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一聽,也是哈哈大笑,連連點頭:“對對對,是我糊塗了,蝦仁的釣魚技術,那可是咱們村的一絕,我這不是急著回家嘛,口不擇言了,哈哈!”
蝦仁見狀,也隻好無奈地搖搖頭,繼續他的打窩大業。
他心裏頭那個鬱悶啊,自己明明是個釣魚高手,怎麼就被誤會成養魚的了呢?
不過轉念一想,這也不失為一種樂趣,畢竟,能讓村裏人如此依賴和信任,也是一種別樣的成就感嘛!
於是,他一邊打窩,一邊哼起了小曲兒,仿佛在說:“我就是蝦仁,打窩界的仙人,釣魚界的傳奇,你們就瞧好吧!”
.......................................
在南京城那繁華與古樸交織的街巷深處,大明皇宮的紅牆金瓦在夕陽下更顯威嚴。
朱元璋,這位從草莽中崛起的帝王,正襟危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望著下方恭敬站立的兒子朱標,心中滿是期許與教誨。
“標兒啊,你可知父皇為何時常提醒你,勿要過於遷就那些讀書人?”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言語間不自覺地帶上了他特有的自稱——“咱”。
朱標聞言,微微躬身,恭敬答道:“兒臣愚鈍,還請父皇明示。”
朱元璋輕歎一口氣,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想當年,咱不過一介布衣,鬥大的字不識幾個。但自打身邊聚攏了一群有識之士,咱便知,學問乃治國之本。於是,咱勤學不輟,從《史記》到《春秋》,從《論語》到《韓非子》等等古今賢文,一一研讀,方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咱學會了治國之道,更學會了如何識人用人。”
說到這裏,朱元璋話鋒一轉,語氣中多了幾分嚴厲:“但咱也發現,這些讀書人雖滿腹經綸,卻也有其局限性。他們擅長謀劃,卻往往在執行上猶豫不決,顧慮重重。就如同那秀才造反,口號喊得響亮,真到動手時,卻是三年難成。因為他們太注重禮教,太在乎名節,反而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朱標聽得認真,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父皇所言極是,兒臣受教了。但兒臣以為,讀書人亦有其不可替代之處,他們的智慧與學識,乃是國家之根本。”
朱元璋微微一笑,讚許道:“標兒,你能看到這一點,咱心甚慰。咱並非全盤否定讀書人,隻是希望你能明白,真正的英雄,不僅要有學問,更要有膽識、有決斷、有行動。
就如咱與漢高祖劉邦,雖非出身書香門第,卻能憑借一腔熱血和過人的智慧,開創不世之基業。”
在老朱看來,古今曆史,唯有劉邦這等帝王值得他佩服。
一介匹夫,沒有文化與背景又如何,這天下還不是他們的?
讀再多的書頂個屁用,到頭來還不是給他老朱家打工?
說到這裏,朱元璋站起身,走到朱標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標兒啊,你是咱的繼承人,未來的大明江山就交給你了。你要學會平衡各種力量,既要尊重知識,又要勇於實踐。隻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明君,引領大明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明君啊!標兒啊,在你即位之後隻需要做完美的明君就夠了,以後剩下的黑暗咱幫你做了!
給咱多幾年,給你一個強大的大明!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躬身行禮道:“兒臣定當謹記父皇教誨,不負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