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剛,但我讚同剛到底
陳霄一人坐在大殿中央,筆走龍蛇,他能感受到好幾道強橫的氣勢從將門那邊傳來,將自己籠罩住……
陳霄心底暗笑,看來將門集團也不隻會囂張跋扈,可能這就是人家的策略,不過想來也是,能為當今天子打下整個填寫的將門集團,怎麼也不可能是一群隻知道自大的草包,人家在戰略戰術上的運用,隻怕比自己左邊那幫隻會之乎者也的文官強多了……
就算明知道那邊的弱雞文官沒有能力傳音入密幫自己作弊,但也要做到萬無一失,用強橫的氣機將自己與外界徹底隔絕……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能被這幫將門如此重視,小爺我……咳咳,本官還真是榮幸呢,陳霄有些開心的想,他已經預見到帶回自己寫完六國論後,將會收割到何等海量的仇恨值了,要知道,將門集團光是站在這朝堂上的煉神期高手,恐怕都不下二十個……
根據實力實力越高,單體給出的仇恨值越高的設定,陳霄覺得自己要發,而且是大發特發,當初接收文官集團的邀請果然是明智之舉……
要是自己現在站在將門這一邊,拉文官的仇恨值,能拉來個毛線啊,從這幫體無縛雞之力的家夥身上能薅鋤多少羊毛來,估計都沒有自己在靖北道當一方豪強,欺壓中下層武林人士賺得多……
陳霄筆走龍蛇,很快寫完了《六國論》全篇,然後離開座位,雙手將宣紙捧過頭頂,高聲道:“起奏陛下,臣做完了。”
看到陳霄這麼快就寫完了,文武百官的表現各不相同,文官集團是長出一口氣,李善長和胡惟庸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種名為如釋重負的情緒……
人家怎麼也是名動天下的大詩人,隻是沒有正經進過學,寫不出八股文章而已,又不是真的沒有才華,左相胡惟庸想道。
老了老了,太謹慎了,剛才表現得有點急躁,早知道這小子有兩把刷子,老夫何必急急忙忙的跳出來,還要受魏國公一番冷嘲熱諷,右相李善長也想道。
而看到陳霄發揮如此穩定,最開心的莫過於禮部尚書丁以遠了,他可是今科會試的大主考,今日將門集團明著彈劾陳霄,實際上劍指他丁某人的狗頭,此刻見陳霄一副胸有成竹,氣定神閑的樣子,他就知道自己的腦袋算是保住了。
而將門集團則目瞪狗呆,一副滿是不信的樣子,鄭國公常瑁瞥了魏國公一眼:老徐,情況不對啊?
魏國公低眉垂目:別慌,讓子彈飛一會。
見陳霄將卷子高高舉起,殿中的小宦官下意識的就打算去接過來呈給陛下過目……
卻不料皇帝威嚴的聲音此時忽然響起:“李通,既然是你彈劾陳霄科舉無比,沒有真才實學,這篇策論,就由你來品鑒吧!”
李通也蒙了,這小子真能寫出來?假的吧?騙人的吧?
他默默的接過卷子,剛看完開頭《六國論》三個字,正準備繼續往下看呢,就聽到皇帝威嚴中透著一絲冰冷的聲音再次響起:“念出來讓滿朝文武都聽聽,你個夯貨還想當大主考不成?”
皇帝難得幽默一下,文武百官都很配合的笑出聲來,隻有李通額頭冒汗,當年打天下的時候,他是陛下的侍衛統領,與這位天子的接觸最多,自然能從皇帝的聲音中聽出對自己的不滿,當下不敢再作妖,老老實實的朗聲將陳霄的文章念出來。
……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
開篇點題,通過六國破滅的教訓,借古諷今,皇帝的眼前一亮,初生牛犢不怕虎,看來這陳霄還沒染上文官集團的暮氣……
陳霄猜對了,皇帝是不喜歡恃功而驕的將門集團,覺得他們威脅到了皇權的統治,但他作為一位銳意進取的開國君主,他同樣不能接受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哪怕隻有一個河北道也不行。
所以皇帝即想借用文官集團平衡將門,又倚重將門為他守衛國土,隻靠這幫文官,能擋得住金帳汗國的鐵蹄南下麼?
所以在外敵當前的節骨眼上,皇帝不會支持文官削弱將門,那是在削弱大明的戰鬥力。而文官集團顯然沒有看明白這一點,還在和將門鬥,或者說他們看得明白,但屁股坐歪了。
泰寧伯李通依然在誦念著陳霄的文章……
……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