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幼兒園(2 / 2)

其實,無論是趙桓、趙金奴,還是趙楷、趙玉盤、趙金羅,甚至是趙有章諸郡王,很小的時候便開始認字讀書,所以最基礎的識字環節基本可以略過去。更深的治國齊家平天下的知識,卻需要潛移默化的教學來體會,更需要未來自己進入民間、朝堂親身實踐總結而來。

故而官家幾經思考,第一節課安排邵伯溫來授課,自己一個人偷偷躲在隔壁偷聽,想看看自己的下一代的成色如何。就像民間某個宗族的老族長一樣,時時刻刻關注著族內新生代少年的心性、才華和誌向。

“你們都是皇族,是天子家人,甚至是未來的天子,我來當你們的老師,首先我會教聖人之言;其次,我會教真實的曆史,不會美化任何人;最後,我會闡述我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同樣我希望你們以後也要從實踐得出真知,客觀的對待任何問題,不要人雲亦雲,要有自己的看法。”

邵伯溫自幼便與名士交,仕途不算順暢,三十五歲左右才因薦受官,後沒有太大起伏,均是擔任地方小官。經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現在的崇寧,目前已經曆經五朝,最為活躍的時期,便是最為激烈的王安石變法以及元祐黨爭。雖未處於政治漩渦的中心,但他也對當時的一些人、事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其幾十年的宦海生涯以及學術活動中,也結交了不少師友門生,對邵伯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邵伯溫雖非出生大富大貴之家,然其精神生活是十分豐富,自幼所受到的家庭教育與接觸到的人對他今後的仕宦經曆以及交遊活動影響頗深,也對他品格的塑造與政治理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故而此時此刻站在一眾皇子公主的講台上,他的觀念十分明顯,我隻教對你們有用的,務實的,這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必須具備的。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我的張載老師給我們的忠告,我認為也是給所有天下有誌之士的忠告。我把它作為我們的第一節課的上課內容,希望你們有所啟發。”身為張載的得意門生,邵伯溫本身也是十分推崇這句話的。

下方的所有學生中,隻有趙桓能聽得懂這四句話,這一世的趙桓,複活而來,更多不是複仇不是雪恥,隻是想保護好上一世辜負的那些人,隻是想保護好那些對自己憐憫同情愛護的平民百姓,他做的事情也是對這四句話的最好實踐。

“立心就是立誌的意思,也就是告訴我們從小要樹立遠大的誌向。說到誌向,不知道各位皇子公主,你們的誌向是什麼呢?”

“我的誌向是努力讀書,考中狀元,然後還想當參知政事(宰相)輔佐我家桓哥哥,治國平天下。”趙楷一臉正氣,朗聲回答。

“嘉王(趙楷封嘉王)果然聰慧,富有詩書,將來必成大器。”邵伯溫誇讚道。

在隔壁喝茶聽牆根的官家,也是點了點頭,老三嘛,處處像我,才華橫溢,勝過老大太多,就算老大生而知之,詩詞書畫方麵也不如老三遠矣。

趙桓心裏暗笑,果真如此,上一世的趙楷就偷偷參加科舉,考了個狀元,古往今來第一個狀元皇子,皇子狀元。

“趙有章你來說。”見餘下皆沒有動靜,趙桓點名開始提問了。

“我,我就想長大後當大將軍,幫助桓哥哥領兵作戰,保護桓哥哥。”隱隱約約,朝裏朝外,趙桓已經是那個最核心的人。

“嗯,很好,你的誌向也非常好。”邵伯溫點頭頷首誇讚。

“我說我說,”趙金奴瞪著一雙清澈的眼睛,看著哥哥,然後又用請求的眼神看向老師邵伯溫。

“好,你來說。”趙桓有些寵溺的看著自己的妹妹。

“我長大想當一名大夫,可以給爹爹和娘親治療咳嗽,還可以陪伴哥哥出去打仗,幫哥哥的士兵治病。不打仗的時候我就到民間行醫,救死扶傷,可以醫治好很多很多的小郎君和小娘子。”趙金奴單純的說出了自己內心裏的誌向。

“很好,很好,二公主的誌向也非常的好。”先生毫不吝嗇自己的誇獎。

隔壁的官家聽到也是十分的欣慰。

“我聽娘親說以前的公主經常會嫁給外族的男子,送出去和親,我長大以後也要幫助桓哥哥和親,為了大宋的天下黎民百姓和親。”德慶長公主趙玉盤有些害羞,也有些堅強。