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1 / 2)

晚飯前喝兩盅口子窖,是水鍾檸教授雷打不動的習慣。水珊叫父親快點喝,別磨蹭,喝完解密碼。鬱林海心裏也著急呀,隻是不能像水珊這樣直截了當說。教授一麵喝酒一麵講:“西安人把餃子叫‘水餃’,我聽成‘睡覺’了,所以覺得奇怪,心裏想,我是來飯館吃飯的,不是來睡覺的,再說我要睡覺,也不會來飯館睡呀。”

水珊說:“爸爸講這個講一百遍了。”

教授說:“不是沒跟你寄爺講過嘛。”

幸好酒盅不大。

幸好隻喝兩盅。

喝完酒,吃完飯,教授走進他的書房,水珊給父親煮咖啡。

才過了一刻鍾不到,教授就捧著咖啡杯從書房裏出來,叫水珊去書房看電腦。那二十八個文件的密碼雖然各是各的,都不一樣,但現在已被全部破解。教授說,設密碼者確實使用了那個密碼再生程序,而啟動這個程序的密碼,就是早先被你們破解的那個六位數密碼491001,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天的公曆日期。

水珊和鬱林海都迫不及待地看那些文件。水珊看電腦快,一目十行,所以翻頁也快。鬱林海一句還沒看完呢,水珊就翻到下一頁去了。才一刻鍾不到,水珊就斷定張桐小說確實是楊福齊寫的。

一是已經完成的七本張桐小說都在這二十八個文件中。也就是說,楊福齊給郭芸傳張桐小說之前,是應郭芸的要求,給這七本小說另起了文件名,並設了郭芸自己能記住的密碼。

二是其中的七個文件,是七本張桐小說的寫作地點、時間、過程的詳盡記錄,相當於楊福齊的寫作日記。

三是另外十四個文件,是楊福齊以“流浪的狼”為網名,跟不計其數的網友的網聊記錄。他跟網名為茜茜的郭芸的聊天,被單獨保留在一個文件中。這些文件是以時間順序排列的,即文件字節量大到一定程度時,就另起一個文件名。從中可以看出,楊福齊總是先把近期的聊天記錄,下載到那個六位數密碼文件裏,然後每隔一段時間整理一次,把它們轉移到十六位數密碼文件裏,這跟水珊當初的猜想完全吻合。

鬱林海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水珊挑出好幾段文字讀給鬱林海聽,說明楊福齊是張桐小說的真正作者。

這麼說,郝國華是做過整容手術的楊福齊?

張桐是楊福齊推下峭壁的?

左夢菡是楊福齊吹射毒箭害死的?

要命的是,還有另一種可能,即張桐小說的真正作者是郝國華,是老家在長沙的真正的郝國華,不是做過整容手術的楊福齊,因為楊福齊能夠從郭芸處得到長沙人郝國華的小說及寫作日記。一者可能是郭芸給楊福齊的;二者可能是楊福齊利用黑客技術,從郭芸的或郭芸、郝國華合用的電腦裏竊取的。當然後一種假設,是基於郭芸對警方說了謊,即郭芸與郝國華的密切交往,在張桐出事之前,而不是出事之後。

複雜案件往往就出現這種情況,當事人因某種難言之隱而說謊,害得你繞來繞去搞不明白。破案子可不是做遊戲,遊戲若做不下去,頂多game over一次;破案子若破不了,不但抓不到殺人凶手,還會冤枉無辜者。

想這麼多幹嗎?趕快給蘇州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