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最早起源於我國,從12世紀開始就已經有金魚家化的遺傳研究了,經過幾百年的培育,金魚的品種不斷被優化。現在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引種的。
在我國,金魚很早就被奠定了國魚的身份。在人類的文明史上,金魚已經陪伴人類生活了十幾個世紀,它是世界上最早作為觀賞魚的品種。
金魚深受我國人們喜愛。據史料記載很近代的科學研究表明,金魚起源於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鯽魚。它先由銀灰色的野生鯽魚變為紅黃色的金鯽魚,然後再經過不同時期的家養,由紅黃色金鯽魚逐漸變成為各個不同品種的金魚。遠在中國的晉朝時代已有紅色鯽魚的記錄出現。在唐代的“放生池”裏,開始出現紅黃色鯽魚,宋代開始出現金黃色鯽魚,人們開始用池子養金魚,金魚的顏色出現白花和花斑兩種。到明代金魚搬進魚盆。金魚和鯽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
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捕捉魚類作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國就已有了養魚的記錄。人們長期的捕魚、捉魚、養魚,同魚類的接觸也很多。金魚也就是人們在長期與魚類接觸時才被發現的,當時的人們將所有的金色或者是紅色的魚統稱為“金魚”。
體色的變異
金魚的顏色很多,這主要是由於真皮層中許多有色素皮膚細胞所產生的。金魚的顏色成分隻有3種:黑色色素細胞、橙黃色色素細胞和淡藍色的反光組織。所有的這些成分都存在於野生鯽魚中。家養金魚鮮豔多變的體色,這隻不過是這3種成分的重新組合分布,強度、密度的變化,或消失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成分而形成的。
金魚隻是會變色的魚類的一種,變色主要原因主要神經係統和內分泌控製。金魚變色主要是為了適應環境色彩,同時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在受電光照射後,就會把一定的顏色和斑紋顯示出來。當金魚生病或水質變壞時金魚的體色就會變暗,失去光澤。
頭形的變異
各地的飼養者把頭形分為虎頭、獅頭、鵝頭、高頭、帽子和蛤蟆頭。在這些頭形中,有的是同一類型的,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名稱。如北京飼養者如北京飼養者稱為虎頭的,在南方稱為獅頭;在北京稱為帽子的,在南方稱為高頭或鵝頭。
平頭形的金魚頭部皮膚是薄而平滑的,成為平頭形。平頭形的金魚有窄平頭和寬平頭之分;鵝頭形的金魚頭頂的肉瘤厚厚凸起,而兩腮上則是薄而平滑的;獅頭形的金魚頭頂和兩側鰓蓋頭頂和兩側鰓蓋上的肉瘤都是厚厚凸起,發達時甚至能把眼睛遮住。
眼睛的變異
金魚的眼睛可分為正常眼、龍眼、朝天眼和水泡眼。正常眼的金魚與野生型鯽魚的眼睛大小一樣者稱為正常眼;龍眼金魚眼球過分膨大,並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這種眼稱為龍眼;朝天眼的金魚跟龍眼金魚比較像,它們都比正常眼大,眼球也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所不同的是朝天眼的瞳孔向上轉了90度而朝向天。還有一種在朝天眼的外側帶有一個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朝天泡眼;水泡眼的金魚眼眶跟龍眼一樣大,但眼球卻同正常眼一樣小,眼睛的外側有一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水泡眼。還有一種與水泡眼相似,隻是眼眶中半透明的水泡較小,在眼眶的腹部隻形成一個小突起,從表麵上看很像蛙的頭形,所以稱為蛙頭,也有人稱為蛤蟆頭。
金魚的繁殖
一般情況下,產卵期的雌魚肚子比較大,雄魚的肚子沒什麼變化。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雄魚的前鰭方硬骨刺上有幾個小白點兒,尤其是在產卵期較為明顯,而雌魚絕對沒有。
在我國北方,金魚的繁殖季節是4月底到6月底產卵,在南方比北方要早一個月,在南方為3月~4月間產卵。金魚通常1年就可以成熟產卵,也就是說一年可以繁殖一代。如果冬季提高溫度,加強飼養管理,金魚7~8月齡時,在嚴寒的冬季也可以提前產卵,並非一定要到1年時才能產卵繁殖,金魚在繁殖的季節裏可多次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