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喂,蝦仁,你還在這兒悠哉呢!快別看書了,咱得聊聊正事!”村長老李頭一臉焦急,仿佛天塌下來都得蝦仁去頂。
蝦仁一臉懵圈,手裏的桃子差點掉地上:“啥?我這不是在忙正事嘛,享受生活啊!咋了,山外頭開唱大戲了?”
村民們七嘴八舌地開始解釋,原來啊,最近山外風雲變幻,江西貴溪那旮旯出了檔子大事兒。
說是有個夏伯啟和他侄子,倆人鐵了心要當元朝的“忠實粉絲”,死活不願給咱大明朝的朱皇帝打工。
結果你猜怎麼著?這倆哥們兒一合計,哢嚓哢嚓,自己把左手大拇指給剁了,說是“斷指明誌”,絕了當官的念想。
“結果呢?結果呢?”蝦仁聽得津津有味,跟聽評書似的。
“結果?嘿,朱元璋那暴脾氣能忍?直接龍顏大怒,下令把他們倆的腦袋搬了家,還連帶著把全家老少都給‘打包處理’了,那叫一個慘啊!”村民小張邊說邊搖頭,仿佛親眼見證了這一切。
蝦仁一聽,手裏的桃子不香了,小說也不看了,直接開啟了吐槽模式:“我說這老朱啊,人家不願做官是自由,你老人家至於這麼狠嗎?逼得人家自殘不說,還整個滿門抄斬,這得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啊!這不擺明了告訴大夥兒,要麼乖乖聽話,要麼就等著‘領盒飯’嘛!”
村民們一聽,紛紛點頭附和,小院裏頓時充滿了對老朱“獨特”治國方式的各種調侃和吐槽。
蝦仁更是越說越來勁,仿佛自己成了這深山裏的“時事評論家”,隻不過評論的內容嘛,多少帶點荒誕色彩,讓人聽了既想笑又感慨。
這時候,村裏的大喇叭李大嬸突然插話進來,那聲音洪亮得仿佛能直接穿透雲層,讓山裏的鳥兒都嚇得多飛了幾圈:“哎喲,你們還記不記得蘇州那倆才子,姚潤和王謨啊?
倆人也是倔脾氣,死活不願意給朱元璋打工,結果嘛,‘哢嚓’一下,也是全家總動員去了閻王殿報道,連帶著家當都被充了公。”
蝦仁一聽,眼睛瞪得比手裏的桃子還大,差點沒把自己噎著:“喲嗬,這老朱還真是‘一視同仁’啊,文化人都不放過。我說,他是不是覺得自個兒是文曲星下凡,看誰不順眼就得‘下凡’收拾一番?”
果然啊,在老朱手底下當官太危險了,不願意當官也是一種罪。
前麵的還能說清除餘孽呢,這次人家就想舒舒服服過自己小日子,老朱不願意就殺了,這也太狠了。
旁邊的小王子(其實是個村裏的小夥子,因為長得清秀被大家這麼叫)接過話茬,一臉神秘地說:“更絕的還在後頭呢!你們聽說那個‘鏟頭會’沒?老朱皇帝對那些躲進寺廟,想裝和尚道士逃避現實的元朝遺民,那是恨得牙癢癢。
他老人家靈機一動,想了個絕妙的法子——找了幾十號人,挖了個大泥坑,把這些個‘頑固分子’腦袋朝上埋進去,然後就跟開聯歡會似的,拿起大斧頭,‘砰砰砰’,一斧子下去,好幾顆腦袋齊刷刷飛上天,那場麵,嘖嘖,比過年殺豬還熱鬧!”(1)
蝦仁聽得目瞪口呆,手裏的扇子都忘了搖,水果也忘了吃:“這……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砍頭大會’啊!老朱這創意,我算是服了,簡直是‘腦洞大開’的鼻祖。不過話說回來,這‘鏟頭會’聽起來怎麼這麼像村裏小孩玩的泥巴遊戲升級版呢?”
老朱就是老朱啊,果然是正兒八經的農村孩子出身,當了皇帝玩的還是和以前一樣的。
“哈哈哈哈哈哈”眾人一聽,頓時哄堂大笑,連原本緊張的氣氛都被這股子荒誕勁兒衝得煙消雲散了。
反正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根本就牽扯不到他們身上。
朱皇帝這次殘暴是殘暴,但是對於農民他還是很寬容的,那稅收可比元朝少了不止一點啊。
而蝦仁也不認為自己是讀書人,打穿越起,他就自小生活在這個村裏,就沒有出去考過一點功名。
讀書人遭殃,關他什麼蝦仁什麼事情啊?
但蝦仁不知道的是,在南京城的朱元璋已經對讀書人不願做官感到了震怒。
(1)出自明朝呂毖編寫的書籍《明朝小史》記載:帝既得天下,惡勝國頑民,竄入緇流,乃聚數十人,掘一泥坑,特露其頂,而用大斧削之。一削去頭數顆,名曰“鏟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