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赫看了一眼晏雪行背上的劍,又想到此人年紀不過長自己幾歲,武功便深不可測,莫非是從娘胎裏就開始練功?心中一動,想起一事來。
拿過酒壺給兩人倒了一杯酒,沈赫開口道:“前輩看起來隻長晚輩幾歲,可這武功修為就算說是我祖師輩也說得過去,模樣也是如九天仙人,讓晚輩不得不想起一事來,想來晚輩在朝堂,前輩便說朝堂的事與晚輩聽,前輩在江湖,晚輩也說點江湖的事與前輩聽罷!”
:“想我大明開國以來曆朝是越發信求仙問道之事,雖說自秦起便有很多帝王煉丹求仙,但從來沒有聽聞有一個王能飛升的,可千百年來依然很多人信能飛升化神,尤為當朝最甚,遠有振遼災荒,近有倭寇燒殺搶掠,而朝堂之上官高者隻於青詞,民間有書生歎曰: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晏雪行聽了他的話看看四周,好在已差不多午時,客棧內並沒有什麼人,如若不是這等妄論被別人聽去少不了又是麻煩。晏雪行看向沈赫,明明是悲天憫地的話,沈赫卻毫無表情,就像是在講一件平常事一般。
沈赫抬眸與晏雪行對視:“前輩可知是為何麼?”
見晏雪行不解地搖搖頭,沈赫微微一笑接著道:“聖上當年被一群宮女所害卻安然度過,自此更覺是上天護佑。”
:“又聞民間傳言,一人在海邊日升之時見到那海上有蓬萊仙島,便極力遊了過去,到了島上見到的都是些驚世絕豔的天人。天人們見到他十分驚奇,問那人從何而來,那人說從海那邊的地上來的,因找不到來時的路,仙人們便好心收留那人,並教那人修仙。年複一年,在蓬萊島上,那人已成半仙,因實在思念家中老母,便下島去回到家中,老母卻早已不在人世,那時人們發現,即使過了幾十年見那人也沒有變樣,反而相貌更加出眾。後來他便上山建觀修行,據說他從蓬萊島上帶回一天書,原本在蓬萊島上看到的是有字的天書,上麵記著的是煉丹求仙的方法,可回到中原天書上卻空無一字,平凡人根本沒法參透。”
說到這,沈赫突然話題一轉:“而據說,這本蓬萊天書就在當今聖上的手中!”
晏雪行看著沈赫,似是若有所思:“此乃民間傳說吧?若真有天書,必是無價之寶,那人又成了半仙,此等寶物又怎會輾轉他手?”
沈赫暗中細細觀察晏雪行,試圖從他的表情中找出些破綻。
無字天書自然是有的,總指揮使都督陸太保與皇帝親如手足,從小便與當時還是興獻王世子的聖上一起長大,這無字天書還是總指揮使都督十多年前尋來獻給皇帝的。據說是從天山一道觀得來,那道觀中的方士白發童顏,座下幾個弟子也是個個超凡脫俗,武功高強,卻因為爭奪方士手中的無字天書相互鬥爭,相殘殆盡。適時陸太保為皇帝遍尋方士找到了那道觀,請那方士進宮去為皇帝以薦天聽,起初陸太保心有懷疑,因已不知見過多少裝模作樣卻空無一物的道士,白發童顏什麼的也見慣不怪,找上這道觀也是這定州一帶一直流傳的傳說,哪知方士卻不願離開道觀,有言回絕:仙靈自山中,離土無所是。
本來那方士不願離去也就罷了,陸太保也勉強不得,卻又聽聞方士弟子為無字天書爭奪殘殺之事,那時方士身邊隻剩下一道童,陸太保就想要逼迫方士交出無字天書,哪知那方士本事極大,果真能撒豆成兵,呼風喚雨,使人十丈內不能近身!陸太保著幾十錦衣衛打了一日也無法攻破方士的抵禦。終於第二日天明,方士放棄抵抗,奉道童把無字天書交於陸太保之手,待回頭再看道觀時,已化為一片火海…
陸太保甚是驚異,更覺得這無字天書是仙書,於是,快馬加鞭回京獻仙書與天子。
奇就奇在,因當時京都久未下雨,司天監連續幾月求雪未果,皇帝得此天書,親自齋戒持書作法,第二日天便降下了瑞雪。
沈赫想到此事是因為覺得那方士定是個絕頂高手,武功世所罕見,心中便和晏雪行聯想起來…
然而,那人的眼裏隻有好奇和疑問,未能從中看出些什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