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罷,翟義再度冷笑道:
“以退為進,虛讓實受,極盡其表演之才,封賞宗室、諸侯、群臣、百姓,博取善政仁德之名,王莽手段不可謂不高明。如今他居四輔之首,位於三公之上,權傾天下,誰人奈何他呢?恐怕他的野心還不止於此呢,將來亡漢者必是此奸人。”他歎了口氣,“先父被屈殺之仇何時能報?”
“屬下願再次進京剌殺王莽,為主公報殺父之仇。”劉宇道。
翟義搖頭:
“王莽以假仁假義騙得天下人的信任,現在殺他,無異於引火燒身。”
“那當如何?”
翟義似有所思,答道:
“物極必反,曆來外戚當權總不能長久,本朝呂氏、霍氏、上官氏,曾經風光無比,最後不都自取滅亡了嗎?以王莽之行端,我疑其有篡漢之心,待其野心昭然於世時,我可首舉義旗,四方劉氏子民定會群起響應。那時,我以保漢室、清君側為名,定可誅殺王莽,報仇雪恥!”
“對,我們當伺機而動。”
9
劉箕子正與幾個宦官在池邊玩耍,孔光坐在一石凳上看著他們。劉箕子對池中的一尾紅魚發生了興趣,對一宦官道:
“你下水將那尾紅魚給朕捉上來。”
“陛下,春水寒冷,下去不得。”宦官麵有難色。
劉箕子端起架子:
“朕是一國之君,你敢抗旨嗎?”
“不敢,不敢。奴才下去捉魚就是。”宦官皺著眉頭,預備脫靴下去。
孔光走過來阻止道:
“陛下,古時賢君,均以黎民之苦為己苦,黎民受難猶如己受煎熬,愛臣愛民方是明主。池水冰冷,不要為難他了。”
剛才還端著架子的小皇帝看見太師孔光,立馬恢複了學生的身份,口中輕聲道:
“太師教誨的是,朕謹記在心。”
宦官從旁提醒小皇帝:
“陛下,我等已玩耍了半個時辰了,該去聽太師授課了。”
劉箕子隻得隨孔光走入書閣中。
孔光在元帝、成帝、哀帝三朝均任過丞相、禦史大夫之職,劉箕子登基時他仍為大司徒(即丞相,哀帝元壽二年改稱大司徒)。王莽入朝主政後,重用孔光之婿甄邯和甄邯兄甄豐,孔光懼朝臣議論孔家權勢太重,便以年老為由,上書請求致仕返回山東老家,但王莽不允,改任他為太傅,由馬宮接任大司徒之職。太傅即皇帝之師,為皇帝授經講義,輔皇帝修德養性,位居三公之上。太皇太後在封賞迎立中山王的有功之臣時,重置四輔之臣,太傅之位自然由王莽擔任,總理朝廷大政。孔光改任太師,專司為小皇帝授經講課之職。
孔光今日為劉箕子講授的是為君之道: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人君之道,如何?’對曰:‘人君之道,清淨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溷溺於流俗,不拘係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劉箕子聽得似懂非懂,問道:
“太師,‘務在博愛,趨在任賢’應作何解?”
“即是說國君當有博大胸懷,愛天下的子民;所重用的人要有賢德、賢才。”孔光解答道。
“朕愛母親,母親也愛朕,這也是博愛嗎?”劉箕子又問。
“此乃親情之愛,人倫之常理也,亦是博愛。”
劉箕子認真了:
“可為何朕入皇宮而母親卻不能來京城居住?朕這二年來日日都在思念母親。”劉箕子說著,幾乎掉下淚來。
孔光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思索片刻方說道:
“陛下奉漢室大統,實乃承孝成皇帝之後。孝成皇帝無嗣,選孝哀皇帝繼位,孝哀皇帝亦無嗣,眾臣迎立陛下繼位,故而陛下實同孝成皇帝養子,不應再念中山藩國的親親之情。”
劉箕子顯然不滿意孔光的解釋,兀自呆坐在那裏想念自己的母親衛姬。
見此,孔光改用輕柔的語氣安慰道:
“陛下不必太傷感。陛下的母親不是被拜為中山孝王後,母舅衛寶、衛玄也賜爵關內侯嗎?他們因陛下而榮華富貴,陛下可以寬心了。”
劉箕子猶有不解:
“那為何孝哀皇帝的祖母和母親當年可以隨皇帝入京居住?”
“當年傅、丁兩家移居京城,入朝執政,攪得朝綱廢亂,幾危漢室。正是鑒於教訓,安漢公王莽才稟告太皇太後不讓外戚入京,免得重蹈覆轍。”
劉箕子有點生氣了:
“那你是說朕的母親和舅舅都是壞人,到京城來就會幹壞事?太皇太後和王莽不也是外戚嗎?”
孔光再次被問住了。滿腹經綸的孔光想不到會被一個十歲的孩子追問得處於如此窘迫的境地,他隻有搖頭歎息了。
“王莽不讓朕見母親,他才是壞人呢。”劉箕子小聲嘀咕。
“陛下,君無戲言,不可意氣用事。”孔光為了擺脫尷尬,又拿出老師的腔調,“昔時周成王年幼,周公姬旦輔政。一日,成王與其弟玩耍,成王剪桐葉為圭,對其弟曰:‘以封汝。’恰周公路過,即趨前向成王弟祝賀。成王笑曰:‘適才乃戲言也。’周公正色曰:‘王者不可有戲言。’便封成王弟於唐地。故而說,國君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此乃以誠信治天下矣。”
劉箕子又提出了問題:
“周成王幼年時即有裂土分封之權,而朕為何不能下令召見慈母?不是說君無戲言嗎?朕要見母親不是戲言,是金口玉言。王莽自比周公,已賜安漢公稱號,他當效周公言行,召母親進京與朕團圓啊,為何反倒觸逆朕的意願?”
孔光又被噎住了,額上冒出了細汗,隻得輕撫著劉箕子的頭說:
“陛下尚小,日後會知曉這世上本無成規可循,古代的故事是不能再現於當世的。”
劉箕子疑惑不解的雙目依舊睜得老大,想來老師也無力解答他的問題。
少頃,劉箕子對孔光道:
“太師講講為臣之道吧。”
劉箕子神態極認真、執著,顯出超過同齡人的成熟。孔光心想:一個早熟的少帝,遇著一個性格堅韌、胸懷大誌、名重天下、大權獨攬的輔佐大臣,其結局實在令人難以預料。這一念頭一閃而過,他略略聚神,繼續為小皇帝授課:
“臣有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幾,得失之要,預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天下稱孝焉,如此者聖臣也;二曰,虛心白意,進善通道,勉主以禮義,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功成事立,歸善於君,不敢獨伐其勞,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卑身賤體,夙興夜寐,進賢不懈,數稱於往古之行事,以厲主意,庶幾有益,以安國家社稷宗廟,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吉知禍,察幽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引而複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辭祿讓賜,不受贈遺,衣服端齊,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六曰,國家昏亂,所為不諛,敢犯主之嚴顏,麵言主之過失,不辭其誅,身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
“何謂六邪?”
“六邪者:一曰,安官貪祿,營於私家,不公事,懷其智,藏其能,主饑於論,渴於策,猶不肯盡節,容容乎世沉浮,上下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即進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為樂,不顧其後害,如此者諛臣也;三曰,中實頗險,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又心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而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而匿其美,使主妄行過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反言易辭而成文章,內離骨肉之親,外妒亂朝廷,如此者讒臣也;五曰,專權擅勢,持國事以為輕重,於私門成黨以富其家,又複增加威勢,擅矯主命以自貴顯,如此者賊臣也;六曰,諂主以邪,墜主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入則辯言好辭,出則更複異其言語,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間,使主惡布於境內,聞於四鄰,如此者亡國之臣也。”
“以太師之見,王莽當屬何種大臣?”劉箕子又發問道。
孔光心中叫苦,怎得又繞到王莽身上了?
“微臣不敢妄議首輔安漢公。”
“朕恕太師無罪,但說無妨。”劉箕子不依不饒。
孔光猶豫一下,道:
“以微臣看,安漢公力挽漢室頹勢,且居功不顯,辭祿讓賜,不受贈遺,儉行恭謙,所謂忠貞之臣。”
“太師差矣。”劉箕子儼然成人的口氣,“王莽專權擅勢,把持朝政,施小惠而博虛名,假辭讓而實取威勢,割離主之骨肉親情,陷主於不義,實乃賊臣,亡國之臣!”
孔光大駭,嗵地一聲跪下,老淚溢出了眼眶:
“陛下!陛下年幼,應當克已修身,博覽群書,以待親政之時。萬萬不可非議首輔大臣,授人以話柄,否則,陛下性命難以自保,漢室社稷令人擔憂啊!”
劉箕子也流下了熱淚,口中輕呼道:
“朕思念母親啊!”
10
王莽有些疲憊了,令執事端來一盆清水,掬水撲麵,頓覺清爽精神許多。自重任大司馬一職後,他幾乎每日下午都要在未央宮偏殿召見回京述職的各郡太守,詳考其政績才能,稱職的予以獎勵,不稱職的立即撤換。
今日下午王莽已接見了十餘個太守,現在殿外等候的僅留下東郡太守翟義一人。
隨著執事的一聲傳喚,翟義踱著方步進入偏殿。王莽離座先行做揖道:
“翟太守離京數年,在東郡任所上一向可好?”
翟義還禮道:
“翟家蒙孝成皇帝之恩,我兄弟兩人均外放為太守,故而悉心治理地方,總算未出大亂。”
翟義有意不提當年王莽推薦自己和兄長外任太守的事,隻說成是皇帝的恩典。他心中認定父親翟方進之死是王莽一手陷害的。他忘不了父親臨終前說的話:“王莽此人若非千古忠臣,便是萬世奸佞。孩兒日後定要留日觀察,待有結論之後,莫忘了到為父墳塚前明告一聲。”他今天便要看看王莽的言行。
王莽心想,你父親因暗察皇帝隱私而被賜死,你不銜恨在心,仍舊感懷皇恩,也算是漢室的忠臣了。但他看到翟義,便想起那兩個在上林苑遭遇到的刺客,據劉秀講刺客操的是東郡一帶的口音,這與翟義有無牽連?莫非翟義以為翟方進之死是我造成的,遣人進京行刺?
既然翟義不提當年推薦之事,王莽也不好自己提及。王莽轉而稱讚起翟方進:
“令尊大人曾與我同朝為官,並列三公之位,是位難得的忠直之臣。”
翟義不語,心想,父親就是因為太過忠直,未防你詭計殺人。
“翟丞相起於民間,少時攜母入京研讀經書,尤精《春秋》之義,為一代經學宗師。曾任朔方刺史和京兆尹,在任均有善政威名。望你能效父德行,為官一方,造福百姓,為朝廷分憂。”
“在下盡力而為便了。”翟義淡淡回道。
王莽繼續說道:
“東郡東鄰魯國、東平國,北界趙國、魏郡,南毗濟陰、陳留,西與河內接壤。有人口百餘萬,乃東方大郡。周邊諸侯封邑頗多,又濱臨黃河,水患頻仍,治理起來也頗不易,望翟太守不吝才力,恪守職責。”
翟義有點驚訝於王莽對漢室版圖和地理民情的稔熟,想來王莽非一般不學無術的佞臣可比,但如此的佞臣其危害也將更加巨大。
王莽吩咐執事取來一塊翡翠玉佩,贈予翟義道:
“此乃孝哀皇帝賜予董賢之物,董賢敗後,抄沒歸官。今以此贈予翟太守,實為朝廷獎掖太守勤勉為民之功。”
又是一塊玉佩!翟義想起當年王莽送給翟府的奴婢翠蓮身上的那塊玉佩,玉佩的背麵刻著一個“翟”字,因了此字,翠蓮事發,最終斷送了父親的性命。翟義至今不解王莽如何能算計得如此之深,預先在玉佩上刻了“翟”字。他禁不住問道:
“安漢公,翟府當年的奴婢翠蓮也有一塊玉佩,自貴府來時便有,隻不知為何背麵刻著一個‘翟’字?”
王莽笑道:
“你翻過此玉佩的背麵看看。”
翟義翻轉玉佩一看,怔住了:這塊玉佩的背麵竟也刻著一個“翟”字!
王莽仍然笑著,緩緩道:
“當年敝府減裁奴婢,分送各位王公大臣,贈給每個奴婢一件玉器,為了不致混亂,便在玉器上刻上各王公大臣的尊姓,憑玉器上的姓氏分遣奴婢。就如今天,我也令人在玉器上刻上姓氏,以便贈予各位太守時不出差錯。”
王莽辦事如此縝密,出乎翟義的意料,難怪父親當年也看不透王莽而遺憾終生。他低首不語,預備告退了。
王莽冷不丁問道:
“去年有兩個刺客潛入上林苑行刺,他們操的是東郡口音,翟太守聞聽過此事嗎?”
翟義有些慌亂,回道:
“不曾聽說。”
“翟太守回去後查一查,若有消息即刻稟報朝廷。”
“下官一定嚴查。”
出了偏殿,翟義方才輕舒了一口氣,來時的從容與自信全然不見了。他原想王莽欠了他殺父血債,定會心虛難飾,他要看王莽如何掩蓋真相,如何窘迫難堪。未曾想,在不知不覺中他自己倒處在了尷尬難解的境地。麵對王莽,翟義自歎弗如。
11
柳鶯被人群裹挾著,跌跌撞撞地向前奔走,極度的饑餓,使她幾次仆地,幾次勉強爬起,不敢停止腳下的步伐。通往長安宣平門的黃土道上湧動著一股枵腹難忍的饑民洪流,他們呼兒喚母,急切地要撲向城裏。他們聽說城裏官府在設攤鬻粥,還為饑民蓋了房舍。早一刻到達城裏,就早一刻擺脫餓死途中的威脅,故而人們均顧不得疲憊乏力,爭先恐後地衝著城門疾走。饑民過處,黃塵飛揚,留下一片嘈雜之聲。
這是元始二年(西元前2年)的夏天,郡國發生旱災、蝗災,尤其是青州一帶幾乎是顆粒無收。人們不願坐等餓死,紛紛逃荒西向長安。
柳鶯踉蹌著再度仆倒於地,眼前先是金星閃爍,繼而一陣昏黑,已沒有餘力從地上爬起了。人群或從她身上躍過,或踏著她的身體向前而去,她已感覺不到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柳鶯聽見有人輕喚她,奮力睜開眼皮,望見一個中年男子正注視著她。
“啊,你終於醒來了。”
柳鶯環顧四周,見是一座破草寮,柴門外便是那條通往長安的黃土道。柳鶯的臉上掛著疑問。
中年男子端來一碗玉米稀粥,回答柳鶯的疑問:
“大嫂,你已然昏迷了一晝夜了,是我從路上將你背到這個草寮中的。我昨晚從附近的村舍裏討來了一碗粥,你先喝了它吧。”
柳鶯本能地接過稀粥仰脖喝了個精光,身子頓覺恢複了些氣力。
“承蒙大哥救死於道途,貧婦不知當何以報答。”柳鶯欲起身拜謝,仍覺頭有些昏沉。
中年男子忙阻攔道:
“不必言謝,不必言謝。我亦是逃荒欲往京城避難的,你我同病相憐而已。”
“不知大哥叫甚姓名?”
“小姓朱,單名一個雲字。”
“貧婦喚作柳鶯。”
兩人就此相識了。他們結伴進城,入住臨時搭蓋的饑民館舍。
王莽身著布質深衣,來到長信宮見太皇太後王政君。
“安漢公身為朝廷首輔,上佐皇帝治理天下,下言傳身教為百僚楷模,當整儀表,立威德,如何衣著這等素樸?”王政君對王莽的裝束有些不解。
王莽稽首拜道:
“青州等地遭旱災、蝗災之虐,百姓流離失所,路有餓殍。此乃微臣輔弼漢室無方,惹動上蒼之怒。故而微臣不敢華衣飽食,但求克已修節,以息天怒。”
王政君頗受感動,她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自已所穿的錦緞繡服,不由得有些慚恧:
“安漢公說的是,大漢初安,百廢待興。今年又遭天災,為臣子的確當克己節約,心係天下,不可鋪張豪奢,失百姓擁崇之心。哀家自明日起也要穿素練繒衣,減省膳食,以明示願與黎民同甘苦。”
“太皇太後以天下蒼生為念,是漢室子民之幸。微臣不才,多蒙朝廷厚賜,深感不安,今願捐出錢百萬,田三十頃,交付大司農以救助貧民。雖為杯水車薪,或可聊補幾戶饑民的無米之炊。”
王政君再次受到了王莽的感染,她甚至有些欽佩自己的這位侄兒。多虧王家出了個王莽,否則靠她一個孤老太婆和王家的那些驕奢子弟,王氏一族如何能有今天?她也不能穩坐在太皇太後的尊位上,說不定早已像傅、丁兩家那樣身敗名裂了。王莽不僅博學多有才,而且恭謙禮讓,深得大臣和百姓的擁戴,有他在朝中主政,漢家中興有望,王氏一族也可長盛不哀了。
“哀家也要讓長樂少府將本宮節衣縮食餘下的財資捐給大司農,以救濟遭災的饑民。”王政君真誠道。
王莽謝過王政君,退出了長信宮。
公卿大臣聽說王莽帶頭捐款獻田。紛紛效仿,共有二百餘人捐獻了錢款田宅。王莽將這些錢款田宅按人口數分配給貧民。
被安置在京城中的饑民,每戶都分到了錢款田產,人人對王莽感激不盡。
柳鶯和朱雲也照例分到了一份,他們隻接受了錢款,而將田產讓給了別人。這一日,兩人正商議著離開京城到終南山安居。
柳鶯猶有一件心事未了:
“朱大哥,你怎不問問我的身世?”
“你不是也沒打聽我的來曆嗎?你我相識,想是前世有緣,何必管那過去的事情。”朱雲確乎是不在意的神態。
柳鶯卻不願將心病悶在胸中,她回憶般地緩緩道:
“我本是京城馨香樓的頭牌歌妓,陽朔年間孝成皇帝微服時與我相識、相愛,我為皇室誕下一女。我恐宮中趙氏姐妹知情後害我女兒,將女兒有意棄於鬆樹下,交由王莽撫養,隻身浪跡天涯,乞食於百家。我此番入京,一為饑餓困擾,二為再見女兒一麵。”
柳鶯說得平靜,朱雲聽得驚心。
“聞說王莽之子王獲曾因濫殺奴婢而被王莽逼其自盡償命,未知該奴婢是何人,會不會是……”
柳鶯急切打斷了朱雲的話,聲音變得有些顫抖:
“不,絕不會是我女兒!我見過女兒兩次麵,王莽待她勝過親生之女。”
但柳鶯不敢深想下去,她眼前掠過新都郊外風雨交加中女兒扭身狂跑的一幕,心中似有不詳的預感。
“王莽知道你女兒為孝成皇帝之後嗎?”朱雲問道。
“知道。”
朱雲略略沉思,說道:
“我與王莽也算是故交,頗知他的為人處世之道。他以修身知禮著稱於天下,以仁德博得眾望。有害於賢名之事他是不願做的,這私藏皇室親眷是大逆不道的罪名,如何他肯甘冒此大風險呢?如今趙氏姐妹均已身亡,連傅、丁兩家及董賢勢力也已鏟除了,此時再隱匿皇室之女如何說得過去?這與王莽的所作所為不相符啊?”
“你是說……”柳鶯但覺腦子裏轟然爆響,渾身弱不可支。
朱雲黯然道:
“隻怕是凶多吉少啊!”
柳鶯後退數步,身子順著土牆癱軟委地。
王莽未帶任何隨從,隻身來到位於北門附近的饑民區。因他身著儒服,頭飾幘巾,一路上也無人認出他。盤桓於這由他親自安排建造的三百幢饑民安置房中,王莽覺得心情格外舒暢。看見饑民們各自領到了錢糧和田產,正預備返鄉重建家園,他油然升起一種滿足感。今年的災荒總算可以熬過去了。
忽地斜刺裏插出一男一女,折跪在王莽麵前,將他嚇了一跳。
“貧婦柳鶯見過安漢公!”
“草民朱雲見過安漢公!”
王莽驚訝萬分:
“怎會是你們兩個?”
朱雲起身對王莽說道:
“敢請安漢公到房內敘話。”
“好,好。”王莽不住點頭,隨朱雲與柳鶯進到房中。
同柳鶯對望了一眼,王莽心裏驀地生出幾分不安。原碧之事當如何向柳鶯開口?本已被王莽逐漸淡忘的事,此時塞滿了王莽的心頭。回避已是不可能的了。
“我實不知二位都到長安了,否則定會專程來拜訪的。”王莽環顧左右而言它。
“我與柳鶯路上邂逅,結伴來京已多日了。今日本想離京另擇居處,隻是柳鶯有一心思未了……”
柳鶯打斷了朱雲的話,低沉的聲音與眼中焦慮目光一齊放出:
“我想見原碧一麵!”
王莽的心如同針刺一般劇痛得顫栗了一下,口中之語不能連貫:
“柳鶯……你別急……凡事都有有難料之處……”
“安漢公,我想見女兒願碧一麵!”柳鶯重複一遍,聲音從牙縫中鑽出。她在等待著一個答案,並且知道答案多半會使她悲痛欲絕。
“原碧她……她已死了!”王莽終於擠出這句話,愧疚得垂下了頭顱。
“王獲殺死的果真是原碧?”朱雲驚問。
王莽的頭垂得更低了。柳鶯使盡全力才勉強支撐著站在原地,淚水滾過她憔瘁的臉龐。
一陣許久的沉默,三人都佇立不動。
“我兒擅殺先帝之女,犯下彌天大罪,我隻得令他自殺償命。”王莽率先打破了沉默,“回到京師後,我曾幾番思量將原碧的身份稟明太皇太後,請求處置我私匿皇親之罪,因為未征得原碧親生母親的首肯,故而拖延至今。”
“天意,這是天意嗎?”柳鶯口裏囁嚅著,愴然而泣。
“如若柳鶯願意,我即刻向太皇太後稟明你母女實情。太皇太後悲憫仁慈,定然禮迎你進宮安居,為你封加尊號,還你皇眷身份。而我所犯之罪,我願一應承擔。”王莽說得真誠,喉中已有哽咽之聲。
柳鶯搖頭,似已平靜了許多:
“命薄如此,何求之有?當年孝成皇帝就曾邀我進宮,我為保存女兒性命,不辭而別,流亡民間。原想女兒養於安漢公府中,必當安然無虞,不枉我一片苦心。哪知她竟先於母親撒手人世,使母女不及相認,不能互敘歡情。我今即便進宮,又有何慰藉?徒增思念之痛,徒害安漢公而已。”
王莽聽了此言,愈加不安:
“我有負你當年的托孤之情,實乃罪責深重。”
“安漢公何罪之有?你不是也失去親兒了嗎?隻怨原碧不該是先帝骨血,更不該由一個歌妓所生。”柳鶯眼睛望著別處,像是在說與自已不相幹的人。
朱雲在一旁道:
“你二人都有失兒亡女之痛,這數年前的往事讓它就此封塵吧。安漢公誌向遠大,自複職大司馬以來,漢室再興,朝綱重振,深得百姓之心,大災之年,饑民多得賑濟,無不稱讚安漢公之德。如此民心歸一,漢祚有望承續沿傳。”
柳鶯亦道:
“安漢公早年磨礪心誌,今日正是用武之時,切莫讓天下失望。我乃貧賤之人,雖有亡女之恨,卻也知劫數難逃,並不怨天尤人。”
“那二位今後……”
朱雲望一望柳鶯,道:
“擇居林泉,自食其力,安漢公勿憂。”
王莽在身上掏摸一陣,取出幾兩碎銀:
“既如此,請收下這些銀子,聊為安居之費。”
朱雲道:
“躬耕田畝,但求飽食而已,銀子多了無益。”
王莽隻得作罷,不知該如何表白自己的心情。
略加收拾,柳鶯和朱雲便拜別王莽而去了。王莽倚著門柱,目送著他們融入街上的人群中。他的心情著實難以言喻。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