,以提高水溫。
(3)餌料:投喂方法:餌料投喂要堅持“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下午18:00~20:00,占日投喂量的60%,日投喂總量為魚體重的6%~8%。
(4)分級培育:南方大口鯰在魚苗培育階段生長不均勻,當達到3厘米水以上,個體生長速度差異大,有自相殘殺習性,往往大吃小,因此要適時分級分池飼養,並嚴格控製密度。
大口鯰成魚飼養
要選擇純正的大口鯰苗種用於成魚養殖,在購置時要與土鯰苗種相區別。大口鯰苗種尾鰭的上葉明顯比下葉長,體色較透明為黃褐色、灰黃色,集群活躍,覓食強;而土鯰苗種尾鰭上、下葉等長,體色黑色或深墨綠色,分散於池中,不活躍,覓食差,生長緩慢,個體小。各地養大口鯰成魚方式較多,主要有如下幾種:
1.池塘主養
池塘麵積5畝以下,一般以1~2畝,水深1.5~2.0米為好。要求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最好配備增氧機。放種前池塘按常規辦法進行清塘消毒。每畝放種800~1000尾,規格為每尾8~12厘米,飼養140~150天,當年可養成平均尾重500克以上的商品魚,成活率85%~95%。還可搭配放養一定數量的花、白鰱大規格魚種,每畝放100~l20尾,注意不要放養鯉、鉚、草魚等吃食性魚類。
2.池塘套養
在小型野雜魚較多的家魚成魚池;親魚池、大堰塘裏,可以適當配養一些大口鯰魚種。配養的數量主要依水域裏飼料魚的多寡來決定,通常每畝水麵可投放體長12厘米以上規格的魚種20~50尾。這樣可在不減少主養魚產量、不增加飼料投入的情況下,當年就能收獲尾重0.5~1.5千克、每畝10~25千克的大口鯰成魚。在家魚池塘中配養了大口鯰後,非但不會影響主養魚的產量,相反,大口鯰能吃掉野雜魚和病弱魚,起到減少家魚爭食對象和抑製魚病發生的作用,促進增產增收。因此,在養魚池塘中配養大口鯰的方法大有推廣意義。但要注意,依靠套養魚種解決來年大規格魚種的池塘不宜混養大口鯰。還有那些水質過肥,排灌不便,家魚經常浮頭而又沒有增氧機的池塘,也不宜混養大口鯰。
3.網箱飼養
由於大口鰓經人工馴化養殖,它對網箱環境和人工配合飼料都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所以近些年利用網箱飼養大口鰓發展較快。特別是四川省近年來開展水庫網箱養殖大口鯰,效果很好。
(1)網箱架設:常采用三級網箱養殖方法。即放養4~5厘米長的魚種,先在一級網箱中培育,長到一定規格後,轉入二級魚種箱飼養,最後轉入第三級成魚網箱養殖。這三種網箱的網目分別為0.6~0.8厘米、1.0~1.5厘米和2.5~3.5厘米。網箱應架設在相對開闊、向陽,有一定風浪或有緩流的水域,水深5米以上、透明度1米左右,全年22℃以上的水溫有3~5個月。
(2)魚種放養:當年繁殖的魚苗培育到4~5厘米,方可放入一級網箱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400~600尾。飼養15~20天後,清箱過篩,大小不同的分箱飼養,把達8厘米以上的魚種按300~400尾/平方米的密度另箱分養。當魚種規格達到16.5厘米左右時,轉入二級魚種箱飼養,密度為200~250尾/平方米。當其尾重達25克左右時,轉入成魚箱飼養,這時的密度為120~l50尾/平方米。如果投放尾重400克左右的隔年魚種,每平方米隻能放養30~50尾。在上述魚種放養密度情況下,一隻25平方米的成魚網箱,能產大口鯰成魚1500~2500千克。
(3)投喂技術:根據大口鯰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生產上常采用4個飼料配方,即轉食飼料、魚種飼料、成魚飼料和秋後飼料,其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為轉食飼料,達45%~48%,以後隨魚體長大而遞減。成魚飼料配方中粗蛋白含量為35%即可,其中魚粉25%,花生仁粉18%,酵母粉5%,魚油1.1%,玉米粉10.4%,複方氨基酸2%,預混料2.5%。加工中要注意原料盡可能粉碎得細些,並且粘合劑質量要好,以保證飼料顆粒在水中有1小時左右不鬆散,提高大口鯰攝食利用率。
在網箱中飼養大口鯰,個體較小的在水體中層攝食,個體較大的則在底層取食,小個體的愛吃腥、軟質飼料,稍大些的個體才願吞食幹、硬顆粒飼料;不論大小規格的鯰魚,幾乎沒有浮上水麵來搶食的習性,較喜在箱周和4個箱角棲息活動。
因此,網箱內必須設置飼料台,一般10平方米設1個,25平方米可設1~2個,懸掛在箱內離網底20~30厘米處。投喂時將飼料撤在飼料台上方水麵,在飼料顆粒逐漸下沉的過程中被大口鯰吞食。其投喂量在大口鯰全長5~10厘米時,日投餌率為魚體重的8%~10%,日投3~4次;全長在10~l3厘米時,日投餌率為4%~6%,日投2~3次;全長在23厘米以後,投餌率可降為1%~3%,曰投喂1~2次,每天最後1次投餌可安排在晚上10時左右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