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候還是得爹爹幫你吧?”官家戲謔的笑了笑。
趙桓一臉汗顏,笑著點了點頭,“那是,那是,薑還是老的辣。”
官家看著窗外越來越大的雨,心裏也有些著急,回想了近日回京的人選。靈光一閃:“倒是有兩個人。一個是陶節夫,他從涇源路安撫使回京述職,我本意讓他知永興軍(京兆府,今西安),為數年後攻夏做準備。桓兒你看節夫可行?你若要用他,就先讓他擔任都水監,去黃河兩岸視察。”
“妙,妙,陶節夫甚好,他在關注民生這一塊經驗豐富,卓有成效,他來處理百姓們的賑災,遷移,抗洪工作,沒有人比他更合適了。”爹爹果然聖明,趙桓站起身來,抱拳躬身行了一禮,佩服的說道。
“哈哈哈哈哈哈!”官家開懷大笑。
“調配物資、安撫百姓有陶節夫統領,梅執禮在太學得時候便以關注民生而著稱,一老一少,有衝勁也有穩重,此二人搭配可謂是天衣無縫。小何,趕緊派人把陶節夫大人宣進宮來。”趙桓撫掌笑道。
“幾月前,都水監正監彭端貪腐被查,供出許多同黨,我還沒有派人跟進處理,正好此事一起處理。”官家想起了自己今日荒廢的朝政,不由得十分慚愧,幸好寶貝兒子及時提起來。
“李珙可不行,太年輕了,當不得此重任,還不得被那些貪官汙吏玩弄手掌之中。打個輔助,領兵抓人,審訊倒是可以。”趙桓搖了搖頭。
“我再給你一個人,保管合適。”官家又是神秘的一笑。
“誰?”
“蘇過,蘇大家的小兒子。他本是太原稅監,本來正月就調他回京的,但是他以太原稅務比較重要,交接比較慢,推遲三個月,日前回到了京城,我讓他在趙相手下聽政。準備放在禮部鍛煉一段時間,然後年底出使遼國。我授一道密旨給各級軍府,再把我的禦賜令牌給蘇過和李珙,有先斬後奏之權。”官家早就胸有成竹,實在是個明君,對每一個官員都有他的準確判斷和出仕歸屬。誰說,趙佶是個昏君的,哪個皇帝還不是人之初,本明君?
趙桓高興地站了起來,猛地拍了一下額頭,“對啊,我怎麼沒想起他。一個正直剛毅,年輕氣盛,一文一武,還不把黃河兩岸貪腐的官員殺個人仰馬翻,想想就開心,小何,小何呢?快給我去傳蘇過進宮。”一時之間激動的忘記小何已經被他派出去了。
紫晴在一旁捂嘴偷笑,趙桓便道:“紫晴姐姐,你去幫我把蘇過召進宮來。”
“是,殿下!”
“蘇過應該在東府趙相身邊,你去那裏尋他。”官家趕忙補充。
“奴婢知道了。”紫晴的聲音遠遠傳來。
這時候李珙和梅執禮一前一後來到垂拱殿,行禮過後,官家給他們看茶了,並且還擺了幾碟點心,兩位年輕的進士,一文一武,有些局促,有些惶惶不安。
不一會兒,蘇過和紫晴最先來到宮中,緊接著陶節夫和小何也回來了。
“是這樣的,年初查出來都水監彭端貪腐,供出許多同黨,朕估計黃河兩岸官員貪腐十分嚴重。蘇過,命你為欽差大臣,持我令牌,如朕親臨,便宜從事,有先斬後奏之權,掃清貪腐;李珙聽命,你一路保護欽差大人,可以隨時調動禁軍。”官家明白,不僅僅要防治這次,
“臣遵旨。”“臣遵旨。”
“但是有一點,黃河兩岸潼關以下是吳王叔在巡查吏治,蘇大人可以先行見過吳王叔,交流意見。爹爹你也給吳王叔一份密旨,讓他和蘇大人互相配合。”趙桓正在進行吏治改革,為了避免雙方發生衝突,特意提醒。
“臣有分寸,一切按照證據說話。”蘇過有點杠。
官家和趙桓有點無奈,點了點頭。
這貨跟他老子一樣,的確有才能,都是個直男。
官家看著窗外的大雨,有些擔心的說道:“今年的雨季更早,更大,我擔心黃河今年要發大洪水,我擔心彭端的貪腐會造成黃河決堤,引起更大的災情。”
“陛下要早點做防範,臣願意到黃河兩岸視察大堤,盡可能的做一下治理和預防工作。”陶節夫有些擔心,隱隱約約明白了官家召他進宮的目的,便主動請纓。
“陶愛卿所言正合我意,命你為都水監正監,梅執禮為副監,你們二人務必做好黃河兩岸的疏散工作、物資調配工作和可能發生的災情預防工作,如果可以的話,適當的提前動員百姓遷徙,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官家點了點頭,心裏甚慰,和顏悅色的說道。
“臣遵旨。”“臣遵旨。”
“一切物資錢財去三司找計相大人領取,即刻上任吧,責任有點重大。”
“是,臣等告退。”
又完成了一樁心事,希望百姓們不再有人因為災情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趙桓心中暗想。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打了一遍翻子拳,舒服多了。
果然,習武可以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