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剛,但我讚同剛到底(2 / 2)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

一聲聲擲地有聲的雄辯充斥著滿朝文武的耳朵,他們不由的瞪大了眼睛,這陳霄,竟然有如此才華?

泰寧伯李通的臉已經綠了,縱然是武將,他也能看出這篇文章的質量,想到自己無事生非,彈劾朝廷官員,估計皇帝輕饒不了自己,故而一邊念誦,一邊看向指使自己出頭的魏國公徐輝,指望大佬拉自己一把。

但魏國公哪有功夫看他……

鄭國公常瑁忍不住再次看了魏國公一眼:老徐,情況和你預想的不一樣啊

魏國公徐輝也麵露凝重之色:不過如此,再讓子彈飛一會……

文官集團這邊,右相李善長聽得是又高興有擔心,高興的是以這篇文章的成色,從此再也沒人敢質疑陳霄科舉作弊了,能寫出這樣的雄文,點個探花都是埋沒人才了,估計今天朝會後,這篇文章傳出,今科的狀元和榜眼都得捂著臉出門……

擔心的是,這陳霄明顯是個主戰派,這不是漲將門的誌氣嗎?

與將門集團上下一心,同氣連枝的情況不同,遏製武將勢力蔓延,是全體文官的意誌不假,但到了具體的國策之上,不同的文官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這次金帳汗國發來的國書,就有很大一批年輕的官員覺得受了奇恥大辱,叫囂著要打到漠北,封狼居胥,好好給韃子個教訓……

這幫年輕的文官既不通曉排兵布陣,也不管戶部有多困頓,反正打就完了……

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剛,但我讚同剛到底……

這也是文官的特性決定的,讀聖賢書的人,怎麼能結黨呢,正所謂君子群而不黨,所以文官的大佬很多時候隻能因勢利導,沒法對基層的文官如臂使指……

這一點,人家將門就不一樣,兩位大佬坐陣中軍,軍令如山,手下的人讓幹嘛幹嘛,讓咬誰咬誰,這大佬當得,簡直舒適。

……

齊人未嚐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趙嚐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HD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

這一段,結束總論,分別闡述六國破滅之因,但核心還是指向一點,便是弊在賂秦,聽得在場的很多低階文官忍不住在心中暗暗叫絕,感覺都熱血沸騰了。

鄭國公常瑁麵露焦急的連連向魏國公使眼色:老徐,情況和你預想的不一樣啊,還讓子彈飛嗎?

魏國公徐輝咬牙切齒,目眥欲裂:不——過——如——此!

……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

呼,泰寧伯李通終於念完了手中的文章,感覺向打了一場大戰般疲憊,看向陳霄的目光也多了一絲敬畏,他第一次知道,原來文人的筆下,也有如此威勢,當真字字如刀,讓他忍不住冷汗直冒,兩股戰戰。

文章念完了,很長時間,文武百官都沉浸在文字營造的氣勢之中,過了良久,右相李善長蒼聲歎道:“壯哉,千古雄文!”

所有文官集體道:“壯哉,千古雄文”

他們已經被陳霄的才華征服了,大有化身陳吹之勢。

鄭國公常瑁失魂落魄的看了魏國公一眼:老徐,咋整?

魏國公徐輝認命般兩手一攤:我已中彈,愛咋咋地,以後有事燒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