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金雕(1 / 2)

金雕

金雕,鷹科類的一種烏褐色雕,是北半球上眾所周知的一種猛禽。如所有鷹一樣,它屬於鷹科。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觀和敏捷有力的飛行以著名;成鳥的翼展平均超過2米,體長則可達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它們一般生活於多山或丘陵地區,它們經常在山穀的峭壁以及山壁凸出處築巢。瑞典金雕的模式產地。

金雕是墨西哥的國鳥。它們的頸羽是金黃色矛尖狀,眼暗色,虹膜黃色,嘴灰色,腿生滿羽毛,腳是粗大的黃色,爪巨大。翅展長達2.3公尺。在北美洲,金雕分布在沿太平洋岸的墨西哥中部,穿過落磯山脈向北直至阿拉斯加和紐芬蘭。金雕在美國得到聯邦法令保護。少數能繁殖的金雕,仍生存在歐洲的挪威、蘇格蘭、西班牙、阿爾卑斯山、意大利和巴爾幹半島等地區。非洲西北部也可見,但高緯度地區和東方更常見,比如西伯利亞、伊朗、巴基斯坦以及中國的南部等地區。

金雕以其外觀的突出和飛行的敏捷有力而聞名。屬於漂移鳥類的它們,主要棲息於山地森林,秋冬季節也常到林緣、沼澤、低山丘陵、荒坡地帶活動覓食。它們主要捕食野兔、旱獺、雉雞、雁鴨類等。有時它們不僅會攻擊小麅和小野豬等小動物,還會吃大型動物的屍體。金雕的種群數量日趨稀少,屬於瀕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外形特征

體羽主要為栗褐色的金雕,屬於大型猛禽。它們的全長約76~102厘米,展翅可達2.3米左右,體重約為2~6.5千克。金雕的幼鳥,頭部及頸部羽毛呈黃棕色;除初級飛羽最外側的三枚外,所有飛羽的基部均帶有白色斑塊;尾羽灰白色,先端黑褐。長成後的金雕,翅和尾部羽毛均不帶白色;爪為黃色;頭頂的羽毛呈金褐色,嘴為基部藍的黑褐色。金雕的嘴形大而強,後頸赤褐色,肩羽為較淡赤褐色,尾上覆羽尖端暗褐,羽基為暗褐色,尾羽先端1/4為黑色,其餘為灰褐。飛羽內基部的一半為灰色,而且有不規則的黑橫斑。

分布範圍

金雕是一種留鳥,一般在草原、荒漠、河穀、高山針葉林等地都可以見到金雕的身影。它們的分布遍及歐亞大陸、日本、北美洲和非洲北部等地。我國的金雕大部分分布在東北、華北及中西部山區,安徽、江蘇、浙江等地也有少量的分布。金雕全世界共分化為5個亞種,我國有2個亞種,有一些可能是旅鳥或冬候鳥,其中分布於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的屬於加拿大亞種,分布於其他地區的都屬於中亞亞種。

生活習性

金雕的性情凶猛而且力量強大,它們的飛行速度極快,常沿著直線或圈狀滑翔於高空。金雕的營巢材料主要以墊狀植物的根枝堆積而成,內鋪以草、毛皮、羽絨等。金雕主要捕食大型鳥類和中小型獸類,所食鳥類有斑頭雁、魚鷗、雪雞等,獸類有岩羊幼仔、藏原羚、鼠兔、兔、黃鼬、藏狐等,有時也捕食家畜和家禽。金雕是珍貴猛禽,在高寒草原生態係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金雕之所以需要特別的保護,不僅因為他的數量特別少,還因為他的羽毛在國際市場上的價位相當的高。

金雕的腿上被羽毛完全的覆蓋,腳趾有三個向前一個向後,腳趾上都長著又粗又長的角質利爪,內腳趾和後腳趾上的爪子更為銳利。抓獲獵物時,它的爪子能夠像利刃一樣同時刺進獵物的要害部位,撕裂皮肉,扯破血管,甚至扭斷獵物的脖子。巨大的翅膀也可作為它的武器,有時金雕一扇翅膀就能將獵物撲倒在地。

金雕一般都會單獨或成對的活動,結成較小的群體出去活動也隻能在冬天偶爾見到,但有時也能見到一大群聚集在一起捕捉較大型的獵物。白天常見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巔,以及空曠地區的高大樹上歇息,或在荒山坡、墓地、灌叢等處捕食。它善於翱翔和滑翔,常在高空中一邊呈直線或圓圈狀盤旋,一邊俯視地麵尋找獵物,它們對飛行的方向、高度、速度和姿勢的調節是用柔軟而靈活的兩翼和尾的變化來控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