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宋不和親(1 / 2)

邵伯溫肅然起敬,小小年紀,就有著一顆奉獻的心和愛惜天下黎民百姓的善意,不愧是皇家長公主,實在讓人佩服。不由得稱讚道:“長公主真是菩薩心腸,老師都十分的佩服,想不到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見地,真是天下人的楷模啊。”

“嘻嘻。先生過獎了。”長公主趙玉盤顯得有些少年老成,十分懂事。

確實如此,趙桓記得上一世,正是在在德慶公主趙玉盤、安福公主趙金羅和宗室公主趙飛燕的幫助下,九弟的母親韋賢妃方得以順利的扶柩南歸。

趙桓卻是站了起來,緩緩說道:“我大宋從建國開始,便從來沒有和親,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不管是皇族公主還是宗室公主,都是我們的姐妹,永遠不會用來和親的。”

這番話說的有些動容,官家有些感動,這個兒子永遠不會讓自己失望。

隨後趙有亮說出了他的誌向是想成為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先生,趙有儀的誌向是成為領兵作戰的將軍。安福公主趙金羅和趙金奴的誌向是一樣,也想成為一個救死扶傷的醫師。

“哥哥,哥哥,你的誌向是什麼?”趙金奴推著趙桓的胳膊問,先生也用期許的目光看著他。官家也豎著耳朵在旁邊聽著。

趙桓環顧了一圈,想起了上一世金兵鐵騎在東京城外旋風的影子,想起京城門外百姓們被馬踏成泥的呼喊聲,想起了衣衫襤褸的雲中百姓同情的目光。心情有些沉重,緩緩說道:“我的誌向首先要保護好我身邊的親人不受到傷害;保護好大宋萬千子民的不受戰亂之苦;先滅西夏,再滅遼國,努力打造一個像秦漢一樣的大一統國家,百官清正廉明,百姓幸福安康,打造一個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盛世大宋的理想之國。”

邵伯溫帶頭鼓掌,笑盈盈的不斷的點頭,嘴中一個勁的說“好”“好”,一眾小皇子公主們也紛紛鼓掌,躲在隔壁的官家也不住的點頭,兩手輕輕地拍,右手輕輕的舉起,握緊拳頭,對麵的何中也一樣畫瓢,“耶!”

“好,我們再來說這個第二句,為生民立命。就是要求我們不能順應天命,得與天爭命,應以天下百姓的幸福為目標,這句話的也是以天地立心為基礎的。”看著教室裏一個個充滿求知欲的眼光,邵伯溫很欣慰,繼續說道,“你們之間未來有的人將成為君王,有的會身在朝堂,有的會為官地方,都要以天下黎民百姓為重,永遠把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趙桓、趙楷和趙檀香幾個稍微年齡大一點的皇子公主,聽得懂為生民立命的意思,紛紛點頭。

“其實剛才幽王殿下的誌向,已經有了為生民立命的意思,殿下必然會是一代明君。”邵伯溫笑眯眯的看著趙桓,不住的點頭。

趙桓點了點頭,一臉的堅毅,沒有人知道他的決心,他的毅力。那是曆經千難萬苦後的柳暗花明;那是飽經風霜離別後的雨過天晴;那是國破家亡、妻離子散後再世相逢,沒人能懂其中的辛酸、喜悅。所以也沒有人能懂得趙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沒人能懂得趙桓橫掃四方的誌向。

“這第三句是,為往生繼絕學。要求我們一定要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學問,並且付諸實踐,發揚光大。諸位皇子公主未來治國平天下的時候,一定要用聖人的學問,學聖賢,做聖人。”

“第四句是為天下開太平,聖人言,所有君王應以天下太平為己任。才能做到民胞物與,天下一切都能用仁義解決,何愁軍事不利、文化不興、百姓不治。”邵伯溫知道最近朝廷的動向,了解官家和趙桓的誌向,希望趙桓以後行仁政,以仁義治國。

“先生放心,我以後一定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行仁政,以仁義治國。”趙桓看出了先生的心思,拍了拍胸脯,保證下來。

邵伯溫讚許的點了點頭。

“這節課的第二個內容就是,一起了解一下慶曆新政和熙寧變法。”說到趙桓感興趣的話題上來了。

眼下官家和趙桓的改革,其實是修正後的熙寧變法,比慶曆新政更加完善,比熙寧變法更加合理,規模更大。所以迫切地想聽聽這位一代大儒對變法革新的看法,雖不至於重廢新法,卻也可以拿來作為佐證。

“我最敬愛的人是我的先生張載,我最崇拜的人是範老相公,我最佩服卻又政見不同的人是王老相公,我最推崇的人是司馬相公。嚴格的來說,我是變法的反對派。”眾皇子一驚,爹爹和桓哥哥都在大力推行新政變法,這位先生竟然說自己是變法的反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