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謙謙儒生(1 / 3)

目錄



引子

第一章 謙謙儒生

第二章 庭院深深

第三章 煙籠霧遮

第四章 殺機四伏

第五章 蟄居新都

第六章 斷袖之癖

第七章 相思濃愁

第八章 吉凶姻緣



引子



漢成帝陽朔二年(西元前23年)。

己近下晡時分,驕陽依然毒熱,長安郊外的空中透著一股令人難以忍受的燠悶之氣。一條蜿蜒通向長安宣平門的土道上,一個約莫二十餘歲的青年儒生踩著鬆軟滾燙的黃土,停下匆匆的步履,眺望著城門角樓,疲憊的臉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三年了,整整三年,我終於歸來了。他有一種遊子望見滿頭銀絲的母親倚門迎侯的感覺。是啊,長安才是我的家,這裏有我五旬老母,有我的妻兒,有需要我幫助的寡嫂和年幼的侄兒。似乎還不止這些,長安就是一種希望,也是一種期待,這裏將播種我生命的種子。

我終於歸來了。

他記得三年前初夏的清晨,妻子攜著兩個兒子,母親強撐著染病未愈的身子,寡嫂也懷抱著侄兒,就在這條土道上與他殷殷相別的情景。

“母親,孩兒這一去三年五載,不學成《周禮》,誓不返家。”

“為娘等著你。”母親隻輕輕地說了這麼一句,眼中便充滿了淚光。他從母親的眼中讀懂了餘下的一切。

“天下大儒豈止陳參一人,為何偏要到千裏之遙的沛郡去呢?”妻子微含嗔怨。

他轉向妻子,一手撫摸著一個愛子,又望望寡嫂和她懷中的小侄兒,對妻子道:

“如今世上精通古文《周禮》與今文《周禮》者,惟沛郡陳參一人。我若能投其門下,學得精義,此生方為無憾。”

幾個婦人孩童自然無法盡解他所說的理由,但他們知道這是讓他心動而又無法不遵從的理由,做男人都應當有這種為婦人孩童所不解的理由。

於是,他向他們揖禮後,返身邁步毫不猶疑地走了。他是迎著朝暉而去的,他真想全身心都融入那越來越燦爛的晨光之中。

現在他回來了。迎接他的是逼人的熱浪和灰黃色的巍巍城牆。但他因為學識的積累而在心裏湧動的自負和思念家人的焦慮已不將熱浪的無情和城牆的冷漠放在眼中。他所感受到的依舊是歸家的衝動,還有那與衝動一般強烈難禁的憧憬。

他望著披著陽光令人灼眼的城牆良久,方才又起步奔城門而去。

幾輛朱轂安車從他身旁轔轔駛過,揚起的塵埃迷住了他的眼睛。當他在搓揉雙目時,忽然聽見有人在喊他:

“王莽,王巨君!”

安車次第在道旁停下,王況、王邑、王奇從一輛車上跳下,擁到王莽身邊。其它幾輛車上又走出王涉、王去疾、王閎、王仁、王融,最後一個慢慢走過來的是淳於長。王況、王邑、王奇為成都侯王商之子,王涉為曲陽侯王根之子,王去疾、王閎、王仁為平阿侯王譚之子,王融為紅陽侯王立之子,統是王莽的堂兄弟。淳於長為皇太後王政君姊姊之子,是王莽的表弟。

“巨君,何時回到長安?教我等好生思念。”王況親熱地道。

“從沛郡剛回來,還未入得長安城門。”王莽昔日與王況、王邑兩兄弟常有來往,見到他們心中亦甚快樂。

“那就乘我等的安車回城吧。”

“是啊,適才我等到郊外遠足,剛從渭水返回,正要進城呢。”

“今日輪到王融做東,我等正要去紅陽侯府。”

“一同走吧,到紅陽侯府飲酒觀舞去。”

眾人七嘴八舌,不容王莽分說,便將他拉進了王況的安車中。

馬車駛進宣平門,城門守卒見是王氏家族的安車,都恭敬地站立著,將腰杆挺得筆直。車隊繞過香室街,在夕陰街上徐徐而行。此時王莽靜坐在安車中,他想起了姑母皇太後王政君。

王氏家族能有今天的榮華富貴,實是因了王政君當了漢元帝的皇後之故。

王政君當年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入宮,奉侍宣帝王皇後,寡言謹慎,不存非分之思。太子劉奭所寵愛的司馬良娣死後,太子終日傷心,悶悶不樂。宣帝為解太子之憂,命皇後在宮中挑選幾個宮女送往太**中,以求太子解脫哀傷之境。王政君因此有機會親近太子。一夜春風,王政君居然暗結珠胎,後在甲館畫堂中生下嫡長皇孫劉驁。待到劉奭即位,立劉驁為太子,母以子貴,王政君便被立為皇後。劉奭在位十六年後撒手人寰,劉驁即位,王政君當了皇太後。河平二年(西元前27年)六月,王政君的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一日內同時被封為列侯,世人稱之為“五侯”。加上先前已封侯的王政君父親王禁和兄長王鳳、王崇,王家有八人封侯,一時寵貴無比,權傾天下。

然而,王莽因父親王曼早卒,未能封侯,境況與王氏其他子弟不能同日而語。王政君因王莽幼年失怙,亦甚憐愛,常召進宮中小住,以示寬慰。但王莽總以侍奉母親為由推脫離開皇宮,隻在家中靜心讀書,操持家中煩務。亦不常與王家親族往來,隻與王況、王邑兄弟誌趣有些相投,適才便是礙於此二人的情麵,勉強隨車入城。

安車已穿過了夕陰街,正行駛在尚冠街上。不久,便來到了紅陽侯府門前。

王莽下得車來,思量著尋個理由,及早回家稟告老母親,卻已被眾公子裹挾著進了紅陽侯府中。

宴席擺在府中一泓池水畔的幾棵龍爪槐的樹陰下,池中搭著一個木台,已有十數位盛妝麗人在台上翩翩起舞。從宴席處望去,仿佛仙女在淩波踏浪,不由得似有一股清涼之氣吹拂至宴席間。

王莽感受不到涼意襲人,隻覺得焦熱難耐。席上公子們的吆喝聲,投壺猜拳的叫好聲,水榭上伴舞而鳴的擊鼓聲,此時全都彙成燥熱的聲浪,讓王莽渾身濕熱,汗水涔涔。

紅陽侯王立也來與小輩們湊趣,喝了幾觥酒後,來到王莽麵前。

“叔父。”王莽起身斂衽施禮。

王立在淳於長身邊坐下。甕聲道:

“巨君蟄居沛郡三載,致力於《周禮》之學,實在不是這幫閑遊享樂的少年可以比照的。日後王氏一族將依巨君之博學而得附驥之幸了。”

王莽無語,一時不知當說些什麼,汗水更加盈濕了。他已感到情形很有些窘迫,與周圍的氣氛格格不入,應當及早脫身回家。

淳於長與王立耳語幾句,那雙如豆的小眼便在王莽身上巡睨,席上眾人不覺掩嘴竊笑。王莽不由得看看自己的衣飾穿著:一雙布履已然磨爛,腳趾欲露未露,褐色襦褲亦有幾處穿決。上衣自方領至胸前,汗濕連成一片,與黃塵沾染,斑點重重,已不易認出繒布的色彩。

王莽有點不知措手足,他體驗到明顯的譏諷意味。

汗珠已從兩腮處注水般滴下。視線也已被汗水弄得模糊不清,但他依稀感到眾人的目光仍在自己身上遊蕩。他褫下幘巾,擦拭臉部的汗水,他的整個頭部暴露在眾人的視線中。

王莽天生禿頂,平日總是小心翼翼地遮蓋著這片領地,現在卻不意間處在了眾目睽睽之下。夏日的陽光直射著王莽的禿頂,油亮亮的,甚至有些剌人眼目。

少頃,笑聲如山洪一般爆發,人人東倒西歪,笑得喘息艱難。

王莽漲紅了臉,想將幘巾再戴上,手卻抬不起來,像木雕似地呆坐在那裏。

紅陽侯王立更發現了一個秘密,嚷嚷了起來:

“怪哉,巨君渾身大汗,頭頂禿處卻光亮幹燥,沒有一滴汗水。為何此處獨不出汗呢?”

笑聲再一次滾動起來,震得人頭暈耳鳴。笑聲滾過王莽的心頭,化為陣陣的悶痛。

王莽呆滯的目光直視前方。前方別無他物,隻有清水在陽光下泛著漣漪,還有那些踏波的麗人仍在舞蹈不休。但是這些景象似乎都未進入王莽的眼簾,他的眼前空無一物。在嘈雜的笑聲中他居然聽得見自己牙根咬緊後發出的咯咯聲。

他從案上拿起一把割肉的短刀,呆滯的目光霍地發亮,在刀刃上停留了一會兒,似在察看短刀是否鋒利。

眾人弄不清王莽要幹什麼,一時都愣在原處,笑聲嘎然而止。人聲鼎沸的宴席間猛然變得寂靜可怖。

王莽緩緩地將刀舉過頭頂,在禿頂處輕輕一劃,鮮血隨著短刀走過的軌跡,慢慢滲出,繼而彙成血珠,向兩頰邊滑滾而下。直滴落在案幾上豐盛的菜肴裏。

眾人愕然!

一聲脆響,沾著血滴的短刀在一個銀盤上跳了幾上,又歸於寂靜。

王莽一字一頓道:

“此處如何不流汗,它流的是血汗!”

眾人還未回過神來,王莽已昂首走向了宏闊的朱漆大門。

夕陽正向西邊滑去,乍一看也很像蒼天的一滴血汗,又像是一團熱火燒穿了天幕的一個洞穴。

王莽出了紅陽侯府門,佇立在長安的大街上,掃視一眼聚集圍觀的市民,望著彤紅的天邊心中一聲歎息:

“世上誰人知我心中之誌!”









第一章

謙謙儒生



1



棋局剛剛開始,劉歆便獨自一人對著幾顆黑白棋子枯思。對手王莽這一會兒轉到後屋為母親奉侍湯藥去了。等得無聊,劉歆拿眼向院裏望去,見王莽的妻子身著褐布短裙,正在院子中灑掃庭除。西廂房裏偶爾傳出孩子的讀書聲,那是王光與王宇堂兄弟倆在溫習功課。王光是王莽兄長的兒子,兄長早逝,由寡嫂撫養,住在西廂房。王宇是王莽的長子,小王光一歲,與王光同師寒儒吳章,今日正在家中溫習功課。

同是王家子弟,別人封侯掌權,營建豪華宅第,公子哥兒競奢攀比,而王莽的生計卻與平民無二,不由令劉歆感歎不已。

王莽出來了,連連躬身表示歉意:

“子駿兄,久等,久等了。繼續弈棋吧。”

兩人又對著棋盤,思索著如何構築棋勢,搶占有利的位置。

西廂房傳來吵鬧聲,王莽收回棋思,向不遠處的妻子問道:

“因何西廂房中吵鬧不休?”

王莽妻王氏答道:

“恐是光兒與宇兒溫完了功課,正在玩耍吧。”

王莽停棋自語:

“孩兒真是不懂事理,不知用功課業,隻圖嬉樂閑玩。子駿兄,我去去就來。”

待到王莽返回,劉歆笑道:

“弈棋須得靜心,巨君兄如此奔波操心,安能靜心體味棋趣,我若勝了,心亦有愧。不如另尋個僻靜所在吧。”

王莽於是吩咐備好牛車,出門去尋覓幽靜處。

牛車出了雍門,向西行了半個時辰,來到了鎬水河畔。這裏,向東南眺望,可以看見巍峨的建章宮隱約顯現於雲氣之中,西麵不遠處有橫跨渭水的便門橋,南麵有湖水清澈,波浪不驚的鎬池。是個優雅清靜的地方。

兩人從牛車上取下棋具,在一棵古鬆旁的巨石上又擺開了棋局。棋枰和棋盒均為黃檀木製成,棋枰漆成了淺棕色,用金泊嵌線,劃成棋盤。棋盒像兩個矮扁的酒甕,黑亮光滑,各有一隻金泊嵌成的朱雀。棋子乃用黑白雙色於玉精雕細琢而成,手感極佳。這副名貴的棋具,原是劉歆的父親劉向的心愛之物,王莽傾慕劉向才華,常到劉府討教經文學問,劉向以此物相贈,與王莽結成忘年之交。

這是一個秋高氣爽的上午,周圍沒有聲息,隻聽得微風吹拂落葉的蟀蟀聲音與棋子落盤的脆響一道合鳴,構成這畫境般的聲色世界。

棋枰上已落了數十枚黑白棋子。執黑的王莽布局順暢有勢,棋形優美耐看,擺出了一副欲後發製人的姿態。執白的劉歆不急不躁地搶奪實地,已初有城池據點,分明是要蠶食瓜分棋盤。這是一盤實地與外勢相抗衡的對局。

“子駿兄,依我愚見,此局你已輸定。”王莽開始用心理攻戰法。

“何以見得?”劉歆自然不服。

“古來兵家成大事者,不計一城一池的得失,子駿兄愛地如命,焉能不敗?”王莽笑道。

劉歆不以為然,亦笑道:

“弈棋如群雄逐鹿中原,天下乃一寸一尺爭奪而來。兵家最忌諱的是空造氣勢,戰線擺得過長。巨君兄棋勢可觀,一旦露出破綻,必定全線崩潰,無法收拾殘局。”

王莽心動了一下,俯身細細觀棋思索,少頃,自信地道:

“子駿兄所言差矣。弈棋之道固然在於神而不在於形,然神由形所生,形由神而活。我今棋形通暢雅美,氣神自然凝於其中,見機催發,將有摧枯拉朽之力,到時怕是子駿兄僅有的幾座孤城亦難保無虞。”

劉歆反駁道:

“當年項藉起事,一路奔殺,有排山倒海之勢,後因何而敗於高祖之手?乃高祖以巴蜀為根基,養精蓄銳,然後再將天下土地一寸一寸奪回,此中玄機,不言自明。”

王莽搖頭道:

“高祖之勝,不在於據巴蜀之彈丸之地,而在於深明隱忍後發之理。故而欣然接受漢王之封,引兵巴蜀,經曆數年蓄勢待發,是先棄城池土地,而後取之也。我如今運棋布局,正暗合高祖當年用兵之神韻,如何有敗相可言。”

劉歆還待申辯,卻聽得身後一陣哈哈大笑聲,原來揚雄不知何時已悄然來到兩人身後了。

“天下大事,如同弈棋,非勝即敗,和局難尋。兩位均言必勝,那敗者唯我揚雄了。旁觀者難耐寂寞,而反客為主,必敗無疑。哈哈哈……”揚雄不意間插出,令二人且驚且喜。

“子雲兄,如何知我二人在此弈棋?”劉歆問道。劉歆因承繼父親家學,在經文學問上不讓他人,惟對揚雄推崇備至。他覺得揚雄學問言行有一種深不可測的魅力,揚雄詭譎飄浮的學風和處世風範,對他更是一種瑰麗的誘惑。劉歆的父親劉向曾說,揚雄之學問為人可慕而不可學。劉歆也以為世間不會有第二個揚雄。

“我本漫遊郊外,逐風追鳥而已,卻不知在此與兩位弈林高手邂逅。”揚雄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王莽起身向揚雄施禮,真誠請教道:

“請子雲兄評點此局,以免我倆閑爭不已。”子雲乃揚雄的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